第五单元第二、三章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动物的运动方式中,能适应更广阔空间生活的是()A.游泳B.爬行C.行走和跳跃D.飞行2.关节的结构中,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震动的是()A.关节囊B.关节窝C.关节软骨D.关节头3.下列有关运动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B.骨骼肌只能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C.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D.大吊车的活动部分相当于人的关节4.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在100米跑的过程中,大腿肌肉的活动情况是()A.都持续收缩B.都持续舒张C.先同时收缩,再同时舒张,交替进行D.一组收缩,另一组舒张,交替进行5.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
从运动系统的组成看,划龙舟时运动的动力来自()A.骨B.骨骼C.骨骼肌D.关节6.如图表示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结构②覆盖在关节表面,是骨骼肌B.肌腱可绕过关节附着在相邻的骨上C.骨与骨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D.结构③中的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7.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A.主动出击,获取食物B.完成求偶、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C.逃避敌害,利于存活D.以上三项均可以8.在人体的运动过程中需要大量能量,下列与能量供应无直接关系的是()A.消化系统B.神经系统C.呼吸系统D.循环系统9.菜青虫喜欢取食卷心菜或油菜的叶片,这是一种什么行为()A.先天性行为B.后天学习行为C.先天和后天的共同行为D.先天学习行为10.近日,武汉大学“学霸狗”走红,此狗穿梭于武大四个学部,“修”多个专业:经济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热爱运动,积极参加校运动会;还热爱音乐,参加合唱团排练。
狗的这种行为属于()A.学习行为B.先天性行为C.社会行为D.不能确定11.下列关于“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这一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B.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一种学习行为C.这种行为只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D.小鼠的这种行为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同一类型的动物行为12.八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动物行为作了下列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A.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B.动物的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C.白蚁营群体生活的行为属于繁殖行D.乌贼遇敌害时喷出“墨汁”属于攻击行为13.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14.蜂巢中,蜜蜂的数量可达几千只,蜂后负责产卵,雄蜂交配,工蜂采蜜。
这些行为从发生看是先天性行为,从功能看是社群(社会)行为,判断这两种行为的依据分别是()A.与生俱有,数量多B.与生俱有,分工合作C.学习获得,数量多D.学习获得,分工合作15.自然界中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行为多种多样,下列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获取食物B.动物的运动有利于主动逃避敌害C.动物的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D.动物的行为与生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16.下雨之前,经常可以看到蚂蚁大军有组织地迁往高处,这一现象说明蚂蚁具有()A.取食行为B.社会行为C.攻击行为D.繁殖行为17.在一群狒狒中,作为首领的狒狒在群体内部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他成员对它做出顺从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反击,以上体现了狒狒()A.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B.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C.群体中形成一定的等级D.群体中的合作18.下列现象中,动物具有信息交流行为的是()A.飞蛾扑火B.蚂蚁搬家C.青蛙游泳D.麻雀觅食19.下列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A.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B.具有社会行为的哺乳动物群体中,有一个首领C.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D.通过“语言”交流的动物都有社会行为20.下面是“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其中错误的是()A.从甲、乙两蚁穴各捕10只蚂蚁进行实验B.实验时蚂蚁处于饥饿状态C.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移动木条D.木条的粗细、长短应一样21.松鼠将松子埋藏在地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埋藏的松子就会萌发,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22.利用椋鸟防治蝗虫,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起的重要作用是()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2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项作用()A.维持生态平衡B.促进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C.帮助植物传粉D.帮助植物传播种子2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仿生()A.萤火虫与冷光B.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C.蛋壳与薄壳建筑D.太阳与白炽灯25.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蜜蜂汲取花蜜、采集花粉时可以帮助植物传粉B.动物越多,对植物的帮助越大C.人为大量捕杀某种动物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会影响生态平衡D.自然界中的生物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生态平衡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4分)判断正误。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里面一定有首领。
()(2)同一种动物既有先天性行为,又有学习行为。
()(3)人类的复杂反射属于学习行为。
()(4)有益的动物需要保护,有害的动物要全部消灭。
()27.(4分)将下列动物的行为连线。
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28.(14分)下图是肌肉协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和[②]的名称分别为和;两者主要由[③] 和[④] 两部分组成。
(2)当上肢处于屈肘时,,。
(3)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29.(15分)观察下图,认真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大多数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选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它们直接或者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植物中摄取①(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这些物质有的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体内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②气体等物质;其粪便和遗体中的这些物质经分解也能产生气体②,以及③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被利用。
可见,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2)除了上述作用外,动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哪些重要作用?(请写出两点)。
30.(13分)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呢?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予以完善。
(1)实验方法与步骤:①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观察蚂蚁的行为;④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2)实验结果:步骤③: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步骤④: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步骤⑤:。
(3)实验结论:蚂蚁依靠进行通讯。
(4)实验拓展:请就该实验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其他问题:?答案1.D 2.C 3.A 4.D5.C 6.A7.D8.B9.A10.A11.C点拨:实验前应将实验用的小鼠进行饥饿处理,有利于保证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正常进行,A正确;小鼠在迷宫中经过几次“尝试与错误”后获取食物,这是由学习和生活经验形成的一种学习行为,B正确;这种学习行为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C错误;小鼠的这种行为与黑猩猩钓取白蚁属于同一类型的动物行为,都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
12.A点拨: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经过学习和生活经验形成的,B错误;白蚁营群体生活属于社会行为,C错误;乌贼遇到敌害喷出“墨汁”属于防御行为,D错误。
13.C14.B15.C16.B17.C18.B19.D20.A点拨:捕获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个蚁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A错误;实验所用的蚂蚁最好饲养一段时间后,使它处于饥饿状态,这样更利于实验观察,B正确;实验过程中用手对调两根小木条会影响实验结果,C正确;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要一致,以免影响实验结果,D正确。
21.D22.A23.B24.D25.B26.(1)×点拨:狒狒等高级动物的群体中有“首领”,而在蚂蚁等低等动物中没有“首领”。
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这是判断该群体是否具有社会行为的依据,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而有的群体则没有。
(2)√(3)√(4)×27.先天性行为——孔雀开屏、母鸡孵卵;学习行为——鹦鹉学舌、小学生写字28.(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肌腱肌腹(2)①(或肱二头肌)②(或肱三头肌)(3)神经29.(1)消费者有机物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绿色植物促进物质循环(2)维持生态平衡、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合理即可)30.(1)①同一个蚂蚁洞③无食物(2)步骤④:从B岛爬向A岛步骤⑤:失去具体目标,无所适从(合理即可)(3)气味(4)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