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2)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2)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 效果律(law of effect) 如果一个动作跟随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 似的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 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的重 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可见,个体当前行为的后果对决定其未来的行为 起着关键的作用。
“看到交通信号灯,做出‘红灯停、绿灯行’的 反应‛是否经典条件反射?
以上两个事例与经典性即巴甫洛夫意义上的条件 反射有何不同?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桑代克(E. L. Thorndike)其人 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 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 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1896年开始以动物为对象进行学习 方面的研究。 1898年发表了博士论文《动物的智 慧:动物联想过程的实验研究》, 提出了对学习问题的系统见解和理 桑代克 论。 (1874-1949) 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在20世纪最著名的100位心理学家中 名列第9位。
公式为:S → R
人生下来就有许多原本联结(原始趋向),教育就 是保存、消除、利导和改变它们 人心就是一个联结系统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学习的过程:盲目的尝试与错误(trial and error) 直至成功的渐进过程 每个刺激—反应联结都是经由①先是错误的反应多 于正确的反应, ②而后逐渐变为正确的反应多于错 误的反应, ③最后达到全部为正确反应的程度。 经由此种历程的学习方式,称为试误学习。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主讲人:付宗国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 行为学习理论
• 第一节 行为学习理论概述 •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实际问题思考 ‚老师喊上课后安静坐着‛,是否条件反射? 是否经典条件反射?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一般原则 任何反应如果随之紧跟强化刺激,这个反应都有 重复出现的趋向。
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nforcement)和强化物(reinforcer)
单被试设计(single-subject design)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概念 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 ) 亦称工具性条件作用(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 斯金纳所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 指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 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或者说,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④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应答性行为的学习,而 操作性条件作用是操作性行为的学习
-⑤经典性条件作用为刺激替代型条件作用,而 操作性条件作用为反应替代型条件作用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与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关系
联系 - ①都是在一定环境作用下建立条件反射。 - ②都需要强化,不强化就消退;在消退后又都会 自然恢复。 - ③都存在泛化和分化。 - ④操作性条件作用对理解复杂的心理现象有进一 步的意义,它是对经典性条件作用的一个很重要 的补充。 - ⑤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复杂的反射活动,往往既 包含有经典性条件作用又包含有操作性条件作用。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
1930年后,桑代克对他的准备率和练习律作了修 改,把它们看做效果律的从属性原则(附律)。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指导教育实践 准备律指导人们注意学习开始时的心理状态,适时 地提供学习; 效果律指导人们使用一些具体奖励,如小红花、口 头表扬等; 练习律指导人们对所有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和 操作。 他对教师的总的劝告是‚集中并练习那些应结合 的联结,并且奖励所想要的联结。‛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事例
• 当你穿了一件新衣服,受到别人更多的称赞,你 是否会经常穿那件衣服呢? • 当你讲完一个笑话,却没有人笑,你是否以后还 会讲这个笑话呢?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事例
311寝室的同学都十分喜欢看足球,世锦赛期间他们 凑钱买了一台二手电视机。因为电视机质量的原因,有 时候在看到最精彩的时候,电视突然没有图像了,他们 非常着急,有人甚至会愤怒地用力拍打电视机的外壳。 然而,就在这时,电视机突然恢复了正常。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与巴甫洛夫理论之异同 同 把学习看作是形成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异 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的相继出现 进行的,先前刺激、环境决定行为 桑代克:学习是通过行为受奖励而进行的,行为之 后的刺激(后果)决定行为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行为之后的某些刺激或事件导致行为重复 发生的概率增加。 强化物:行为之后能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刺激或
事件
强化的偶然性或依随性,‚偶联‛
(contingencies of reinforcement)
迷信行为,鸽子的迷信
刺激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理论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 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予活动时就感到满意; 有准备而不给予活动时则感到烦恼; 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规律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 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 的联结。 应用率: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 失用率:一个联结的失用(不练习)则会导致这 一联结的减弱或遗忘 即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越多,就变得越来 越强(应用率);反之,变得越弱(失用律)。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概念 应答性行为 vs.操作性行为 respondent behavior: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有 机体被动地对环境刺激作出的反应。又称引发反 应(elicited response)。 被动性、不随意性、由先前刺激直接引发 operant behavior: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 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又称为自发反应(emitted response)。 是有机体作用于环境而产生一定结果的行为。 主动性、随意性、由后继刺激控制
B. F. Skinner (1904—1990)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经典实验
Skinner Box(1938)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思想和特色 继承和完善了桑代克的迷箱实验和效果律概念,明 确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并使之对教育实践 产生了巨大作用。 描述性研究,对行为的客观描述,预测和控制 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查明引起反应概率变化的条 件。所以心理研究者的任务就是①给予已知的刺激, ②观察学习者的反应,③从而探究学习的规律。 操作行为主义,极端的客观、实证主义
• 巴甫洛夫: ‚现在我必须承认,在这条途径上走第 一步的荣誉是属于桑代克的。他的实验先 于我们的实验2、3年,并且他的书无论是 在对一个艰巨工作的勇敢展望上,还是在 他的结果的准确性上,都必须被认为是经 典性的。‛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动物学习实验
桑代克的迷箱(puzzle box)
以后,如果再发生类似情况,大家很可能会再拍打 电视机,同学们就可能会养成一种“拍打”的习惯。
身边事例:
1、李江减少了投保龄球前的踏步数,他现在的命中率和 全中率更高了。 2、小明在课堂上看小说,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再也 没在课堂上看小说了。 3、张平抄袭王刚的作业,老师同样给了他高分,他此后 就经常抄别人的作业了。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概念 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 ) 亦称工具性条件作用(instrumental conditioning) 斯金纳所描述的条件作用形式。 指有机体的操作性行为因有强化或无强化的伴随 而相应增加或降低重复出现的概率。 或者说,有意行为因其后果而增强或减弱的学习。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学习曲线)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一、桑代克试误—联结主义理论 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形成刺激-反应(S—R)的联结 联结(connection):是指某种刺激(情境)仅能 唤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而无需思考、观念作 媒介
应答性或操作性行为?
• • • • 金鸡报晓 吮奶反射 跑步跨栏 听写单词 眨眼反射 老马识途 肠胃蠕动 喜怒哀乐 小狗识字 望梅止渴 体操表演 打呼噜 演绎推理 听歌、跳舞……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基本概念 条件作用:S型 vs. R型 S型 ( Stimulation):针对的是应答性行为。 是刺激(S)—反应(R)的联结,反应由刺激引 起。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 R型(Reaction):针对的是操作性行为。是操作 (R)—强化(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 的强化(即刺激)。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