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EC1
EC2
EC2
EC3
暴露后的预防用药推荐方案
EC HIVSC 方案
1
1 2 2 3
1
2 1 2 1 or 2
不需要预防
二联药 二联药 三联药 三联药
暴露后处理
暴露后处理包括:
局部紧急处理 咨询评估 服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美国CDC调查显示,及时有效的暴露后处理可以使 HIV 感 染率降低 81% 。但PEP不能取代基本预防,它只作为危险 活动后的被动补救措施 。
暴露方式
是皮肤擦伤还是深部肌肉损伤 损伤器械上有无肉眼可见的血液 使用的损伤器械是否进入血管 是否有血液直接注入身体
暴露时间
医务人员感染HIV病毒的危险最好以累计危险来表达。一 次或累计暴露于患者的血液/体液时间长,如普通外科、 妇产科、神经外科和整形外科有很高的暴露危险。国外 研究估计,一个外科医师30年内,累计感染HIV病毒的危 险为0.54%。
缺少合格的防护用品
部分医疗机构的领导对医务人员健康重视不够,防护 设施或防护用品投入经费有限。未能及时提供合格的防护 用品:如处理污染物没有合格的手套,手术室没有防刺穿 的工作鞋甚至个别基层医疗机构连最基本的洗手肥皂 都不 能充分满足。
工作节奏紧张
中国人口众多,三级甲等医院每天要接诊患者几千人, 病人多、工作量大。加之目前医务人员短缺,临床医患比 例失调,致使诊疗工作忙碌、节奏紧张。长年超负荷运转 易导致身心疲惫,注意力不集中,是发生职业暴露和医疗 差错的重要因素。
护士利器伤害率明显高于医生,大约占80%以上。 医生平均每人每年被利器刺伤 1.07 次,护士平均每人每 年损伤2.88 次 。
引起伤害的利器种类:
利器损伤的主要环节:
血液体液意外迸溅
手术 抢救危重病人
护理大小便失禁患者
处理各种引流 采集各种血液、体液标本 工作中未能很好的采取防护措施,血液体液喷溅污 染 医务人员的眼结膜或口鼻粘膜 。
(2) 对暴露者的处理
暴露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职业暴露由专家对暴露级别进行评估,确定是否进行药 物预防,如有必要,应于 24 小时内开始服药并坚持完成 整个过程。原则上,用药越早越好,并采用联合疗法 (二种或三种药物)。
暴露者应于暴露后0、6周、12周、6月、12月进行血液检 测
暴露状态
(1) 紧急局部处理
用肥皂和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 水或清水清洗; 伤口应用消毒液(如 75%的酒精, 0.2% ~ 0.5% 的过氧 乙酸, 0.5% 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 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
职业暴露现状
国内几家医院调查资料显示,大约有78.4---81.9%的医 务人员工作中有被锐器刺伤的历史, 针刺伤5次以上者达 17.9% 。 国内已有多起 HIV 职业暴露的情况,但至今还没有暴露 后感染病例的报道。
职业暴露
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 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 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 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 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 及其他职业暴露。
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机理 时间 方案 疗程 效果 失败的原因 特殊情况的处理 药物的毒副作用
机理
急性HIV感染的一些资料已经显示,HIV从局部 到全身的感染需要一段时间,在此期内使用抗 逆转录病毒药物可阻止病毒的复制。在一个用 猴免疫缺陷病毒( SIV )感染的模型中发现, 在黏膜暴露于游离的病毒后 24 小时内, SIV 只 感染注射局部的树突状细胞,而在24~48小时 后,这些感染的细胞转移到局部的淋巴结,在 5 天内可以在周围的血中查到病毒。基于上面 的原理, HIV 暴露后应尽可能早使用抗逆转录 病毒的治疗,通过限制靶细胞或淋巴结中病毒 的复制而阻止HIV全身的感染。
暴露后的随访
除监测HIV外,为了及时了解职业暴露者的健康状况, 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HIV职业暴露的危害, 还应对暴露者的身体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如通过观 察暴露者是否有HIV感染的急性期临床症状,可以更正 确地估计感染的可能性,及时调整处理措施或用药方 案;另外,通过随访还可了解暴露后是否存在除HIV感 染以外的其他危险,如外伤、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等, 给予相应的治疗。 随访对于选择了HIV暴露后预防用药的人员还可以了解 药物的副作用发生情况及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情况,给 予及时处理。
不会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
在不直接接触血液和感染性体液的情况下给 HIV感染者 或艾滋病人做常规体检;
接触到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尿液或汗液;
关怀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和他们谈话,握手。
职业暴露的常见原因:
利器损伤
WHO 报导,在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每年大约要进行 160亿次射注射,增加了利器刺伤的机会。 美国每年发生锐器伤60—80万例,其或艾滋病人拔牙或镶牙时, 被病人的牙齿刮伤或被医疗器具损伤;
职业暴露常见人群
血库或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被带有 HIV 的针头或 玻璃损伤;或有伤口的部位接触到被 HIV 污染 的血液、含血体液; 尸检人员在给 HIV 感染者或艾滋病人做尸检时, 被手术刀割伤; 血液透析人员的伤口接触到 HIV 感染者或艾滋 病人的血液、含血体液;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人的血液或含血体液溅到 医务人员的眼睛里。
不需要预 防
无症状;高CD4 细胞数
AIDS; 急性期 ; 高 VL 或低CD4
HIVSC1(暴露源 一级)
HIVSC2
HIVSC不清楚
暴露的程度分级:
暴露的情况 粘膜的暴露,不完 整的皮肤的暴露 皮肤完整的暴露 经皮的损伤的暴露
量与时间 几滴或接触 时间短
不需要预防 量大或接触时间 长
损伤的程度 实心针刺或表皮 的擦伤 空心针刺;深; 出血;针源于动 静脉
风险的评估:
由专业人员进行风险的评估后,以决定是否进行药物 预防和使用何种药物 危险评估的步骤:暴露的程度;暴露源的情况;预防 方案的确定。 EC:exposure code HIVSC:HIV status code
暴露源的情况
暴露源的情况
HIV(--)
HIV(+)
病人情况不明
暴露源来源 不明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评估
学生:徐娜 指导老师:李香玉主任 发表日期:2015-04-07
职业暴露现状:
全世界已确认有57例HIV职业暴露后感染病例。护士占 24 例,居职业第一位。几乎100%的护士在职业生涯中有针 刺伤的经历 。
美国52例医务人员职业感染情况
美国国52例医务工作者职业暴露感染HIV情况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黏膜,暴露 量大且暴露时间较 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 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 伤或者针刺伤。时 间短。
三级暴露
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 物品。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 (含有 HIV血液和体 液的空心针具深度刺伤皮肤或造成动静脉穿透伤,或HIV 阳性血液、体液直接注入医务人员体内 ) ,损伤程度较 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危急忽略防护
急诊科每天接诊的大多是危重病人,为及时抢救生命 医护人员需要争分夺秒,危急情况下仔细防护往往不现实。
违规操作
一些医疗机构安全防护制度不健全,没有科学的操作 技术指南;新上岗人员培训不到位或操作不熟练,或由 于 工作繁忙,或个别人违规操作,给使用过的针头复帽 或人 为的把针头折断和弄弯;操作时不戴手套、口罩,处理污 染物品,不注意必要的防护。上述行为,均可导 致职业暴 露的发生。
轻度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暴露 源为潜伏期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正接受抗 病 毒治疗且未产生耐药性,血液、体液离体时间较长 (≥24 小时)为轻度类型。
重度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暴露 源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晚期艾滋病病人,有临床症状、 CD4 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随访
在尚未证实该职业暴露没有导致被暴露者感染 HIV的情况下,也就是从暴露发生起1年的时间 内,应将被暴露者视为可能的 HIV 传染源加以 预防。具体措施主要包括: 生活中,被暴露者应在每次性交时使用安全套; 育龄妇女暂缓怀孕;孕妇要根据危险性评估的 结果权衡利弊,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哺乳期女 性应中断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在生活中避 免与他人有血液或感染性体液的接触或交换等。
皮肤完好无损,没有暴露后感染发生的报道。 皮肤有破损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发生感染的几 率就高。
暴露后的监测
HIV 职业暴露发生后,应立即抽取被暴露者的血样作 HIV 抗体本底检测,以排除是否有既往 HIV 感染;如检 测结果阴性,不论经过危险性评估后是否选择暴露后 预防用药,均应在事故发生后第6周、3个月、6个月和 12个月时分别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以明确是否发生 HIV感染。有条件情况下,可以采用核酸分析和病毒培 养等进行早期诊断
时间
暴露后预防开始的时间越早,降低体内HIV复制和消灭 活病毒的机会就越好。很多专家推荐最好在暴露后1~ 2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内用药;动物实验研究显示 在暴露后24~36 小时开始服药将无预防作用。不过, 美国CDC仍推荐对情况严重的职业性暴露,即使暴露后 1~2周仍应该预防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