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臭氧污染

臭氧污染

臭氧污染
臭氧污染是什么?只听过要保护臭氧层,那臭氧为什么又成了污染呢?很多人一定也发出了同款疑问。

要弄清这两个概念,就要了解高空平流层的臭氧和近地面对流层的臭氧的区别,简单来说,高空平流层的臭氧,形成的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对地面生物提供保护;而近地面的臭氧则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二次污染,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也是令人闻之色变的污染物质。

臭氧的来源
臭氧的来源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自然源的臭氧主要指平流层的下传;人为源的臭氧主要是由人为排放的NOx、VOCs等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生成。

人类排放的工业废气及化石燃料的燃烧所排放的尾气中含有大量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这些物质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如强烈日光、无风或微风时,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了主要含臭氧、醛类以及多种过氧酰基硝酸酯的光化学污染物,其中臭氧含量占90%。

此外,臭氧污染还将衍生出光化学污染,也就是说发生了臭氧超标,表明还有其它的光化学污染产物伴随产生,尤其是一些有机气溶胶,这也是细颗粒物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既然挥发性有机化合污染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是臭氧形成的重要前体物,那么控制臭氧污染,就要协同控制好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臭氧的危害
臭氧(O₃)是氧气(O₂)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由于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对呼吸道的破坏性很强。

根据加拿大职业健康与安全中心(CCOHS)的介绍,“臭氧会刺激和损害鼻粘膜和呼吸道,这种刺激,轻则引发胸闷咳嗽、咽喉肿痛,重则引发哮喘,导致上呼吸道疾病恶化,还可能导致肺功能减弱、肺气肿和肺组织损伤,而且这些损伤往往是不可修复的。


除此之外,如果空气中臭氧浓度过高,还会对皮肤、眼睛产生刺激,同时阻碍血液输氧功能,造成组织缺氧;使甲状腺功能受损、骨骼钙化。

面对这些危害,我们当然不能任由臭氧排放。

前不久四川和重庆就围绕整治臭氧问题提出了合作事宜。

关于《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
近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与四川省生态环境厅通过视频方式,签订了《深化川渝两地大气污染联合防治协议》,其中明确将建立完善川渝两地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协同防控臭氧污染,从而实现成渝地区优良天数的增加。

臭氧污染作为是大气污染中的一大难点,近年来越来越“活跃”,尤其是到了夏季,全国大气中臭氧浓度更是明显升高。

此次,川渝两地将从联防城市、重点行业、数据处理和执法四个方面进行合作,继续攻坚克难,共同啃蓝天保卫战的“硬骨头”。

既然臭氧污染是大气污染中的一大难点,想要防治臭氧,必须先摸清臭氧的来源,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臭氧的防治
近地层臭氧污染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

因为臭氧是间接产物,治理只能是减少它的原料,如前述为挥发性有机化合污染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这两项前体物来源十分广泛,城市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化石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

挥发性有机物来源主要有汽车喷涂、印刷厂油墨挥发、加油站油气挥发、化工厂炼油过程油气挥发、溶剂使用等等。

防治臭氧污染,首先要多使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优化重点行业发展方式,实施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控制城市机动车数量,进一步严格尾气排放标准,鼓励市民乘坐交通工具等系列措施并举,做好“防”;按《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配合、区域协作与属地管理相协调、总量减排与质量改善相同步,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做好“治”。

当然,臭氧的产生机制复杂,治理难度很大,而对臭氧污染的控制防治尚处于起步阶段,想要实现臭氧防控成熟化,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