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

1 目的
规定了产品在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及交付过程中的要求,使之符合一定的规范方式,以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

2 范围
适用本公司所生产的半成品、成品及所需的原、辅材料。

3 定义

4 职责
4.1 生产部负责制造中的搬运、包装。

4.2 仓库负责仓储品的搬运、贮存、防护、补充及提供。

5 程序内容
5.1 搬运
5.1.1 各搬运员应了解搬运的状况,适当的使用工具。

5.1.2 使用适当的容器堆叠不同的待搬物,防止在搬运过程中脱落。

5.1.3 人工搬运时应以重量为限,超出时用其他方式或几个人同时搬运,切记以省力、安全为原则,不要勉强以免造成事故。

5.1.4 手推车、叉车搬运应保持手推车、叉车的灵活、不超重,搬运时物品应放置稳当,以免脱落,并在安全速度下搬运,大件物品必须确保牢靠,防止发生事故。

5.1.5 行车使用原则
5.1.6 装载物品时,应考虑行车最大提升重量是否许可,切勿超重。

5.1.7 吊装时应选择合理钢丝绳,留有保险余地,切勿斜吊。

5.1.8 起吊时物品下绝对不能站人,完毕后,吊钩应放于2米以上,防止事故发生。

5.1.9 在搬运中若发现产品有异常时,应停止操作并请品管员确认品质,如有损坏,则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5.2 贮存
5.2.1 仓储场所的规划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5.2.2 仓库依购件类别及便利性,安排适当的储料,仓管员应标识名称、规格、数量,以便工作。

5.2.3 生产部门储存之材料按种类、规格等排放适当位置并标识,以便领取与查点。

5.2.4 仓储管理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

5.2.5 对外购物品,由品管部根据采购课提供的《送检单》对其品名、规格、数量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按《监视和测量过程控制程序》进行检验,检验合格通知仓库入库,由仓管员登账、归类,并挂“标识卡”注明内容。

5.2.6 经品管员检验后不合格的采购产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5.2.7 仓管员在点收过程中如果发现物品与货单不符合,应拒收并同时通知生产部门和采购课,要求采购课及时处理。

5.2.8 生产部门的完成产品入库时,须填写“送检单”注明名称、工程号、数量等,并送品管部按《监视和测量过程控制程序》检验,仓管
员应核对签名,合格品准许入库,不合格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仓管员应登帐记录。

5.2.9 采购产品使用时发现不相符,由请购单位办理退料手续,填写退料单,注明规格、数量仓库点收登帐。

5.2.10 生产过程中如发现不良采购产品时,使用单位填写“退料单”交品管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5.2.11 领料时由领进单位填写《领料单》注明内容,呈部门负责人批准后,到仓库领料,仓管员依《领料单》内容点交于领料人。

5.2.12 若在生产中发现有零件遗失或损坏,应及时通知生管课给予解决。

5.2.13 为确保料帐的准确性,减少库存量,仓管员必须列出《物料盘存表》。

每年年终盘点一次,如帐物不符时,根据实物列出《物料盘存表》,此项须通过仓管员、财务员签名,主管人员批准后,方可登帐。

5.2.14 成品出货时,由生产部开出《出货通知单》注明型号、规格、数量及送货地点,报厂长批准后方可出货。

出厂时,警卫室应核对出货单方可放行。

5.2.15 出货单交由顾客或其代理人签收后,由司机送回,以确认货品抵达顾客手中或是送货地点。

5.2.16 管理部应使用一套库存管理系统,以优化库存周转期,确保物品周转并保持库存量最低。

5.2.17 对于保存超过两年以上的旧产品或淘汰产品按对待不合格品的程序处理。

5.3 包装
5.3.1 如顾客有包装要求,业务部应通知生产部按顾客的要求予以包装,喷漆包装课应制定《包装作业指导书》,并发放到需要的岗位。

5.3.2 包装作业人员应按《包装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包装。

5.3.3 喷漆包装课应对装箱、包装和标志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以确保符合规定的要求。

5.3.4 品管人员应包装质量进行检验,确认合格方可入库。

5.3.5 如需要品管部应通过交付审核来确认包装是否符合要求,以确保产品完好无损地到达使用地点。

5.3.6 生产部应遵从所有顾客各自的专用包装标准或指南,包括适用的维修零件包装标准。

5.3.7 生产技术部应建立一套体系以确保发运物料都按顾客要求进行了标识。

5.4 防护
5.4.1 防潮:在成品或是其他的物品下垫板或套上薄膜。

5.4.2 防尘:仓管员应给成品或其他物品装上塑料袋或装上箱子。

5.4.3 防火:仓库严禁吸烟或其他火种的隐患存在,并配备灭火器,灭火器须定期检查或更换。

5.4.4 防损坏:成品存放架应包上海绵或其它柔软物。

5.5 交付
5.5.1 在检验和试验完成后,管理部应采取保护产品质量的措施。

合同要求时,这种保护应延续到交付的目的地。

5.5.2 交付能力的监控
5.5.2.1 生产部应建立为百分之百按期发货的体系,以满足顾客生产和服务的要求。

5.5.2.2 如果不能确保百分之百按期发货,生产部应采取纠正措施改进交付能力,包括与顾客就交付问题进行信息沟通。

5.5.2.3 生产部应有一个系统的途径来开发、评价研制期限的要求并监视对要求的符合情况,对满足顾客交付要求的能力应进行系统的监视并伴之以相应的纠正措施。

5.5.2.4 在外包运输情况下,生产部应对外包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在运输过程中避免损坏或质量降低以及标识的完好无损。

5.5.2.5 若发生包装不合格或运输损坏应及时向生产部和业务部反馈,生产部和业务部应立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必要时应包括顾客),并保存相关的记录。

5.5.2.6 生产部应保存由本公司负责的超额运费记录。

5.5.2.7 生产部应按顾客的要求发运所有材料,并采用顾客最新规定的运输方式、路线及集装箱。

5.5.2.8 生产部的生产计划应根据订单进行。

5.5.2.9 业务部应拥有计算机化的系统以接收顾客的计划信息和发运计划表,除非顾客放弃此项要求。

5.5.2.10 除非顾客放弃此项要求,否则生产部应建立装运提前通知(ASNs)的在线传递计算机系统,以便在装运前发出通知。

5.5.3 一旦在线系统发生故障时,生产部应有备用的方法。

5.5.4 生产部应验证所有装运提前通知符合装运文件的要求并具有标志。

6 相关文件
6.1 监视和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6.2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3 包装作业指导书
7 使用表单
7.1 出货申请通知单7.2 退料单
7.3 盘备/盘亏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