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 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
比 浊 法
重量法
将单位体积培养液中的菌体,用清水洗净,
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加热或减压干燥,最后测定其 干重。一般来说,干重约为湿重的10~20%,即 1mg干菌=5~10mg湿菌=4~5×109个菌体。 氮量法(生理指标法)
微生物细胞的含氮量一般比较稳定,所以常
作为生长量的指标。如细菌含氮量约为菌体干重 的14%。含氮量乘以6.25即可粗测出其蛋白质含 量。
(2)原因:合成新的代谢酶类,适应新环境。 (3)影响延迟期长短的因素:
菌种、接种龄、接种量、培养基成分。
2、指数期(又称对数生长期)(log phase):紧接延滞期 的细胞数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时期。 (1) 特点:①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 生长速率常数最 大,代时最短而且稳定; ② 个体形态、化学组成、生理 特性均较为一致 ; ③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胞数目与死亡的细胞数目基本上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
(1)特点:生长速率等于0;菌体产量达到最高点。 (2) 稳定期到来的原因:
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 ②营养物的比例失调; ③有害代谢产物的累积; ④ pH、氧化还原电位等物化条件越来越不适宜等。
一、生长曲线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以分为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生长时期
典型生长曲线: 将少量单细胞微生物纯培养菌种
接种到新鲜的液体培养基中,在最适条 件下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定时测定菌体 的数量,再以几何曲线表示,以菌数的 对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 的曲线称为典型生长曲线。
群体生长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微生物生长的概念(与动植物生长概念的差别) 微生物生长的常规测定方法(原理和操作)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标准生长曲线) 及控制技术(连续培养的概念与方法)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控制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一)微生物生长概述 (二)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三)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
(2)影响指数期微生物增代时间的因素:菌种、营养成 分、营养物浓度、培养温度等。
对数生长期的微生物其个体形态,化学组成和生理 特性等均较一致,代时稳定,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是 研究基本代谢的良好材料,也是发酵生产的良好种子。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又称最高生长期,此时期微生物群体中新繁殖的细
裂所必需的某种养料,使所有的细胞都处于临分裂状态 (但不分裂),然后在某一时刻供给细胞分裂所必需的 养分,就能诱导出同步细胞群体。
物理诱导法 是利用某些物理因子,使处于即将 分裂的细胞的代谢活动受到抑制,从而使细胞在分裂阶 段前停止,以求得以后分裂的同步。
第二节 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的规律(标准生长曲线) 及控制技术(连续培养的概念与方法)
操作较麻烦,对 好氧菌、热敏感 菌效果不好!
采用培养平板计数法要求操作熟练 、准确,否则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
样品充分混匀; 每支移液管及涂布棒只能接触一个 稀释度的菌液;
同一稀释度三个以上重复,取平均值;
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目合适,便于 准确计数;
2、膜过滤培养法
如何对菌数低的样品,如水,中的细菌数量进行统计?
菌数低的样品(如水)→ 膜过滤 → 培养 → 菌落计数 水中的细菌总数:124个/100 ml
采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球(计二数)板以,数在量显变微化镜对下微对生微物生生物长数情量况进进行行直测接定 计数(计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1)常规方法:
缺点? 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不适于对运动细菌的计数; 需要相对高的细菌浓度; 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1、延滞期(或称延迟期、滞留适应期)(lag phase) 指少量微生物接种到新培养基中,在开始培养的一
段时间内细胞数目不增加的时期。 (1)特点:①群体生长速度近于零; ②细胞重量增加,
体积增大,但不分裂繁殖;③细胞内的RNA特别是 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嗜碱性; ④代谢活动特别是 合成代谢旺盛; ⑤对外界不利条件反应敏感。
第七章 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
生长(growth):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不断从 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转化为构成细胞物质 的组分和结构,使个体细胞质量增加和体积增 加,称为生长。
繁殖(reproduction):细胞个体数目的增加称为繁 殖。
个体和群体的关系:
个体生长
个体繁殖
群体生长=个体生长+个体繁殖
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常用来测定牛奶、 食品、水及其它材料中的含菌数。
有些细菌如无法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 或其他原因,可用液体稀释法,借助统计 学来判断其活菌数。通过查MPN(Most Probable Number)来测知样品中活菌的可能 数目。
涂布平板法
使用较多的常规 方法,但有时涂 布不均匀!
稀释倒平板法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的测定
在微生物学中提到的“生长”,一般均指群体生长。
➢ 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1、培养平板计数法 2、膜过滤培养法 3、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 以生物量为指标测定微生物的生长
1、比浊法 2、重量法 3、 生理指标法
➢ 以数量变化对微生物生长情况进行测定
1、平板菌落计数法
其他法
另外还有测定耗氧量或其它代谢产物。
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一、细菌的个体生长和同步生长 1、研究微生物生长变化规律的方法: (1)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细胞的超薄切片; (2)采用同步培养技术,观察群体生长变化来研
究个体的生长变化。 2、同步生长:在培养物中的所有细菌,都处于同
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生理状态。 3、获得同步生长的方法: (1)诱导法:通过环境条件 (2)选择法:通过选择性过滤和梯度离心
4、同步培养
设法使群体中的所有细胞 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 和分裂周期,这种培养方法 称为同步培养。利用同步培 养技术而使细胞群体处于分 裂步调一致的状态,称为同 步生长。
同步培养方法有两种: 选择法和诱导法。
(1)选择法
主要有过滤法、区带密度 梯度离心法和膜洗脱法。
(2)诱导法 化学诱导法 利用停止或限制供给微生物细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