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_赵挺生_08-09B卷

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_赵挺生_08-09B卷

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B卷(开卷)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成绩_________学号姓名专业班级一、填空题(1ˊ×15=15ˊ)1.安全文化按形态可以分为、、和等四种。

2.现代安全管理以消除人的不安全状态为中心,其重要特征是的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两方面。

3.我国实行管理、负责、监察、群众监督和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4.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制度和制度。

5.运用专家调查法可以识别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危险因素。

专家调查法具体有法、法等。

6.我国的事故调查与处理依据是有关规定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安全生产。

A.控制安全生产事故B.评价安全生产条件C.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D.完善安全生产条件2.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据()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故原因,查明事故性质,总结事故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

A.“五同时”B.“三不放过”C.“三同时”D.“四不放过”3.根据《建设勤务员安全生产条例》,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最基本的安全制度是()。

a.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b.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c. 安全生产用工制度;d.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A.a b B.a c C.a b c D.a b d4.以下不属于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职权的是()。

A.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处理B.对有关设施设备、器材的购买C.进入生产经营单位监察及了解有关情况D.对事故隐患的处理5.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原因可归纳为()。

A.技术原因、教育原因、身体原因、态度原因、管理原因B.人的原因、物的原因、管理原因、社会原因、遗传原因C.遗传原因、社会原因、环境原因、生理原因、心理原因D.人的原因、物的原因、环境原因、管理原因、社会原因6.系统的安全评价是运用()的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进行评价和预测的过程。

A.卫生工程B.人机工程C.系统工程D.安全工程7.特别重大事故及以下等级事故,事故发生地与事故发生单位不在同一个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内的,应由()为主负责调查。

A.事故发生单位的安监局B.事故发生地的安监局C.事故发生单位的人民政府D.事故发生地的人民政府8.根据人体生物周期学说的计算法则,如果某人的出生日期是1986年5月10日,则在2007年3月30日的体力指数为(已知体力周期23天)()。

A.25 B.23 C.21 D.179、若发电厂的设备运行过程中,安全评价人员掌握了以下有关资料,则该工序的作业危险C.显著危险(70~159分)D.一般危险(70分以下)10.企业在安全生产能力综合评价中被评为“基本合格”的等级条件是()。

A.单项评级等级有不合格B.单项评价等级均为合格C.单项评级等级有一个合格,另一个为基本合格D.B+C选项三、多选题(2ˊ×10=20ˊ,答案填在表格内。

每题有2-4个正确选项。

错选、多选,本题1.某工人在充满金属粉尘的车间内操作机床,他可能受到()类型的伤害。

A.物体打击B.机械伤害C.车辆伤害D.中毒和窒息E.灼烫2.我国安全事故的管理程序包括()。

A.报告安全事故B.处理安全事故C.调查安全事故D.提交调查报告E.处理事故责任者3.从事下述哪些活动的企业必须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

A.民用建筑施工B.氰化钾储存C.大型铸造设备制造D.雷管生产E.非煤矿山开采4.从法律规范的形式和特点来讲,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包括()。

A.行政法律规范B.技术性法律规范C.程序性法律规范D.宪法E.相关法律规范5.安全生产监察方式有()。

A.生产监察B.行为监察C.作业监察D.工种监察E.技术监察6.事故致因理论包括()。

A.偶然损失理论B.事故频发倾向理论C.海恩里希因果连锁理论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E.系统安全理论7.应急预案可分为()几个层次。

A.综合预案B.专项预案C.现场预案D.重划预案E.程序预案8.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程序包括()。

A.认证申请及受理B.体系试运行C.审核重划及审核准备D.审核的实施E.纠正措施的跟踪与验证9.安全生产管理包括()等。

A.安全生产策划B.行政管理C.监督检查D.工艺技术管理E.安全生产管理机构10.施工单位的安全责任主要包括()。

A.施工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B.施工单位应建立有关安全的制度和制定有关安全的规章C.施工单位应保证安全生产所需资金的投入D.施工单位应设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E.各级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实施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范围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是各类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指导性文件。

2.事故(accident)是造成危害的、不希望出现的情况或错误。

3.常见的四种监督方式包括:工会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公众举报监督、社区报告监督。

4.事前预防对策体系,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危险源的预控,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

5.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中处于核心地位。

6.某项生产安全事故造成27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为4000万元,则其属于较大事故。

7.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事故调查组应在30天内提交事故调查报告。

8.事故严重度用事故后果的经济损失表示。

9.高处坠落事故是指高度在基准面2m以上(不含2m)中作业而发生坠落造成伤亡的事故。

10.我国发生的特别重大和重大事故均由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负责调查。

五、名词解释(3ˊ×4=12ˊ)1.事故2.工程安全管理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4.“三级”安全生产管理六、问答题(10ˊ×2=20ˊ)1.生活中常见的能量有哪些?能量理论的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对现代安全管理起到怎样的作用?2.当安全事故发生后,我国的事故管理程序是怎样的?所依据的法规是什么?七、案例分析(13ˊ)背景:某市拟在第二大街地下0.7m深处铺设一条污水管道,为不破坏路面,准备采用顶管施工,该工程由某建筑公司第一工程处承接。

1999年9月4日,项目经理电话安排3名工人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在南城立交桥北侧100m处的污水管道井内,开出一条直径110mm,长12m的管道,将与道路东侧雨水收集井相连接。

3名工人到现场后,1名工人下井到1.2m深处电钻进行钻孔,工作不到1小时就出现中毒症状并晕倒在井下,地面上2人见状相继下井抢救,因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也相继中毒窒息晕倒,3人全部死亡。

问题:1.简要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3ˊ)2.应急预案应包括哪些核心内容?(7ˊ)3.编制应急预案的原则是什么?(3ˊ)《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B卷答案一、填空题(1ˊ×15=15ˊ)1.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2.强调以人为核心、激励员工的士气、发挥其能动作用3.企业、行业、国家4.责任、群防群治5.头脑风暴、德尔菲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三、多选题(2ˊ×10=20ˊ,答案填在表格内。

每题有2-4个正确选项。

错选、多选,本题2.正确的应是:事故(accident)是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4.正确的应是:事中应急救授体系6.正确的应是:重大事故7.正确的应是:60天9.正确的应是:含2m10.正确的应是:重大事故是由事故发生地的人民政府或其授权部门调查。

五、名词解释(3ˊ×4=12ˊ)1.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2.工程安全管理——是策划一个建设工程生产系统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在保证生产工人和最终用户的健康和安全的条件下,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具有特定质量水平的建筑产品。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劳动保护、安全技术、工业卫生三方面的管理内容,狭义是指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

4、“三级”安全生产管理——对企业级、项目经理部级、施工作业队级进行的安全生产教育和管理。

六、问答题(10ˊ×2=20ˊ)1.生活中常见的能量有哪些?能量理论的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对现代安全管理起到怎样的作用?答:(1)生活中常见的能量:机械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声能、生物能等。

(5ˊ)(2)核心思想:事故发生通常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的结果,应预防和控制那些不希望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即要求约束体的能量等于或大于被约束的能量。

(2ˊ)(3)从“物”的角度提出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和控制途径,如用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限制能量,缓慢的释放能量,采取防护措施,在时间和空间上把人与能量隔离开来等。

(3ˊ)2、当安全事故发生后,我国的事故管理程序是怎样的?所依据的法规是什么?答:(1)安全事故管理程序是:1)报告和处理安全事故:(2ˊ)分级报告:现场人员→单位负责人→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安全监管部门,逐级上报,每级上报时间不超过2小时。

事故处理:事故救援、保护现场证据、事故补报、追究责任和举报。

2)调查安全事故:组成事故调查组并开展调查工作。

调查组可由有关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有安监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工会、检察院及有关专家组成。

(2ˊ)3)提交调查报告:事故调查组提交报告的时间是至事故发生之日起60天内,延期最长不超过60天,报告应有相关证据材料和调查人员的签名。

(2ˊ)4)处理事故责任者:人民政府收到调查报告后的批复时间为15-30天,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30天,事故的处理包括对事故发生单位及其个人、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主管负责人、调查人员及中介机构的罚款、处分、行政处罚和刑罚处置,并向社会公布事故处理情况。

(2ˊ)(2)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ˊ)七、案例分析(13ˊ)答:(1)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3ˊ)1)施工单位没有组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作业前未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预案。

2)项目经理在安排施工前未勘察现场,为对工人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未准备检测仪器和救援器材,未组织过应急救援演练。

3)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2)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7ˊ)①对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及其后果的辨识、评价;②规定应急救援组织及人员的详细职责;③规定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与协调;④明确应急救援中可使用的设备、设施、物资、资金、人力和其他资源(包括社会和外部援助资源)等;⑤明确在紧急情况或事故灾害发生时确保生命财产安全、环境安全的具体措施;⑥规定现场恢复程序;⑦其他(如对应急培训、演练的具体要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