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作文之校园一角作文指导

学校作文之校园一角作文指导

校园一角作文指导【篇一:作文指导一《校园一角》---生用】作文指导一----------《校园一角》一、作文要求。

1、选校园里的一处景物。

2、仔细观察。

3、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突出景物的特点与美。

二、写作方法。

1、技法一:按时间顺序(如:春、夏、秋、冬)2、技法二:空间顺序(1)移步换景,空间方位转换:没有固定的观察点(2)定点观察:有一个固定的观察点3、技法三:按景物的类别顺序4、技法四:多角度观察写出景物特征:仔细观察,并且选好观察的角度,有序,多角度的观察5、技法五:精描细绘写出景物特征6、技法六:运用修辞写活景物(比喻.拟人.排比.夸张……)三、精彩内容1、精彩开头供你挑。

★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前面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一年四季风光秀丽。

★我们学校是一个一年四季都美丽无比的地方,不信你瞧瞧。

2、精彩结尾任你选。

★我们的小花园真美呀!如果你到我们学校来玩,一定要来欣赏欣赏它们美丽的风光。

★啊!我的学校实在是太美了,我爱我的学校。

四、范文欣赏校园一角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前面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一年四季风光秀丽。

春天,花园里的樟树长出嫩绿的叶子,开出白中透绿的小花,那些小花一点儿也不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花香味,只有闻见淡淡的花香,你才会注意到它们已经悄悄地开放了。

夏天,同学们在树下乘凉,玩游戏,背书。

享受着这一把把巨大的阳伞他们同学们带来阴凉。

地上的花儿有黄的,紫的,红的,绿的……真像一块美丽的大地毯。

一只只彩色的蝴蝶和可爱的小鸟在树枝间上下飞舞,显得非常热闹。

秋天,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阵秋风吹过,落叶在秋风中飞舞,像彩色的蝴蝶,又像可爱的小鸟。

树叶落在草地上,像给草地铺上了一张彩色的地毯,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在唱秋天的歌谣。

瞧,只有榕树的颜色是那样的翠绿,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冬天,树枝都光秃了,只有小鸟们在树枝上跳跃,大的,小的,花的,黑的……它们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给花园增添了许多生机。

我们的小花园真美呀!如果你到我们学校来玩,一定要来欣赏欣赏它们美丽的风光。

【篇二:《校园一角》作文教学设计】《校园一角》作文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仔细观察校园的一处景物的特点,并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2 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教学重难点:1 能把观察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2 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描写景物特点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明确写作要求,审题立意1.导入:出示校园一角的图片(东面的小路)谈话导入,这是老师喜欢的校园一角,那你喜欢哪一处景物呢?2.生反馈,师相机板书. 《校园一角》3、先来看看习作要求,翻开书15页,自己读读,找出本次习作要求,划出来。

.6. 明确写作要求:选择校园的一处景物,仔细观察按一定顺序把它的特点写下来。

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二、指导写好写景作文的方法。

1、观察用眼--看用鼻--闻用耳--听用手--摸用口--尝2、感受感觉想象三、学习刻画景物。

以迎春花为例。

好客的迎春花在微风中摇晃着金黄的花瓣,夹着扑鼻的清香,沾在你的身上,让你忍不住做一个深呼吸,那花香丝丝地透进了心底,把学习的疲倦和烦恼冲得干干净净。

四、以校园升旗台一角为例教学生怎样写校园一角构思、确定内容。

升旗台的构造:1、三级台阶2、一支旗杆3、台阶周围有鲜花除了升旗台本身,我们还可以写写周围的景物,但不详细写,只是一笔带过。

如:周围的大树,升旗台后是高大的教学楼。

【篇三:校园一角作文教学】《校园一角》教学实录威海市新苑学校董明霞教学目标1. 采用现场游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包括想象力。

2.按一定顺序把观察到的景物通顺、具体地写下来。

3.学会认真细致地观察、认识、研究景物,注重体验和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4.感受校园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语句要通顺。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老师:我们是大自然的主人,我们热爱大自然。

我们置身于美好的大自然环境中,用手中的笔把美景写下来,告诉别人,让别人也分享幸福,是十分有意义的。

怎样写景呢?首先要去观察,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有时还需要用嘴去尝一尝。

其次,还要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做到情景交融。

二、观察校园我们的校园很美,有花有草,有树有木。

我们一块儿去校园走走看看,去寻找校园里的“美”。

(老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一棵大松树下)老师:这是一棵雪松。

我们一起对它进行一番考察吧!它位于什么地方?学生甲:它位于操扬的西北角。

老师:它像什么?学生乙:它像一座宝塔。

学生丙:它像一把收拢的大伞。

老师:颜色呢?学生乙:墨绿的。

老师:你们用手去碰碰看,有什么感觉?学生甲:要扎人,扎得手心很疼。

老师:它似乎在告诉人们,你们可不要碰我呀!如果把它当作人,它像谁?学生乙:像哨兵。

学生甲:像慈祥的老人。

老师:让我们去看看美丽的花坛吧!(老师带领同学来到花坛前)老师:我们的校园里一共有四个花坛。

我们先看这个大花坛吧!花坛里栽着些什么花,你们都认识吗?学生丙:我认识,这是月季花。

老师:颜色呢?学生丁:有粉红的、深红的、朱红的??老师:让我们再去看看喷水池吧!(老师带领同学来到喷水池边)老师:喷水池呈什么形状?学生甲:像梅花的形状。

老师:水池里的水怎么样?学生甲:水很清,清澈可以见底。

水里还有几条金鱼在戏水。

老师:三座假山各像什么?学生乙:有的像要展翅飞翔的鹰,有的像盘坐着的老和尚。

学生丙:有的像一条竖着的鳄鱼。

老师:像什么全凭自己的想像。

如果老师出一个题目:“校园一角”,让我们写作文,有兴趣写吗? 众学生:有。

我们有材料写的。

三、写作要求老师:我们先要看清题目,看懂题目的要求。

既然是“校园一角”,那么绝不是要我们写校园的全部,只是要我们写校园的一个局部,一个角落。

至于写什么,由你自己决定。

你应该选择你熟悉的、喜爱的内容。

因为你熟悉它,因为你喜爱它,你就比较了解它,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比如,怎样写校园里的那棵大雪松呢?可以先交代一下它的位置,它的形状,再写它的颜色;这是写它的静态。

也可以写它的动态,即当风轻轻吹过,松树是怎么摇动的,发出什么声响。

你如果想像丰富一点的话,可以把它比作一个人,他怎么跟你说话的?说了些什么???如果你把这些内容有条理地记录下来,就是一段美好的文字。

你们试着写一写吧!四、写作指导(学生习作后交流)学生甲:许多人一跨进我们的学校,都会惊讶地说,“这个校园真美丽,真整洁。

”的确,我们的学校有高大的教学大楼,有昂首挺立的松树,还有花坛。

花坛呈l形的??老师:你们都听到了,他写得很努力。

可是他这么写有什么缺点?学生乙:他先写了教学大楼,再写了松树,然后写花坛。

我认为前面话可以都不写,开门见山地指出:校园的南边,是一排美丽的花坛。

老师:我完全同意你的看法。

我们平时说话要简明扼要,写文章更要这样,不要绕弯子,绕了半天才说到正题上去。

建议你采纳这位同学的意见。

学生甲:校园的南边是一排美丽的花坛。

花坛不高,用白底红花的瓷砖砌成??老师:砖头一块一块地向上垒叫“砌”。

这里该这么说,“花坛不高,四周贴着白底红花的瓷砖。

” 学生甲:??花坛不高,四周贴着白底红花的瓷砖。

第一个花坛里栽着菊花和一串红。

秋天,一串红开了??老师:如果这么说,似乎更贴切些:“现在正值秋天,一串红开得十分茂盛。

”学生甲:现在正值秋天,一串红开得十分茂盛。

远远望去,火红火红的,胜似春光,真是名副其实的一串红。

菊花也争相开放??老师:应该是“竞相开放。

”学生甲:??菊花也竞相开放,有白的,有黄的,有粉的,形态各异,绚丽夺目。

第二个花坛里栽的是蔷薇,有些是粉红的,有些是深红的;有的风华正茂,有的则含苞待放。

当你凑过近闻一闻,顿时芬芳扑鼻??老师:“当你??”这是假设。

不如改成“我凑近它一闻,啊,芳香扑鼻,香气袭人。

”学生甲:??我凑近它一闻,啊,芳香扑鼻,香气袭人。

第三、第四个花坛里相继种着白玉兰?? 老师:将“相继”改成“分别”。

老师:为什么第三、第四个花坛就这么一笔带过学生乙: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老师:对。

作文还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用面面俱到。

继续念下去。

学生甲:??我们校园的花坛,一年四季,繁花似锦,花草欣欣向荣,群芳斗艳??老师:冬季的花坛里也能“繁花似锦”吗建议你这样改,“我们校园里的花坛,像个万花筒,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着,初春,欣欣向荣;盛夏,群芳斗艳;深秋,繁花似锦;即使到了隆冬,它还是那么生机勃勃。

”学生甲:??我们校园里的花坛,像个万花筒,一年四季不断变幻着,初春,欣欣向荣;盛夏,群芳斗艳;深秋,繁花似锦;即使到了隆冬,它还是那么生机勃勃。

花坛只是校园的一角,它却把咱们的校园点缀得异常美丽。

老师:“点缀”用在这里十分恰当。

结尾很好,小结全文,点明中心。

学生乙:我写的是“喷水池”。

在我们校园的西北角,有一个喷水池??老师:点出喷水池的位置。

学生乙:喷水池呈梅花形??老师:写出了喷水池的形状。

学生乙:许多高低不平的假山耸立在里边??老师:马路可以说“高低不平”,假山也能这么用吗?这四个字中须换一个字就行了。

换哪个字?另外,“耸立”用在这里也不妥。

学生乙:高矮不平。

老师:不对。

学生甲:高低不一。

老师:比原来好一些,但是还不贴切。

学生丙:高低不等。

老师:对。

一字之差。

意思迥异。

这样写可以使假山显得高一些。

把“许多”删去,“耸立”改成“竖立”。

前面要把假山写得高一点,后面要把假山写得低一点。

学生乙:高低不等的假山竖立在里边,假山表面凹凸不平,上面有些小洞??老师:“小洞”改成“小孔”。

学生乙:上面有些小孔,左看假山是一个样子,右看假山又是一个样子,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啊!??老师:这句话引自哪首诗?学生乙:是《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老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写的。

请你继续念下去。

学生乙:假山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并且放了几盆美丽的花??老师:两个句子没有递进关系,因此不必用“并且”;“放了”改成“凸出的地方放着”。

学生乙:假山上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凸出的地方放着几盆美丽的花。

池中的水清澈透亮,水里的鹅卵石清晰可见??老师:把“水里”改成“水底”。

学生乙:??水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大小各异,颜色不一。

小金鱼在这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着。

其中有一条特别可爱,在金黄色的小身子后面长着一条大尾巴??老师:“长着”改成“拖着”。

学生乙:拖着一条大尾巴,在水中甩来甩去,游动起来,一摆一摆,好看极了??老师:这部分写得有些口罗嗦,建议你改成:“那些金黄色的小金鱼甩着大尾巴在清澈见底的水里游来游去,可爱极了。

”继续念下去。

学生乙:有时候,喷水池里的水会像一股清泉喷出来??老师:“有时候”指代不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