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答题(另)

简答题(另)

1.《幼幼集成》对小儿指纹辨证是如何概括的?《幼幼集成》将指纹辨证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

”“风轻、气重、命危。

”2.简述婴儿期的保健重点。

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脾胃、肺系疾病,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3.何谓前囟、后囟?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

4. 2岁以内乳牙颗数可用什么公式推算?乳牙数=月龄-4(或6)5. 7~12个月小儿体重的推算公式?体重(kg)=7+0.5×(月龄-6)6.简述小儿发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小儿病因,以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情志、意外和其他因素亦值得注意。

7.简述小儿患病为什么易生惊动风?小儿生理上心神怯弱,肝气未盛,病理上易感外邪,各种外邪均易从火化,因此,易见火热伤心生惊,伤肝引动肝风的证候。

8.简述小儿面部望诊的五色主病特点。

五色主病,又称五色诊,即按面色红、青、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偏向表现来诊察疾病。

面呈白色,多为寒证、虚证。

面呈红色,多为热证。

面呈黄色,多为脾虚证或有湿浊。

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

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水饮证。

9.简述小儿望诊中,审苗窍与脏腑的关系。

苗窍是指口、舌、目、鼻、耳及前后二阴。

苗窍与脏腑关系密切,舌为心之苗,肝开窍于目,肺开窍于鼻,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

脏腑有病,能在苗窍上有所反映,审察苗窍可以测知脏腑病情。

10.小儿用药如何掌握剂量?小儿用药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医者经验而不同。

一般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为成人量的1/3~1/2,幼儿及幼童为成人量的2/3或成人量,学龄儿童用成人量。

11.儿科常用哪些种类外治法?主要有熏洗法、涂敷法、罨包法、热熨法、敷贴法、擦拭法、药袋疗法。

12.妊娠禁忌药可分为哪三类?古人提出的妊娠禁忌药主要分为以下三类:毒性药类,如乌头、附子、南星、斑蝥、蜈蚣等;破血药类,如水蛭、虻虫、麝香等;攻逐药类,如巴豆、牵牛子、大戟、芫花等。

这些药物使用于孕妇,可能引起中毒,损伤胎儿,造成胚胎早期死亡或致残、致畸等。

13.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现象有哪些?新生儿有几种特殊生理状态,不可误认为病态。

常见的如马牙、假月经、螳螂子、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等。

14.你怎样理解《备急千金要方》所说的“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应由乳母仔细观察婴儿的个体需要,然后根据婴儿的个体情况进行按需喂养。

15.你对“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一分饥与寒”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这句话是说幼儿饮食要吃少,吃好,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防止食伤致病;衣着保暖要寒温适宜,不可过暖。

这样才有利于小儿的健康。

16.胎怯的预后如何?出生时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死亡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减少而急剧上升。

此外,出生时的低体重不仅对体格发育有很大影响,还将影响小儿的智能发育。

17.如何从孕妇保健着手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孕妇应尽量避免早产,减少低体重儿的产生,同时防止产伤、窒息、感受寒冷。

18.什么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在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于4~6天最重。

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迟至第3周才消退。

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

血清胆红素低于205.2μmol/L(12mg/dl)。

19.如何预防脐部疾患的发生?新生儿应注意严格消毒断脐,断脐后,要注意脐部残端的保护,防止尿便及洗浴浸渍,保持清洁干燥。

脐部残端让其自然脱落。

保持内衣和尿布的清洁、干燥、柔软,如有污染,及时更换。

20.简述风热感冒的证治。

风热感冒的主证见: 发热重, 恶风, 有汗或少汗, 头痛鼻塞, 鼻流浊涕, 咳嗽, 痰稠色白或黄, 咽红肿痛, 口干渴, 舌质红, 苔薄黄, 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辛凉解表。

方药:银翘散加减。

21.简述感冒的治疗原则。

治疗感冒, 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

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热解毒。

治疗兼证, 在解表的基础上, 分别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

22.小儿咳嗽为什么以外感咳嗽为最多见?五脏之中,肺为娇脏,而小儿“肌肤薄,藩篱疏”,故小儿肺脏尤其娇嫩,易感外邪。

肺上连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一身之气,司呼吸。

外邪侵袭,多从口鼻或皮毛而入,首犯于肺,肺失宣发肃降之权,清肃失职,发生咳嗽。

23.简述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的证候、治法、主方。

痰热闭肺证的主证见:发热烦躁, 咳嗽喘促, 呼吸困难, 气急鼻煽, 喉间痰鸣, 口唇紫绀, 面赤口渴, 胸闷胀满, 泛吐痰涎, 舌质红, 苔黄, 脉弦滑。

治法:清热涤痰, 开肺定喘。

主方: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24.简述小儿肺炎喘嗽的治疗原则。

肺炎喘嗽的治疗原则以开肺化痰, 止咳平喘为主。

痰多壅盛者首先降气涤痰; 喘憋严重者治以平喘利气; 气滞血瘀者佐以活血化瘀;出现变证者, 或温补心阳, 或开窍熄风, 随证治之。

病久肺脾气虚者, 宜补肺健脾扶正为主; 阴虚肺热, 余邪留恋者, 养阴润肺化痰, 兼清余邪为要。

25.简述热性哮喘的证候。

热型哮喘的证候为: 咳嗽喘息, 声高息涌, 喉间哮吼痰鸣, 胸膈满闷, 咯痰黄稠, 身热, 面赤, 口干, 咽红, 尿黄, 便秘, 舌红, 苔黄, 脉滑数。

26.简述哮喘的治疗原则。

哮喘的治疗原则: 当按发作期和缓解期分别辨证论治。

发作期当攻邪以治其标, 治肺为主, 分辨寒热虚实、寒热夹杂而随证施治。

缓解期当扶正以治其本, 调其肺脾肾等脏腑功能, 消除伏痰夙根。

哮喘属于顽疾, 除口服药外, 可采用多种疗法综合治疗。

27.简述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不和、邪毒留恋证的证候、治法、主方。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卫不和, 邪毒留恋证的证候为: 反复感冒, 恶寒怕热, 不耐寒凉, 平时汗多, 肌肉松弛; 或伴有低热, 咽红不消退, 扁桃体肿大; 或肺炎喘嗽后久不康复; 脉浮数无力, 舌淡红, 苔薄白, 或花剥, 指纹紫滞。

治法: 扶正固表, 调和营卫。

主方: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28.试述鹅口疮的辨证要点。

本病重在辨别实证、虚证。

实证一般病程短,口腔白屑堆积,周围焮红,疼痛哭闹,尿赤便秘;虚证多病程较长,口腔白屑较少,周围不红,疼痛不著,大便稀溏,食欲不振,或形体瘦弱。

29.简述口疮的治疗原则。

口疮的治疗,实证治以清热解毒,泻心脾积热;虚证治以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30.呕吐病因不一,临床表现各有何特点?呕吐病因有多种,各有特点:呕吐宿食腐臭,多为伤食;呕吐物清冷淡白,移时方吐,多为胃寒;呕吐物热臭气秽,多为胃热;呕吐苦水黄水,食入即吐,多为肝胆热犯胃腑。

31.治疗腹痛为何要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为主?六腑以通为顺,经脉以流通为畅。

腹内脏腑、经脉受寒邪侵袭,或肠胃为乳食所伤,中阳不振,络脉瘀滞等,均可引起气机壅阻,经脉失调,凝滞不通而腹痛。

因此,腹痛的治疗原则应以调理气机,疏通经脉为主。

32.小儿泄泻常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小儿泄泻常见的发病原因,有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

33.长夏季节为何易发生泄泻?长夏处于夏秋之交,湿气主令,脾气易被湿困而运化失司、清浊不分,产生泄泻。

34.小儿厌食常见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小儿厌食常见的病因有:喂养不当,他病伤脾,先天不足,情志失调。

35.简述积滞与疳证的关系。

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进一步损伤脾胃,致气血化源不足,营养及生长发育障碍,则可转化为疳证,故有“积为疳之母,有积不治乃成疳候”之说。

36.简述“疳者甘也”与“疳者干也”的含义。

“疳”之含义,自古有两种解释。

其一曰“疳者甘也”,是指小儿过食肥甘厚腻,损伤脾胃,形成疳证;其二曰“疳者干也”,是指气液干涸,形体羸瘦。

前者言其病因,后者言其病机及主证。

37.简述疳证与积滞在临床表现上有何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何联系?疳证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舌苔厚腻为特征;积滞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

若积久不消,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形体日渐消瘦,可以转化为疳证,但疳证并非全由积滞转化而来,其他多种病证如厌食、泄泻、肺痨等病程迁延日久皆可转化成疳。

38.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原因,有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感染诸虫、疾病损伤等。

39.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辨证要点有哪些?①据临床表现辨气血阴阳亏虚之轻重。

②结合实验室检查,判断贫血之程度。

③辨脏腑:食少纳呆体倦乏力、大便不调病在脾;心悸心慌、语声低微病在心;头晕目涩、潮热盗汗、爪甲枯脆病在肝;腰腿酸软、畏寒肢冷、发育迟缓病在肾。

40.简述夜啼的治疗原则。

因脾寒气滞者,治以温脾行气;因心经积热者,治以清心导赤;因惊恐伤神者,治以镇惊安神。

41.简述汗证的辨证要点。

汗证多属虚证。

自汗以气虚、阳虚为主;盗汗以阴虚、血虚为主。

肺卫不固证多汗以头颈胸背为主;营卫失调证多汗而不温;气阴亏虚证汗出遍身而伴虚热证象;湿热迫蒸证则汗出肤热。

42.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

小儿素体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因,风热、湿热邪毒侵袭是发病的外因。

43.简述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期。

急性期:新发病,症状及检查阳性发现明显且多变,一般病程在半年以内。

迁延期:临床症状反复出现,客观检查指标迁延不愈,病程多在半年以上。

慢性期:进行性心脏增大,反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病情时轻时重,病程在1年以上。

44.简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的病因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护养不当,外伤、病后、情志失调等因素。

45.简述多发性抽搐症的发病原因。

多发性抽搐症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与先天禀赋不足、产伤、窒息、感受外邪、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多由五志过极,风痰内蕴而引发。

46.简述惊风八候。

惊风八候是指搐、搦、掣、颤、反、引、窜、视这八种抽搐时的表现。

47.简述慢惊风的治疗原则。

慢惊风的治疗大法以补虚治本为主,常用的法则有温中健脾、温阳逐寒、育阴潜阳、柔肝熄风。

48.简述癫痫的治疗原则。

癫痫的治疗,宜分标本虚实,实证以治标为主,着重豁痰顺气,熄风开窍定痫;虚证以治本为重,宜健脾化痰,柔肝缓急;癫痫持续状态可用中西药配合抢救。

49.简述癫痫脾肾两虚证的证候特点。

发病年久,屡发不止。

发作多以瘛疭抖动为主,体质较差,智力发育迟滞较为明显。

50.简述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常证的分证及其治法、主方。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常证的分证、治法、主方分别为:①风水相搏证:治以疏风宣肺,利水消肿,主方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

②湿热内侵证:治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主方为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

51.简述肾病综合征的证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