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版四下《确定位置》(公开课教学设计)

西师版四下《确定位置》(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确定位置教学内容:西师版四年级教材第29页及相应的课堂活动。

教材简析: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类似“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

本课主要对这种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

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生自己探索出列、行的含义,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体会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优越性。

2.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到用数对描述方格图上点的位置的抽象过程,逐步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用确定位置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和经验,感受数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认识列、行的含义,会用行列表示物体的位置,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根据已知数对,要能准确地找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学生探索用数对表示物体的方法,及列、行以观察者的的位置来定顺序。

资源准备:“班班通”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孩子们好!生:老师好!师:孩子们真有礼貌。

孩子们,我是来自营盘山小学的余老师,我早就听说我们沙溪小学四(4)班的同学很聪明,很爱思考,也很爱回答问题。

老师想迫切地认识每一个孩子,你能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班长的位置吗?生:第()组第()排。

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师:(故意相反方向猜)生:……师:老师为什么猜错了?生:第几组要从左往右数。

师:原来都是因为没有规定哪是第一组惹的祸。

规定:同学们的座位从老师这儿观察,从左往右数,分别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从前往后数,分别为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师:通过我们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孩子们不仅聪明,并且敢想、敢说。

希望大家在这堂课上大胆开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

静息,准备上课。

【设计意图:在描述位置上设置矛盾——如何描述方阵中事物的位置,感受描述方法不统一带来的不便,体验统一描述方法的必要性。

渗透正确的描述顺序,分解难点,为理解“数对”这一抽象的概念奠定基础。

】上课、问好!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认识行和列师: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群小伙伴,其中有一个是余老师朋友的孩子,他叫小红。

(出示座位图)猜猜看,哪一个是小红?生:(2个)……师:这样看来,光靠猜,要一下子确定小红位置,你能做到吗?生:不能。

师:那就给点提示吧,他在第3组——(师板书:第3组)生:……师(或生):光说第3组还是没法确定,还得看看在第几个。

(师补充板书:第2个)生:找到了,是他!师:看来,二年级掌握的方法,还真能帮助我们很快确定一个人的位置。

师:其实在数学上确定位置是有规定的,规定竖排叫做列,(请这一列的同学站起来),像这样的一竖排就叫列;还规定横排叫做行,(请这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像这样的一横排就叫做行。

数学上又规定观察者的最左边的一列是第一列,老师现在是观察者,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最左边是……那第一列是?从左往右,依次是第2列,第3列……,也规定了观察者的最前面那一行为第一行,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2行,第3行……我们观察屏幕上的座位图时,我们都是观察者,那从左往右数,这是……(课件依次展示列),从前往后或从下往上数,依次是……(课件依次展示行)师:我们要准确的说出某个位置就要先说列再说行,谁能用列和行准确的说出小红的位置呢?生:小红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师:你能用列和行来介绍自己的位置吗?生:……2.揭示课题师:看来,同学们能用自己的方式确定位置,其实,确定位置在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在数学中,有没有一种更简洁的方式来确定位置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渗透正确的描述顺序,分解难点,为理解“数对”这一抽象的概念奠定基础。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抽象成电子图师:同学们,老师变个魔术,你看有什么变化?生:人物没了,变成点了。

师:对,人物队列图变成点子图了,你还能找到小强的位置吗?生:能。

师:你能说说是怎样找到的吗?生:先从左往右数,找到第3列,再从下往上数找到第2行,交叉的地方就是小强的位置。

师:这位同学不但找到小强的位置,而且还介绍了自己寻找的方法。

【设计意图:将人物图抽象为点子图,后面再将点子图抽象为方格图,一步比一步清晰一步比一步简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孕伏“坐标”知识。

】2.小组合作,创造数对师:用文字来记录同学的位置,比较麻烦。

你能用更简洁的方式表示出小红的位置呢?下面的时间,我把这一任务留给四人小组,看看能不能集中大家的智慧,创造出一种更简洁,同时也很准确的方法。

别忘了,把研究出的方法,记录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研究,时间是3分钟。

教师巡视,并将学生中出现的典型方法记录下来,然后板书如下:①3列2行②32③2,3④3,2⑤竖3横23.交流建构,认识数对师:这是从同学们中收集到的部分方法。

这些方法似乎都挺简洁,这几种方法都有是那么共同的地方?生:哦,它们都有3和2这两个数。

师:既然每一个小组都不约而同地保留了这两个数,说明——生:这两个数一定很重要。

生:缺一不可!师:说得好!那这里的3和2究竟各表示什么意思呢?生:这里的3应该表示第3列,2表示第2行。

师:,如果只给你第3列,行吗?只给第2行呢?(生答略)师:看来,行数和列数还真的缺一不可,少了谁,都无法确定他的位置。

那么,到底是哪种方法好呢?生:……师:有不同意见吗?生:……师:看来,这些方法明白了又不简洁,简洁了又不明白。

其实大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创造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已经很了不起了。

其实数学家们当初为这事也争论了很久很久,最终为了避免混淆,数学家们规定用列数和行数来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时,将列数写前面,行数写后面,中间用一个逗号隔开,这样的一对数,也就是一个数对,表示一个人的位置,是一个整体,咱们再加上一个小括号。

像这样用一对数来表示位置的方法称为数对。

小红的位置可以用(3,2)表示,读作:三二师:按照这样的规定,前面一个数3表示什么?生:表示第3列。

师:后一个数2呢?生:表示第2行。

师:像这样,用列数和行数所组成的一个数对来确定位置,就是我们今天所研究的内容。

4.抽象成方格图,进一步认识数对师:如果我们把每一列的座位用竖线表示,把每一行的座位用横线表示,那么大家的座位的位置正好就变为竖线与横线的交点,座位就变为了一个方格图。

方格图中,横着的数表示列,竖着的数表示行,用行与列的交叉点来表示位置。

你还能找到小红的位置吗?生:……师:小娟和小强是小红最好的朋友,你能用数对表示他们的位置吗?(生答略)师:真不错。

小红还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叫小中,他的位置如果也用数对表示的话,应该是(5,3)。

你知道他在哪儿吗?生:他在第5列第3行。

师:仔细观察,小娟和婷婷的数对与位置,你发现了什么?生:……师:两个数对的数虽然相同,但前后位置不同,所表示的点就不同。

以后用数对确定位置时,一定要弄清楚,前一个数表示列数,后一个数表示行数。

【设计意图:学生个性化表示的过程,就是学生感知、理解数对的过程,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深刻理解概念。

更充分地体验“数对”的简洁性。

】三、联系实际,运用数对师:孩子们,瞧,今天,咱们的座位也排得整整齐齐的,我们利用我们的座位来玩游戏。

1.师:游戏一,用数对介绍自己的位置生:……2.师:游戏二,用数对介绍朋友的位置游戏规则:当一个同学说出好朋友的数对时,相应的那个同学站起来,其余的同学当小法官,站对了,用这个手势,站错了用这个手势。

(师示范)3.师:游戏三,老师要拔高要求,我直接报数对,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迅速起立。

看谁的反应最快。

(3,1)(3,2)(3,3)(3,4)(3,5)。

(相应的五名学生一一起立)师:奇怪,怎么就齐刷刷地站起来一队?生:因为你报的数对有规律。

师:是吗,说来听听。

生:这五个数对列数都是3,说明他们都在第3列,当然就站起来一队了。

师:说起来挺容易,如果也让你来出几个数队,你有本事也让一队同学站起来吗?谁来试试?生:(1,5)(2,5)(3,5)(4,5)(5,5)。

师:发现了什么?生:这次站起来的是一行。

师:为什么吗?生:这次的五个数对虽然列数变了,但行数没变,所以站起来的自然就在同一行了。

师:真不错!不对,余老师觉得这还不算什么。

你们说几个数对,才站起来一排。

要是我说,我只给一个数对,就可以请一队同学站起来,你们信吗?生:不信!师:口说无凭,要不试试?【屏幕显示数对:(4,x)】符合要求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4列同学陆陆续续站起来。

教师面对第一名学生)师:老师只报了一个数对,为什么这一列的都站起来?生:(4,x)中的 x是一个未知数,既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2,3.4等,所以我们都站起来了。

师:瞧老师厉害吧,一个数对,就让一排同学站起来。

同学们,你们能说一个数对叫一行的同学站起来吗?生:(x,4)。

师:老师还能用一个数对,让全班同学站起来,你能吗?生:(x,x)。

师:来,符合要求的请起立(全班学生都站了起来)。

师:真的是这样吗?生思考预案一:有学生发现坐下。

师:奇怪,有人开始坐下去了。

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又不站了?生:一开始我觉得(x,x)应该包含所有人,但现在看来,我不算。

师:不是说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吗?你怎么就不算了呢?生:字母是可以表示任何数,但我发现,当x等于1时,只有(1,1)可以站,同样,当x等于2、3、4……时,只有(2,2)(3,3)(4,4)……可以站,所以其他人都不能站。

师:说得真有道理,明白了吗?那其他同学坐下吧,还没想到的,悄悄提示一下。

预案二:全班继续站着师:嗯,让我来看看,当x等于1时,谁谁站起来?【数对为(1,1)的同学举手示意了一下】不错!当x等于2呢?【数对为(2,2)的学生也示意了一下,此时,有部分学生开始犹豫,也有学生重新坐了下来】师:奇怪,有人开始坐下去了。

采访一下,你为什么又不站了?生:……师:虽然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两个相同的字母在同一个数对中,就表示相同的数,这样的话,就不是所有人都能站起来了。

师:那么,你能用一个数对让全班同学站起来吗?(或生:我知道了,可以用(x,y))生:……师:这一次,符合要求的请站起来。

其实,有错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对问题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对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对数对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拓展。

】四、学以致用、拓展延伸1.公园平面图,用数对表示景点的位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