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
课例名称: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 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事物的位置。
2. 通过多种形式的确定位置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某一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对问题。
教学准备:班级座位表、方格纸。
教学过程:
师:孩子们,你们好!首先我来介绍一下自己:我叫谷俊萍,来自蒲城县南街小学,你们可以叫我谷老师。
很高兴认识你们,老师很想和大家成为朋友,你们愿意吗?
师:谢谢大家。
我想先认识一下咱们班的班长,谁来介绍一下班长的姓名和现在的位置,我想自己找到他。
(生介绍,师去找,有时需要找两次,并板书:班长:第几组第几个)
师:班长你好,请多关照!(握握手)
师:数学课代表肯定也来了,谁再来介绍一下?(生说师板书)
师:为什么刚才我在找这两个同学的时候,他们都是在第几组第几个,有时我会找错呢?(没有规定分组,分组乱)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原来都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组标准惹的祸。
看来要想准确确定大家在教室里的位置,必须得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确定位置。
(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探究新知,学习数对。
1、统一分组,建立“第几组第几个”的模型。
师:在数学上,一般这样规定:从老师的方向看过去,从走左向右起第一竖排(列)为第一组,依次为第二组,第三组......从前向后数自然就是第一个,第二个,......明白了吗?
师:孩子们,你们明白自己在第几组了吗?
现在请第一组的同学起立!请第二组的同学拍一下手!
请第四组的同学举起手!请第六组的同学招招手!
师:真棒!现在统一分组了,你们能用“第几组第几个”准确地写出自己的位置了吗?请大家迅速在练习本上写出自己的位置,并说给你的同桌。
2、引导探究,学习数对的读写。
师:孩子们,除了用第几组第几个来表示你在教室的位置,
“谁能发明一种更简洁更巧妙的方法呢?”想一想,写一写。
师:谁来说一下?(第一排第三个第二组第二个3,6)师:我觉得你这种写法很简洁也很特别,这里的3,6表示什么?(3表示第三组,6表示第六个)
师:你太聪明了!你的想法和数学家的想法一样!在数学上把它叫做“数对”(板书)因为它们是一对数,所以要在这两个数的外面加上(),中间用“,”隔开。
读作数对3 6.师:现在你能用数对来表示你的位置吗?迅速写下来。
3、学习数对的“有序”和“一一对应性”。
(1)师:请第三组的同学起立,把你写的数对大声读出来!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为什么第一个数字都是8呢?
(2)下面请第一排的同学向后转,把你们的数对读给大家听。
师:你们又发现了什么?
(再次明白书对中的第二个数表示的是第几个或者第几排)(3)老师考考大家:数对(3,4)和数对(4,3)表示的是同一个位置吗?(有序,一一对应性)
4、从具体的座位图抽象到格子图。
(1)小青班级座位图。
刚才咱们用数对表示了自己的位置,下面咱们来看看小青班
级的座位图。
表示下面这些同学的位置。
(口答)
(2)其实呀,咱们可以用一条条的竖线来代表每一组,用一条条的横线来表示每一排,横线和竖线相交的一个
个点就代表每一个同学,我们就把座位图抽象成了格
子图,你能用数对表示每个点的位置吗?
(先横看——第几组再竖看——第几个)
师:小青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小华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6个中奖)
1、即时练习。
师:下面喜洋洋要考考大家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掌握的怎么样,大家有信心吗?
师:学校?其他?
(强调先横看再竖看)
2、砸蛋游戏。
师:早就听说咱们华阴的孩子厉害,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连李咏叔叔也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玩了!
四、知识延伸,激发兴趣。
孩子们,这节课咱们学习了用数对来确定位置,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于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吗?
1、生说。
2、师展示。
3、这节课你快乐吗?有什么收获呢?
五: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
班长:第几组第几个
数对:(,)
读作:数对三二
看法:先横看,再竖看
六:课后小结:
《确定位置》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上的内容很少,内容简单,于是我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者的意图,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对教材有了深入的理解,才开始设计这节课。
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注重结合我校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经验,吸取名家课堂上的精华,不断地研究探索,始终想着每一个活动的设计要达到什么目标。
教学时层层深入、步步推进,使教学结构紧凑而且环环相扣,突出重点逐步突破难点。
2、遵从学生的原认知,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切入教学:家长会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由于从学生身边的真实情境出发,学生有生活经验,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们描述自己的位置时,有的描述得很清楚,有的描述得不但麻烦,而且不清楚。
如何方便交流和沟通?这样学生就产生了学习确定位置的必要性,为新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打下了基础。
学生对自己的位置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设置了一个情境,让学生帮助图中的小朋友说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
当学生初步认识“数对”后, 又引导他们用“数对”来描述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
借助班级的组与排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可以直接应用已形成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体会“数对”和人的对应,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
在明确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后,结合“地图”、“平面图”、“找位置”游戏、“介绍自己座位”、“介绍好朋友座位”等练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了知识,体会体会数学的价值。
3、注重拓展教材
在课堂练习中挖掘教材隐含知识,地球上利用经线和纬线确定某一点的位置,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介绍著名数学家笛卡尔和平面直角坐标系,把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觉到,课虽上完了,但探索还在继续,同时对学生进行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努力学习,成为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思想教育。
4、有效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有效运用是我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其中之一是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利用动态演示,边演示边讲解:用括号来表示一个位置,先横着数,小青在第3组,把3写在前边,再竖着数,她在第2个,把2写在后边,两个数之间用逗号隔开,这种记录方法称为"数对"。
使学生明确数对的表示方法。
另一处是为了向学生充分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把座位图抽象成点子图,再把点子图抽象成方格图,从具体到抽象,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这是其它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5、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我渗透了函数思想、一一对应思想、符号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
这些思想方法不用告诉学生,但教师心中有数。
在小学数学课中都应该渗透哪些数学思想需要我们去学习和思考。
当然,课堂教学的魅力就在于她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至少有如下几点需要改进:1、我的评价性语言太少,开始上课时,学生积极性不高,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
2、试教时,由于是借班上课,在指定学生回答问题时我采用“第几组第几个同学”和用数对如“(3,2)同学”回答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确定位置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但正式上课时我有些紧张,没有很好的发挥,今后应多在公开场合历练,才能更有效的调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