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教育心理学第十章


3.关注学习方式的设计
学习方式是人的个性的独特表现教学应为 学生的探究、发现、研究创造空间,要求学 生能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 绕某一学习主题利用一切时空,甚至是超时 空的学习资源,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学习方 式。
综合性学习至少具有自主性学习、探究 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开放性学习、创新 型学习等基本内容。 综合性学习包括:
2.初始能力
初始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的学 科内容时,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 础,以及他们对这些学习内容的认识和态度。
(1)预备技能的分析 (2)目标技能分析 (3)学习态度分析
3.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学生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 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学习风格的心理要素包括 认知、情感和意志动机三方面。 学习风格还包括个体在独立学习与结伴学习、 竞争与合作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 测定方法:观察、问卷、征答。 征答法即让学生自己来陈述自己的学习风格。
5.要有行为的程度标准
行为标准指学生对教学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 水准,标准的说明可以定量或定性的,也可以二 者都有。
三种方式: (1)用完成行为的时间来衡量行为的表现, 如“三分钟内完成” (2)用完成行为的准确率来衡量行为的表现, 如“完全无误” (3)用完成行为的成功特征来衡量行为的表现, 如“80%的学生”。
教育心理学
第十章 教学设计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有关理论知识和经验,根据教 学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来分析教学中的目标与任务, 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系统、优化地安排教 学诸要素,形成教学方案的系统过程。
教学设计本质上是一门以教学效果最 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运 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
(四)教学设计致力于提高 教师的教学素养
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实施方案的过程。 通过教学设计的实践,能够指导帮助教师 目标更明确(知道要做什么)、 程序更清晰(知道应怎样去做)、 针对性更强(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灵活性更大(知道在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下该 做什么和怎样去做)。
三、教学设计过程的前期分析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是指以一定的教学思想为指导, 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制定 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适、优化,以使教学效 果趋于最佳的系统决策与设计, 是有效地解 决“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
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从学生体验出发 2.以问题为中心 教学策略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探 究性和思考性。 教学策略设计要让学生提出问题走“出”教材。 提出问题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质疑问题, 二是发展问题。
1.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是确定的,尽可能是可测量、 可评价、可理解的 目标表述的是基本的、共同的、可达到的 教学标准
3.行为对象 行为对象是指确定的学习行为所涉及的 内容,主要具体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的 学习事件。 4.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行为条件也叫行为情境,是影响学生产 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主要说明 学生在何种情境下完成指定的学习行为,为 评价提供参照。
教学设计可作以下理解:
首先,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 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其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 决策性的活动。 再次,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 最后,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 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
二、教学设计的特点
(一)教学设计以系统理论与方法 作为其方法论基础
教学设计的最根本特征是追求教学系统的整 体优化。以系统科学方法指导教学设计,这是 科学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经验的教学设计的重大 区别。
(二)教学设计更加完整合理地 看待学习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罗伯特.M.加涅 “为学习设计教学”
(三)教学设计重视教学活动的 循序操作
所谓重视教学活动的循序操作,就是要突出 教学在促进学习过程中的程序化与计划性。
(四)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设计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即在 设计成果推广使用之前,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 试用,以了解教学系统的试用效果,如可行性、 可用性、有效性等。
学习目标的达到程度是评价的主要方面。
邵瑞珍 教学媒体分类: (1)非投影视觉辅助,如黑板、挂图、实物等 (2)投影视觉辅助,如幻灯、投影 (3)听觉辅助,如录音机、收音机 (4)视听辅助,如电影、电视和录像等
教师应根据教学媒体的特点合理运用: 1.多媒体组合的运用 2.一定程度的传媒冗余度促进信息整合
3.选择适合学者思维水平的传媒符码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包含四个基本要素:教学目标、教 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在教学之前,预期教学之后学生 将从教学活动中学到些什么。
设计两个内容: 教学目标的类型和教学目标的表述。 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 确指出:教学目标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 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以课题探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型学习活动、 以实际应用为基本形式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以社会考察为基本形式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以社会参与为基本形式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三)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设计,是指在一定的教学要求和 诸多条件相下,选出一种或一组适宜可行的教 学媒体,可为一节课、一个教学单元、一门课 程的教学选择教学媒体。
(一)学习需要分析
教学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学习需 要分析则是问题解决过程的起点。 学习需要是指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与期望 他们达到的学习状况之间的好、差异,或者说, 是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 间的差距。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找出差距的过程,教学中 的问题是找出差距的起点。因此,分析和研究当 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进行学习需要分析的重要 环节。 分析学习需要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 程,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 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 性和可行性。
核心问题是发现问题,包括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 要解决的问题; 二是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以判断教学系 统设计是是否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 三是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 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二)学生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学生一般特征指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的 心理、 生理和社会的特点,包括学生的年龄、 性别、年级水平、生活经验、文化、社会背 景灯因素。
(三)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是要对学生起点能力转化 为终点能力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态度等 进行详细阐述的过程。
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内容的深广度恰当。 第二,教学容量合适 第三,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有突破措施。 第四,教学内容的组织、排列、呈现方式要 恰当,练习的配置方式和方法要精心设计 第五,在注意知识传授的同时,要充分挖掘教材 中蕴含的智力因素和情意因素,培养学生 的能力和非智力品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