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1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4年1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题和答案

2014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劳动争议处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11471)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根据我国劳动争议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主体是指A.用人单位和劳动者 B.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劳动者C.两个独立的劳动者 D.两个独立的用人单位2、劳动争议的客体是劳动争议主体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下列不属于...劳动争议客体的是A.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行为B.具体的工资、奖金的数额C.劳动保护用品、设施D.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我国目前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是A.一调一裁一审,部分裁决为终局裁决 B.一调一裁一审C.一调一裁两审,部分裁决为终局裁决 D. 一调一裁两审4、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下列不属于...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的调解组织是A.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B.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C.企业工会组织D.在乡镇、街道没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5、下列不能..作为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是A.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B.用人单位工会C.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D.地方人民法院6、下列不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职责的是A.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B.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C.依法发出支付令D.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员应当公道正派并符合一定条件,下列不符合...担当仲裁员条件的是A.曾任审判员的B.从事法律研究、教学工作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C.具有法律知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或者工会等专业工作满三年的D.律师执业满三年的8、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A.30天 B.60天C.90天 D.1年9、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后,应当在_____将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

A.5日内 B.10日内C.15日内 D.20日内10、《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A.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内B.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 日内C.不受法律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D.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90日内11、《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庭可以列部分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在满足一定条件后可以申请“先予执行”,下列申请不能..先予执行的案件是A.追索劳动报酬 B.确认劳动关系C.追索工伤医疗费 D.追索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12.上下级仲裁委员会根据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影响范围和繁简程度来纵向确定受理范围的管辖是指A.地域管辖 B.级别管辖C.移送管辖 D.指定管辖13、劳动争议仲裁中,委托代理人的产生是基于A.法律规定 B.亲权C.当事人委托 D.仲裁委员会指定14、一般仲裁庭的组成人员是A.1人 B.3人C.5人 D.7人15、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的构成是A.用人单位与劳动管理部门 B.劳动者与劳动管理部门C.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 D.工会与劳动行政管理部门16、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的性质是A.行政性 B.司法性C.民间性 D.兼有行政性和准司法性的执法行为17、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劳动争议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B.辩论原则C.调解为主、判决为辅原则 D.处分原则18、我国人民法院判决劳动争议案件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合议制 B.独任制C.复合制 D.多层制19、劳动争议诉讼证据的形式特征是A.合法性 B.客观性C.关联性 D.主观性20、下列不是..劳动争议审判基本制度的是A.合议制度 B.回避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 D.一审终审制度21、下列关于劳动仲裁代理人说法错误..的是A.劳动仲裁代理人能同时代理同一劳动仲裁活动的双方当事人B.劳动仲裁代理人只能以仲裁当事人的名义进行仲裁活动,维护被代理人的合法权益C.劳动仲裁代理人必须在法律规定、仲裁委员会指定、当事人委托的代理权限范围内从事劳动争议仲裁活动,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D.劳动仲裁代理人的劳动仲裁代理权的产生是基于法律规定、仲裁委员会指定和当享人委托22、下列关于劳动争议诉讼中的共同诉讼及共同诉讼人的说法错误..的是A.共同诉讼是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人数在二人或二人以上,并且多数当事人一方与对方当事人之间的诉讼标的是共同或者同一种类的诉讼B.共同诉讼是与一对一的原告和被告单独进行的诉讼相对应的复数诉讼形式C.共同诉讼人也有必要共同诉讼人和普通共同诉讼人之分D.必要共同诉讼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或二人以上,其诉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共同诉讼23、下列属于人民法院应当终结劳动争议诉讼的情形是A.作为原告的用人单位终止,无法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B.劳动者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C.本案件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无法审结的D.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活动的24、人民法院公告送达诉讼文书的;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____,即视为送达。

A.25 日 B.30日C.60日 D.90日25、下列不是..劳动争议起诉状正文内容的是A.诉讼请求 B.原告和被告姓名、性别等自然状况C.事实与理由 D.证据和证据来源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6、与其他争议相比而言,劳动争议的特征有A.劳动争议主体特定性 B.劳动争议主体关系双重性C.劳动争议内容多元性 D.劳动争议影响严重性E劳动争议主体多元性27、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劳动实体法律规范包括A.劳动法律与劳动行政法规 B.劳动法律与法规解释C.劳动规章 D.地方性劳动法规与劳动规章E.劳动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8、劳动争议协商的原则主要有A.主体合法原则 B.平等协商原则C.合法协商原则 D.工会主导原则E.权力共享原则29、人民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可按撤诉处理的情形包括A. 原告经传票传唤,元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B.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C.原告为无诉讼行为能力人D.原告应当预交而未预交案件受理费的E.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人民法院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院许可中途退庭的30、劳动争议仲裁文书的送达方式有A.直接送达 B.留置送达C.委耗送达 D.邮寄送达E.公告送达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31、简述劳动争议和行政争议的主要区别。

(1)争议的主体不同。

(1分)(2)争议的内容不同。

(1分) (3)争议的客体不同。

(1分)(4)产生争议的原因和处理争议的依据不同。

(1分) (5)争议引起的诉讼程序不同。

(1分)32、简述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内容范围。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1分)(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1分)(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1分)(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1分)(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33、简述我国劳动争议会议调解的程序。

(1)宣布调解会议开始。

(1分)(2)申请人陈述申请事项、理由和调解的请求,被申请人进行答辩。

(1分)(3)主持人就双方争议的焦点出示调解委员会调查的结果和有关证据,向双方当事人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明确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1分)(4)提出调解建议,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

(1分)(5)当事人协商,达成调解建议,以及制作调解协议书。

(1分)34、简述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1)保护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的合法权益。

(2分)(2)及时迅速地解决劳动争议,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维系和谐的劳动关系。

(2分)(3)降低交易费用,减轻人民法院的负担。

(1分)35、简述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享有的程序方面的仲裁权利。

(1)当事人有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的权利。

(1分)(2)当事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1分)(3)当事人有收集和提供证据、查阅或复制与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的权利。

(1分)(4)当事人有辩论的权利。

(1分)(5)当事人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权利。

(1分)36、简述劳动争议诉讼证据的学理分类。

(1)本证与反证。

依据证据与举证责任承担者的关系,可以将劳动争议诉讼证据分为本证与反证。

(2)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根据劳动争议诉讼证据与案件事实的关系.可以将劳动争议诉讼证据分为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2分)(3)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按照劳动争议诉讼的证据的来源,可以将劳动争议诉讼证据分为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

(1分)四、论述题(本题10分)37、试述劳动争议诉讼与民事诉讼的主要区别。

虽然目前我国劳动争议诉讼适用民事诉讼程序,但和民事诉讼仍有重大的区别。

主要表现在:(1)涉诉案件的性质及内容不同。

民事诉讼中,涉诉案件的性质是民事纠纷,它是在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劳动争议诉讼中,涉诉案件的性质是劳动争议,它是在形成劳动关系的主体之间发生的、以劳动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争议。

(2分)(2)诉讼当事人不同。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双方是地位完全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当事人分别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非法人组织。

而在劳动争议诉讼中,诉讼当事人比较特定,一方是用人单位,性质上是法人或非法人组织,另一方是劳动者,性质上是自然人,并且他们之间存在着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双方的地位在某些方面并不完全平等。

(2分)(3)提起诉讼的前提条件不同。

民事主体之间发生民事纠纷后,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而劳动争议主体在提起劳动争议诉讼之前,必须先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经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裁决后,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3分)(4)举证责任有所不同。

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谁主张,谁举证”为原则.也就是说任何一方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否则将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

在劳动争议诉讼中,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跟等决定面发生的劳动争议,由作出决定的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其他劳动争议案件,则采取“谁主张,谁举证”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