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十五周周练试题

精选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十五周周练试题

横峰中学2016-17学年度上学期周练(第15周)高二年级历史试卷考试日期:12月8日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1、1883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上奏折称:“窃泰西各国,越重洋数万里来至中土,恃其轮船、铁路之利,不啻出入户庭;至于遣将调兵,处分军事,虽悬隔山海,而如指掌,则尤以电报之枢也。

中国驿递文报,羽檄交驰,人马俱敝,迟速之数,霄壤悬殊。

”材料表明A.近代通信技术开始被中国人接受B.清政府对西方科技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C.发展科技是近代民族复兴的首要途径 D.工业革命浪潮惊醒了沉睡的中国2.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④“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3、西班牙《世界报》: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

德国《汉诺威汇报》:中国正在奋起直追,中国人进入太空的事实证明了这个经济迅速崛起的国家的实力。

上述材料最有可能是对我国下列哪一项科技成就发表的评论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C、“神舟”5号发射成功D、“嫦娥”1号发射成功4.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

……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

材料表明他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④提倡学习西方人文职业教育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5.“文革”结束后,党在总结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时,明确要处理好的三个关系中,最基本的是()A.文艺、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 B.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C.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 D.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6.新中国制定的第一个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确定了“重点发展,迎头赶上”的方针和今后科技发展的主要目标。

此规划制定的背景有()①三大改造的进行②一五计划的完成③国民经济的恢复④导弹氢弹研制成功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7.下表中新中国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主要是因为( )A.确定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的方针 B.建立起了人民教育事业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zD.开展了“教育大革命”8.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中学历史教育。

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

颁布于1936年的是()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C.“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D.“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9.《鲁滨孙漂流记》是18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

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A、它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B、它反映了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C、它反映了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D、它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10.下列哪种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有可能提出当时社会的三个迫切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

”.A.古典主义文学 B.启蒙运动文学 C.浪漫主义文学D.现实主义文学11.19世纪中期欧洲由各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

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与小说的风格一致。

以下最令出版社心动的画家是A.德拉克洛瓦 B.米勒 C.塞尚 D.毕加索12.1983年9月,美国洛杉机警方逮捕了两个青少年,一位是优秀的大学生,一位是出众的中学生。

他们用了整整一个夏天向美国的大型计算机网挑战,结果,不仅打入了许多大学和一些智囊团的计算机,还打入了国防产业和军事设施的计算机,他们作为利用计算机犯罪的第一批人被逮捕。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A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B 美国的网络防护系统落后C 互联网弊大于利D 美国的教育非常成功,学生素质很高13.“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巴黎圣母院》一书将美与丑融为一体,讴歌了人类美好的心灵。

该书的作者是A.雪莱 B.维克多·雨果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14.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

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

”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A.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C.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15.关于现实主义文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兴起于19世纪30年代以后②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③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④英国的雪莱和狄更斯、俄国的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等都是现实主义作家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列夫·托尔斯泰写了《安娜·卡列尼娜》B.《人间喜剧》的作者是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C.《大卫·科波菲尔》真实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社会状况D.马克·吐温和海明威是美国作家17.某学术著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而人亦自然界之一物也,其容貌其体格,凡触诸目者,存在足以动其心,而人生乐乃别得其真味焉。

然深院之晨钟亦时时代表心灵凭高而吼,盖旧染未尽除,而现世之感已不若希腊人之单纯矣。

”据此判断该著作最有可能为A.《理想国》B.《欧洲文艺复兴史》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D.《物种起源》18.毕加索曾注意形容自己的艺术风格:“让优美绝灭吧!”这种艺术风格是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19.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世界各国众多的电视台对世界杯进行了现场直播,并对南非各比赛场地的天气也作了及时预报。

这说明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A.展示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B.娱乐功能C.传播资讯D.开展远程教育20.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

这里“第七艺术”是A.电视 B.电影 C.歌剧 D.网络游戏21. 加里·纳什在《美国人民》中写道:“肯尼迪的竞争对手是曾在艾森豪威尔政府当过八年副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

就行政经验他比肯尼迪丰富。

第一轮广播辩论后,对无线电广播听众的民意调查显示尼克松胜出。

第一次电视辩论直播中,肯尼迪面对镜头沉着冷静,而尼克松刚刚患病出院,看上去一脸的疲惫和憔悴。

更糟的是,用来遮掩他浓重胡须的化妆效果适得其反,使其面色在屏幕上显得更黑。

辩论结束,面对电视观众的调查显示肯尼迪迪领先。

肯尼迪承认,“正是电视而不是别的东西扭转了竞选局势。

”从中可见电视的功能是A. 传递信息,开启民智,舆论监督B. 传递迅速,高度互动,彻底改变生活方式C. 传播快捷,拓展视野,资政功能D.画面清晰,情感体验,满足文化娱乐22.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16.2万观众。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累计观众196亿人次,这说明A.普通大众与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B.电视作为大众媒体,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便捷方式C.观众必须通过电视才能了解奥运会D.电视给观众带来更具冲击力的视觉享受23.评弹是一种盛行于江南地区的曲艺门类,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广为流传。

1951年3月后评弹书目一度停演。

50年代末60年代初,评弹再次焕发了新春,许多传统书目被保存、整理和传承,同时大量新的评弹书目不断推出。

评弹艺术的再度发展主要得益于()A.社会民众强烈需求 B.“双百”方针的提出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D.“二为”方向的提出24.1987年9月,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正式建成我国第一个Intemet电子邮箱节点,连通了Intemet的电子邮件系统,并向德国成功发送了第一封电子邮件,内容是“越过长城,走向世界”。

这一事件A.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B.标志着新中国进入到“信息时代”C.为新中国研制巨型计算机奠定基础 D.说明中国信息技术开始赶上世界水平25.下图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赴校证,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A.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的影响 B.三个面向的教育指导方针C.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教育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二.必做题(共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明史·选举志》材料二 1876年《京师同文馆的八年课程表》中的八年课程规划为:第一年,认字写字、浅解词句、讲解浅书;第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第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第四年,数理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第五年,恪物、几何原本、平弧三角、练习译书;第六年,讲求机器、微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第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第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注: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材料三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清末各学堂的奖励出身制度全部废止。

——《临时政府公报》第4号(1912年)二.必做题(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哪些特点?(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上发生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历史背景。

(9分)(3)据材料三概括民国初年教育改革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对国人思想观念产生的影响。

(10分)三.选做题:(12分)不同时期的历史教育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与历史观念。

阅读下表中的材料,提取两项关于教育特点的信息并加以说明:中国近代以来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高级中学15周高二历史周练答案一.选择题必做题(25分)(1)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注重考试;加强思想控制,维护专制统治(6分)(2)变化:增加西学内容,侧重培养翻译、科技等实用性人才(3分)背景:内忧外患;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洋务运动兴起,需要人才;(6分)(3)特点:通过立法方式进行;带有反封建色彩;废除传统的经学教育;重视公民教育(任意三点,6分)影响: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4分)附加题:(任意两点12分)(1)信息一:材料一中国史强调强调忠君尚贤,外国史注重民族危机与自强意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