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联考题
一.选择题
(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
B.婚姻家庭
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
答案 D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
答案 A
3.(江苏省南京市2009届高三地理期末考试)下图为1970年和1990年的某地人口金字塔
图。
比较1970年和1990年的人口金字塔图,可以判断,该地区人口()
A.人口持续年轻化
B.失业率减小
C.人口持续外迁
D.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降低
答案 D
(江苏省泰州市2009届高三第二学期期初联考)下图为我国2004年东部与中西部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据此回答第4题。
4.图中数据表明,中西部与东部在营业收入上差异最大,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这一差异的是()
A.中西部地广人稀,文化产业的分布不均衡,导致消费不便
B.中西部的人口少,且人均文化水平较低,观念落后,文化产业的消费较少
C.中西部地区由于少数民族多,所以与东部的消费观念有一定的不同
D.中西部拥有文化产业的数量虽较多,但并没有针对中西部人的消费
答案 B
(江苏省扬州市2009届期末调研测试试题)到2005年中国人口已超过13亿,下图为“中国人口年龄金字塔图”,从“埃及金字塔形”到“缅甸佛塔形”.再到未来的“残垣断壁形”,显示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显示()
A.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已经进入增长减缓阶段
B.从2005年开始因中青年人口集中,人口增长速度一直加快
C.到2050年因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将快速增长
D.目前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是人口基数大和人口老龄化
答案 D
6.不同领域的学者分析这些金字塔图,可能会思考不同的问题,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社会学家会关注老龄化问题,呼吁健全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B.生理学家可能发现女性与男性各年龄段的人数差别已经消除
C.人口学家推断中国人口增长已进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模式
D.健康专家发现中国人将会越来越长寿,且女性长寿的比例更大
答案 B
(上海市南汇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右图,回答7~10题。
7.“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A.加拿大
B.美国
C.埃及
D.印度
8.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A.美国
B.荷兰
C.孟加拉国
D.
加拿大
9.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
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
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
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
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较小
10.就国土面积而言,耕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有 ( )
A.日本.埃及
B.中国.印度
C.加拿大.美国
D.美国.英国
答案 7.C 8.C 9.B 10.A 11.(九江市六所重点建设中学联考)
根据资料信息,判断影响廖小妹和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
姓名:廖小妹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9年9月 籍贯:湖南
就业状况:广东东莞黎明针织厂
姓名:史密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48年2月 原住地:纽约 现住地:休斯敦 就业状况:退休
①经济条件 ②交通条件 ③气候 ④婚姻 A.①②
B.④③
C.①③
D.④②
答案 C
12.(江苏省常州市2009届高三期末质量调研)
下图表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④时期人口问题最不突出
B.②时期是经济水平最高的时期
C.③到⑤期间,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D.②到④期间,受人口数量的影响,经济水平不断下降 答案 C
(江苏省盐城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下图表示人口数量变动状况(迁移差
额率正值表示人口迁入),据此完成13~15题。
()
A.人口增加
B.人口减少
C.变动较大
D.基本不变答案 D
14.能正确反映西亚地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B
15.能正确反映目前伦敦市区人口变动状况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D
(上海市崇明县2009届高三期末抽测)读某地区人口分布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此图说明该地区
()
A.城市化水平很高
B.城市人口为2500万
C.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D.人口密度大
答案 A
17.此人口分布状况,比较符合下列哪个国家
()
A.中国
B.印度
C.英国
D.美
国
答案 C
18.形成这种人口分布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的结果
B.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造成的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越
答案 B
(上海市卢湾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示意图,完
成19~21题。
19.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
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93%
B.60%
C.13%
D.23%
答案 D
20.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
1.39%,而总人口仍
增加了近 1.3亿。
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
重
答案 B 21.
我
国
人
口变化的趋势是
( )
A.“十五”期间,我国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总数下降
B.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劳动力不足
C.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数增长速度变缓
D.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 答案 C
二.综合题
22. 江苏省启东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
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1
)
A
处
人
口
迅
速
增
加
的
原
因
是
( )
A.农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食物,同时从事农业生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A
B
B.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C.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政治独立,民族经济迅速发展
D.全球气候变暖,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2)在原始文明时代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
在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地球上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时代是。
(3)在图中B位置,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是促进了城市化,在城
(至市化的加速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少答2点)
(4)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_时代。
(5)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请列举两例日常生活中符合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要求的行为。
例一:;例二:。
答案(1)A
(2)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环境文明时代
(3)工业化交通拥挤.住房紧缺.失业率上升.环境恶化等
(4)工业文明
(5)人地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水电资源.尽量乘坐公共交通.不食用野生动物制品等
23.(上海市卢湾区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人口状况及流动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
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九五”期间,我国云南.贵州.四川三省贫困人口数量多,总计2000万左右,至2003年云南.贵州两省贫困人口仍接近600万。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密度最低的是地区,我国人口分界线没有经过的是地区。
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
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地区。
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地区与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地区与地区向地区的流动
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
流出区大量人口外流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是:,。
(3)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人口流动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连接两个地区并贯穿中部河南省的重要线路是铁路。
(4)请从自然.社会经济等角度分析四川.贵州.云南地区贫困人口较多的原因是。
答案(1)西部.东部.东部.中部.中部.东北
(2)西部.中部.东部.增加收入,促进就业,先进技术的引入等
(3)陇海
(4)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