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版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版

2020年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全册精品版第一册音乐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音乐新课程标准》也明确了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爱好,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为学生终生学习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1、进一步强调音乐课的教学常规,提出新学期音乐课的具体要求,强调音乐课的重要性。

2、进一步掌握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学会自然地发生和保护嗓音,避免喊叫和用嗓过度。

3、根据歌曲的内容,结合歌曲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使其有感情地歌唱,并受到歌曲艺术形象的熏陶。

4、通过各种形式的节奏练习、歌曲表演、音乐欣赏、音乐游戏等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歌唱能力、表演能力、演奏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措施:1、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辅助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

2、注重情感体验,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培养审美情趣。

3、积极利用生活中的音乐教育资源,沟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音乐实践的时空。

教学进度表课题——第一课〈好朋友〉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课题——第一课〈好朋友〉(总第2、3课时)课题——第一课〈好朋友〉(总第4、5课时)课题——第二课《快乐的一天》(总第6、7课时)课题——〈快乐的一天〉(总第8、9课时)课题〈快乐的一天〉(总第10、11课时)课题《祖国您好》(总第12、13课时)课题《祖国您好》(总第14、15课时)课题《可爱的动物》 (总第16、17课时)课题《可爱的动物》(总第18、19课时)课题《可爱的动物》(总第20课时)课题《静静的夜》(总第21、22课时)课题《静静的夜》(总第23、24课时)课题《爱劳动》(总第25、26课时)课题《爱劳动》(总第27课时)课题《小精灵》(总第28、29课时)1、通过聆听《小青蛙》,演唱《小青蛙找家》,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现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的动作表现自己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的心情。

2、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地与音乐一起开始和结束。

课题《小精灵》(第总30课时)1、用柔和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现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运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2、能按节奏创编歌谣。

3、聆听《野蜂飞舞》,想像音乐中所表现的野蜂飞舞的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现自己听后的印象。

课题《小小音乐家》(总第31、32课时)一、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号手与鼓手》: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二、表演:《法国号》——用听唱法学习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

2.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

“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一、听音乐律动,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号手与鼓手》: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二、表演:《法国号》——用听唱法学习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

2.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

“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

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课题《小小音乐家》 (总第33、34课时)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

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师生再见!一、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一、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课题《小小音乐家》 (总第35、36课时)现出来。

3.复听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

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

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二、表演:《布娃娃弹琴》——用听唱法学习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3.四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

歌中两处一字多音要唱准,“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三、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复听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

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

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二、表演:《布娃娃弹琴》——用听唱法学习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3.四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

歌中两处一字多音要唱准,“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三、课堂小结: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一、音乐律动,结合情绪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注意节奏感聆听《星光圆舞曲》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感受钢琴的音色。

2.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二、编创活动:(一)音的长短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器敲击,说出哪个声一、音乐律动,结合情绪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注意节奏感聆听《星光圆舞曲》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感受钢琴的音色。

2.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二、编创活动:(一)音的长短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器敲击,说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二)听辨强弱的游戏:走走跳跳活动方法: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课题《游戏》 (总第37、38课时)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二)听辨强弱的游戏:走走跳跳活动方法: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时跳,鼓声弱时走。

2.教师击鼓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 (强)××××;(弱)××××;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弱时逆时针走。

4.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

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三、课堂小结: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和跳,鼓声强时跳,鼓声弱时走。

2.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弱时逆时针走。

3.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

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生:轰隆、轰隆、轰隆、轰隆,火车开啦!轰隆、轰隆、火车开得多么好!穿过高山,跨过大桥,轰隆、轰隆、轰隆、轰隆,多么快乐!…………第三步:视听结合演唱歌曲1、课件展示歌曲画面,按节奏跟读歌词。

2、学生跟唱,注意唱词要清晰,情绪要快活。

3、跟琴唱词,可以加上自编动作表演。

4、引导学生唱自编的歌词,并予以鼓励。

第四步:动手动脑编创节奏1、启发学生回答火车开动时发出的各种声响,学出来给大家听,讨论“火车的叫声、大车轮转动的声音、小车轮转动的声音填写哪个音合适?”2、出示节奏,让学生填写完整。

wuhong long hong long hong小车轮转动的声音填写哪个音合适?”2、出示节奏,让学生填写完整。

wuhong long hong long hong longhong longKa cha Ka cha Ka cha Ka cha3.学生仔细看教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 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齐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4、让学生分组设计“火车开来了,又开走了”的情景,设计读节奏的方法,看哪一组表现的形象、生动。

5、将“火车”三声部节奏与歌曲《火车开啦》演唱连接起来,使歌曲更有趣味性。

第五步:游戏活动张扬个性1、以“火车开啦”为背景音乐,作“开火车”的游戏:大家一齐唱“火车开啦”的歌,从一个站向另一个站“开”去,到了一站,读拍歌谣,然后再向另一站“开”去。

要求读拍歌谣准确、清晰。

达到要求者给这个车站起名字,然后再继续游戏。

2.让学生参与设计游戏,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入。

要求每一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戏方式,看哪一组游戏编创的好。

3、四个组进行游戏比赛,教师进行long hong longKa cha Ka cha Ka cha Kacha3.学生仔细看教师手势分三组依次读出,再读两组(叫声、大轮声)(大轮声、小轮声),再三组( 叫声、大轮声、小轮声)一齐读出,形成三声部的效果。

4、让学生分组设计“火车开来了,又开走了”的情景,设计读节奏的方法,看哪一组表现的形象、生动。

5、将“火车”三声部节奏与歌曲《火车开啦》演唱连接起来,使歌曲更有趣味性。

第五步:游戏活动张扬个性1、以“火车开啦”为背景音乐,作“开火车”的游戏:大家一齐唱“火车开啦”的歌,从一个站向另一个站“开”去,到了一站,读拍歌谣,然后再向另一站“开”去。

要求读拍歌谣准确、清晰。

达到要求者给这个车站起名字,然后再继续游戏。

2.让学生参与设计游戏,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投入。

要求每一组都可以有不同的游戏方式,看哪一组游课题《游戏》 (总第39课时)奖励。

三、欣赏《火车波尔卡》: 1、教师简单介绍乐曲极其背景。

2、初听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火车的鲜明形象和欢快的音乐情绪。

3、复听音乐:请同学随音乐自由动作,体会不同的音乐情绪。

四、在游戏中结束该课: 小朋友们的小火车开得多快呀!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载着欢乐到操场上开起来吧! 再次播放《火车开啦》音乐,孩子们随音乐跳出教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