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1)

第三章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1)


四 月
五 月
六 月
七 月
八 月
九 月
十 月
十 一 月
十 二 月
120000 中国 100000 日本 美国
80000
中、美、日国民 经济发展速度与 交通事故死亡人 数的关系 (1949-2004)
60000
40000
20000
0 1949 1953 1957 1961 1965 1969 1973 1977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 2001

增减量
一定时期内增加或减少的绝对数量 基准期:

定基增减量 环比增减量

(2)动态相对数

同一事故现象在不同时期的两个数值比 事故发展率

本期数值与基期数值比 定基发展率:与基期比 环比发展率:与前期统计数据比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
1995-2003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动态统计表
24.0 23.4 20.9 15.3 38.7
38.7
7.6
15.1 14.8 14.7 13.613.5 13.4 13.0 11.8 11.2 10.8 10.710.710.7 10.510.5 10.2 9.4 9.0 8.6 8.3 7.6 7.1 6.8
5.8 5.6 5.3 5.3
世界主要国家每10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2004 年)


美国:58次/亿车公里 英国:55 法国:27 德国:64 中国:41

例子:某高速公路一年间发生交通事故总数80次、伤50人、 死亡20人,其长度为60公里,全程年平均日交通量为6000 辆/日 计算事故率:


事故率: 受伤率 死亡率

(2)百万辆车事故率
一般用于计算和评价交叉口的事故率
事故次数
定基增量
环比增量
-
15842
12315
46192
66668
13137
定基发展率 (% ) 环比发展率 (%)
-
105.83 110.36 127.35 151.87 226.96 279.57 284.41 245.55 % % % % % % % % 105.83 104.28 115.40 % % % 119.26 149.44 123.18 101.73 % % % % 86.34 %



从上述分析可知: 运行事故率很难操作 人口事故率又不科学 车辆事故率比较科学,又比较好操作,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常采用车辆事故率。
我国机动车万车 我国 机动车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动态图 交通事故死亡率动态图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伊 俄 南 泰 希 韩 波 美 捷 毛 越 匈 西 瑞 葡 新 奥 卢 埃 意 法 肯 阿 加 印 中 德 丹 日 挪 英 瑞 朗 罗 非 国 腊 国 兰 国 克 里 南 牙 班 士 萄 西 地 森 及 大 国 尼 尔 拿 度 国 国 麦 本 威 国 典 斯 求 利 牙 牙 兰 利 堡 利 亚 巴 大 斯 尼 亚
年份 1995 27184 3 1996 28768 5 15842 1997 30000 0 28157 1998 34619 2 74349 1999 41286 0 14101 7 2000 61697 4 34513 1 20411 4 2001 76000 0 48815 7 14302 6 2002 77313 7 50129 4 2003 66750 7 39566 4 10 56 30
x 2 n x1 x 2 x n

如平均年龄

4 、动态指标
描述事故现象随时间变化规律,需要动态指标

(1)动态绝对数

动态绝对数序列

不同时间点上的交通事故数值
300000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一 月
事故次数 受伤人数
死亡人数
二 月
三 月
第三章 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
引言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是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研究活动,目的 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是对交通事故进行调查研究活动, 目的: :

1)查明事故总体状况 2)了解发展动向 3)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宏观上定量认识事故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意义: 意义 :

46192 27.35 % 15.40 %
-
5.83%
51.87 126.96 179.57 184.41 145.55 % % % % % 19.26 49.44% 23.18% % 1.73% 13.66%
-
5.83%

(3)动态平均数

平均增减量 平均发展率 平均增长率



5、事故率

道路交通事故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某一地区 或某一具体道路地点事故次数、伤亡人数与其人口数、登 记车辆数、运行里程的相对关系。 事故率是重要的交通事故强度相对指标,可表示综合治理 交通的水平,用于交通安全评价的基础指标 指标:


2 、相对指标

相对指标是通过事故总体中的有关指标进行对比 相对指标是通过事故总体中的有关指标进行 对比得到的。 得到的。 利用相对指标可认识交通事故发展变化程度、内部构成、 对比情况、事故强度等 相对指标可分为:


结构相对数 比较相对数 强度相对数

(1)结构相对数

部分与总数的比
北京市1993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 北京市1993 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462 462人,受伤人数为 人,受伤人数为 2878人 2878 人 1997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861 1997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 73861人,受伤人数为 人,受伤人数为 190128人。 190128 人。
-
事故增长率 定基增长率: 环比增长率 计算公式
1995-2003年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动态统计表
年份 事故次数 定基增量 环比增量 定基增长 率(%) 环比增长 率(%)
1995 1996 1997 30000 0 28157 1998 34619 2 74349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三种事故率中最科学的应该是运行事故率 三种事故率中 最科学的应该是运行事故率,

人口事故率说明不了问题:对于人口少、机动化高国家与人 人口事故率说明不了问题:对于人口少、机动化高国家与人 口多、机动化水平低国家可能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的每10万人口交通事故死亡率在世界上来说并不算高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6)事故当量死亡率
交通事故死亡率是交通安全评价的重要指标,但仅仅根据 死亡人数确定的事故死亡率还不能全面表明事故的伤害程 度,需要综合考虑死亡、受伤(重伤、轻伤)—事故当量 死亡率
补充内容:

比较人口事故率、车辆事故率和亿车公里事故率

1、 人口事故率 人口事故率,即每 ,即每10万人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2、 车辆事故率,即每万辆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 车辆事故率 ,即每万辆车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3、 亿 车公里事故率( 车公里事故率 (运行事故率) 运行事故率),即每亿车辆公里的交 ,即每亿车辆公里的交 通事故死亡人数。 考虑了处于静态的车辆拥有量 考虑了车辆的运行里程 应用于不同地区具有可比性 缺点:运行数据很难取得,目前除了美国等为数很少的 几个国家用运行事故率之外绝大多数国家是不用的。

是说明事故总体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用 以表明某地或某一时段内交通事故的总体水平 以表明某地或某一时段内交通事故的 总体水平 计算形式


算术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算术平均数 : 调和平均数: 调和平均数 :
1 n x xi n i 1



几何平均数: 几何平均数 :



亿车公里事故率 百万辆车事故率 人口事故率 车辆事故率 综合事故率

(1)亿车公里事故率(有人称为运行事故率)
车公里数可按以下介绍的几种方法:以每辆车的年平均运行公 里数乘以运行车辆数;用道路长度乘以道路上的年交通量

亿车公里事故率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事故率 指标,其值越小,说明交通安全状况越好。 1995年统计结果(事故率)
超 速 行 驶
不 按 规 定 让 行
未 保 持 安 全 距 离
酒 后 驾 车
违 法 占 道 行 驶
违 法 超 车
逆 向 行 驶
违 法 会 车
违 法 转 弯
油 门 控 制 不 当
疲 劳 驾 车
妨 碍 安 全 行 车 行 为

2005年与机动车驾驶员违法行为相关的交通事故比例

(2)比较相对数

同一事故现象在同一时期内的指标数在不同地 区之间的比值或同一总体中有联系的两个指标 的相对比。 2005年全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应为10.56万人, 是美国的2.5倍,日本的15.3倍。

事故分类 事故成因分析

表明各类事故(原因)占总量的比值,说明构 成。
例如:
行人乘车人 2.51% 非机动车 驾驶人 2.00%
道路原因 0.26%
其他 0.13% 意外 3.12%

机动车驾驶 员是事故的 主要原因, 占事故总数 的92.23% 行人乘车人 占总数的 2.51% 道路原因占 总数的0.2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