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原理练习题二及答案

电路原理练习题二及答案

一、选择题1、设电路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 和i ,则( ).(A )i 的参考方向应与u 的参考方向一致 (B )u 和i 的参考方向可独立地任意指定(C )乘积“u i ”一定是指元件吸收的功率 (D )乘积“u i ”一定是指元件发出的功率2、如图1.1所示,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正方向下,电感电压u 和电流i 的约束方程为( ). (A )dt di 002.0- (B )dt di 002.0 (C )dt di 02.0- (D )dtdi 02.0图1.1 题2图3、电路分析中所讨论的电路一般均指( ).(A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B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C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D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4、图1.2所示电路中100V 电压源提供的功率为100W ,则电压U 为( ). (A )40V (B )60V (C )20V (D )-60V图1.2 题4图 图1.3 题5图5、图1.3所示电路中I 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 )R U I I S -= (B )R UI I S += (C )R U I -= (D )RU I I S --=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B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C )叠加原理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电路 (D )欧姆定律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7、图1.4所示电路中电流比BAI I 为( ). (A )B A R R (B )A B R R (C )B A R R - (D )AB R R -图1.4 题7图8、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支路中电阻R ( ).(A )对该支路电流有影响 (B )对该支路电压没有影响 (C )对该支路电流没有影响 (D )对该支路电流及电压均有影响 9、图1.5所示电路中N 为有源线性电阻网络,其ab 端口开路电压为30V ,当把安培表接在ab 端口时,测得电流为3A ,则若把10Ω的电阻接在ab 端口时,ab 端电压为:( ).(A )–15V (B )30V (C )–30V (D )15VNIab图1.5 题9图10、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等于( ).(A )稳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 (B )稳态分量加瞬态分量 (C )稳态分量加零状态响应 (D )瞬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11、动态电路换路时,如果在换路前后电容电流和电感电压为有限值的条件下,换路前后瞬间有:( ).(A )()()+-=00C C i i (B )()()+-=00L L u u (C )()()+-=00R R u u (D )()()+-=00C C u u 12、已知()A t i 0160314cos 5+-=,()A t i 0260314sin 10+=,则1i 与2i 的相位差为( ).(A )090- (B )090 (C )00 (D )018013、已知一阻抗为Ω+11j ,与另一阻抗为Ω-11j 串联,则等效阻抗为:( ). (A )-Ω2j (B )Ω-22j (C )2Ω (D )Ω+21j 二、填空题1、在运用中不允许理想电压源 路,不允许理想电流源 路。

2、当取关联参考方向时,理想电感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式为 。

3、任何一个完整的电路必须有 、 、 三个部分。

4、KCL 定律是对电路中各支路 之间施加的线性约束关系。

5、图 2.1所示电路中二端元件 1 ( 吸收/发出?) 功率,其值为 W 。

图2.1 题5图6、若电路有n 个结点和b 条支路,则电路KVL 独立方程数为 。

7、两个电阻并联时,电阻越大的电阻支路分得的电流 。

(愈大/愈小?) 8、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中,三要素是指 、 、 。

9、一阶动态电路中,已知电容电压()()t C e t u 568-+=V (t ≥0),则零输入响应为 V ,零状态响应为 V 。

10、已知()045314cos 20-=t u s V ,则 M U •= V 。

11、无功功率的单位为 。

12、电容电压C u 滞后其电流C i 的相位为 角度。

三、判断题1、理想电流源输出恒定的电流,其输出端电压由内电阻决定。

( )2、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消耗的有功功率等于零。

( )3、因为正弦量可以用相量来表示,所以说相量就是正弦量。

( )4、电压源等效为电流源后,对外部电路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相同。

( )5、在运用KVL 时,回路的绕行方向必取顺时针方向。

( ) 四、分析计算题1、用节点电压法求图4.1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

图4.12、用叠加定理求图4.2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图4.23、求图4.4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ab R 。

图4.44、图5所示电路中,开关长期在1位,现0=t 时开关合向2位,试用三要素法分析换路后的()t i 和()t u L 。

图55、电路如下图所示,试求电流源电压U A 的值。

6、试利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流I。

7、电路如图示,换路前电路已处于稳态,t=0时S从1打开2。

试用三要素法求i L (t)、uL(t)的表达式。

5 1 2S+6V 10Ω 5Ω— 0.1H8、在图所示电路中,Z = 22∠45OΩ,电源电压110V,频率为50Hz,I&与U&同相。

求(1)电流I、IC及电路的平均功率,画出相量图;(2)电容的容量C。

I&+I&ZU&—I&C9、已知图1化简后电路如图2所示,试用电源等效原理分析图2中I及R的表达式(写出分析过程)。

R2 U1+ — ++ II S R1 U2— R4 R R4R3图1 图210、试分析图示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1Ω+3A 8V 5Ω — 6Ω一、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BAACAABCDBDAC二、填空题1、短;开2、..I L j U ω= 3、电源;中间环节;负载 4、电流 5、吸收;-20 6、b-n+1或b-(n-1) 7、愈小 8、初始值、稳态值、时间常数τ 9、14t e 5- ; 8-8t e 5- 10、20045-∠ 11、乏(var ) 12、090 三、判断题1、×2、 √3、 ×4、 √5、 × 四、分析计算题 1、解令节点2为参考接地点,另一个节点○1的节点电压为1n U 。

节点电压方程为 2432211++=n U)(141V U n = V U U n 141==2、解:(1)4V 的电压源单独作用时有电流'I ,此时将2A 的电流源做开路处理。

有)(1224'A I =+=(2)2A 的电流源单独作用时有电流"I ,此时将4伏的电压源做短路处理。

有)(12222"A I =⨯+=所以 )(211"'A I I I =+=+= 3、解用外接电压法,设端口ab 的电压为U ab 根据KCL 有 214i i i =+ ――――(1) 根据分流公式有 21121i i ⨯+=――――(2) 根据KVL 有 1223i i U ab +=――――(3) 将式子(1)、(2)、(3)联立求解有)(1111423111212Ω-=-=-+==i i i i i i i U R ab ab 4、解:用三要素法求解(1) 先求初始值)(24110)0(A i L =+=- 根据换路定律()A i i L L 2)0()0(==-+(2)求换路后的稳态值当t →∞时, ()A i L 0)(=∞(3)求时间常数τ换路后 )(844Ω=+=eq R)(81s R L eq ==τ (4)用三要素法写出电流表达式)(2)02(0)]()0([)()()(88A e e ei i i t i t i t t tL L L L ---+=-+=∞-+∞==τ)(1682)2(1)()(888V e e dte d dt t di L t u t t t L L ----=⨯-=⨯== 5、解:作网孔电流I 1、I 2、I 3如图示,得网孔方程:6、解:(1)4V 的电压源作用时有电流I 1,此时将3A 和4A 的电流源做开路处理。

有 I 1 = 4/(2+3+5)= 0.4(A)(2)3A 电流源作用时有电流I 2,此时将4V 的电压源做短路处理,4A 的电流源做开路处理。

有 I 2= —3× 2/(2+3+5)= —0.6(A)(3)4A 电流源作用时有电流I 3,此时将4V 的电压源做短路处理,3A 的电流源做开路处理。

有 I 3= 4× 5/(2+3+5)= 2(A)所以 I=0.4-0.6+2=1.8(A) 7、解:用三要素法求解(1)求iL (0+) iL(0+)= iL(0-)=6/5=1.2A2)求iL (∞) iL(∞)= 0A3)求ττ=L/R eq=0.1/5=0.02S则 iL (t)=iL(∞)+[iL(0+)- iL(∞)]teτ-=1.2te50- AuL (t)= LdtdiL= —6te50-V8、解:由题意画相量图:I&CI&U&I&Z其中I&C与I&的夹角为900,I&与I&Z的夹角为450(1)由图知 I2+I2C=(110/22)2解之,得 I=IC=3.5AP= 22cos450×I2Z= 22cos450×(110/22)2=389W(2) ZC= U&/I&C = 31.4∠-900ΩCZ=31.4=1/WC C=101μF9RI SR4R(I S R1则 I=(IS R1+U1)/(R2+R1)+ U2/R3R=(R2 +R1)// R310、解:由戴维南定理得:=(3×5-8)/(5+1+6)×6+8=7/12×6+8=11.5 V UOC=(1+5)//6=3Req。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