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医内科学笔记考试重点必备

西医内科学笔记考试重点必备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五、呼吸困难最常见的症状,气管支气管受刺激的反射活动。

二、咳痰痰量、性质、颜色肺炎链球菌性肺炎——铁锈痰;克雷伯杆菌肺炎——痰液极黏稠;肺水肿——粉红色泡沫痰。

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三、咯血咯血量:痰中带血;血痰;少量咯血(<100天);中等量(100〜500天);大量(>500天;或一次在300〜500)咯血原因:常见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炎、肺脓肿、肺囊肿、肺栓塞等。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7四、胸痛1. 胸膜肺性胸痛胸膜受刺激引起,局限性锐痛,吸气时加重,腋前部最明显;2. 其他原因肺梗塞、气胸、神经肌肉疾病如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炎等,纵隔内脏疾病如冠心病、食管炎等。

供氧不足时产生呼吸困难。

常见原因:肺脏原因(慢支,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不张,过敏性肺炎,间质性肺疾病);左心衰;呼吸肌功能受损或神经肌肉接头的各种疾病(重症肌无力等)。

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一、物理诊断问诊、体格检查二、放射线诊断x 线、、、支气管造影三、痰液检查细菌培养、脱落细胞学检查四、肺功能检查判断通气和换气功能(阻塞性通气障碍和限制性通气障碍)五、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0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治疗方法一、抗感染(一)抗菌药物在呼吸系统的分布(二)常用抗菌药物青霉素类:敏感的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头孢菌素类:其他B内酰胺类药物:抗菌谱较广大环内酯类:用于耐药菌或青霉素过敏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氨基糖甙类:有耳毒性、肾毒性、咳嗽喹诺酮类:广谱抗生素11(三)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明确病原菌经验治疗前的病原菌判断经验性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和疗程的选择用药的特殊问题:老年人剂量偏小;妊娠期剂量略大;肝肾功能减退时注意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免疫功能减退的病人尽早使用广谱、高效、杀菌、低毒的抗菌药物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治疗方法12二、氧气治疗鼻导管给氧:氧浓度不超过50% 面罩给氧:用于急性缺氧的病人,高浓度吸氧只能间断,否则易造成氧中毒高压给氧:用于急性中毒、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治疗、失眠等,解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治疗方法13三、湿化治疗雾化吸入湿纱布覆盖口唇气管插管者向气管内滴蒸馏水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治疗方法14四、祛痰镇咳体位排痰祛痰药物:恶心性祛痰剂(氯化铵)刺激性祛痰药(氨溴索)粘液溶解剂(a —糜蛋白酶)镇咳: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中枢性非麻醉性镇咳药(咳必清)周围性镇咳药物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治疗方法15五、解除支气管痉挛抗炎性平喘药:糖皮质激素(尽量局部用药,但病情严重时也可全身用药);色甘酸钠、酮替芬气道舒张剂:B 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茶碱类M 受体阻断剂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治疗方法16环境保护,戒烟,个人卫生习惯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取得的进展:诊治水平的提高;疾病防治网覆盖率的扩大;呼吸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重视;呼吸细胞病理学、临床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展望未来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研究与展望17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内科教研室18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第三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第一节慢性支气管炎定义: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基底层、外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特征。

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

4[病因和发病机制]空气污染吸烟——密切相关感染——重要因素其他——过敏因素、机体内在因素[病理]柱状上皮、纤毛、粘液杯状细胞、黏膜下平滑肌、管壁毛细血管的病理改变。

5[临床表现]症状咳、痰、喘、炎体征早期一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一干湿性啰音喘息型T哮鸣音肺气肿—肺气肿征混有湿啰音和哮鸣音且呼气相延长6[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7[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痰液的检查X线检查呼吸功能的检查通气功能障碍:最大呼气- 流量曲线在25%、50%肺活量时明显降低1、1 下降、下降8[诊断]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 个月,连续两年或以上,并排除其他心肺疾患。

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 个月,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亦可诊断。

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鉴别诊断]9[治疗]急性发作期治疗控制感染:选择合适的抗菌素祛痰镇咳:改善症状、消除症状、掌握镇咳指征。

解痉平喘:解除气道痉挛。

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利于排痰。

10[治疗]缓解期治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预防感冒、防止反复发作。

避免诱因。

提高免疫功能。

返回目录11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定义:阻塞性肺气肿,是气道远端部分膨胀(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并伴有气腔壁的破坏、肺弹性减退及肺容量增大的一种疾病。

肺气肿包括: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间隔旁侧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大泡性肺气肿等。

13病因病理分型:小叶中央型全小叶型间隔旁型不规则型小叶中央型狭窄:终末细支气管和1 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狭窄2、3 级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全小叶型狭窄:呼吸性细支气管扩张:狭窄部分的远端18病理和病理生理二、肺血管、心脏的变化小血管管腔变窄、闭塞。

后期发展成肺心病时有右心改变。

通气功能障碍:肺顺应性1 J,J,最大呼气中期流量换气功能障碍:通气/ 血流分布不均匀三、肺功能变化19临床表现感染基因(蛋白酶- 抗蛋白酶失衡可能与机体某些基因和环境因素有关)14发病机制15病理和病理生理肺脏的变化肺血管和心脏的变化肺功能的变化正常肺气肿16一、肺脏的变化病理和病理生理肉眼:肺脏过度膨大,失去弹性,灰白色。

镜下:见肺泡壁变薄、胀大,破裂或形成大泡,血供减少,弹性纤维网破坏。

17一、肺脏的变化体征:特异性体征20临床表现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劳力性呼吸困难一静息时呼吸困难。

一、症状分型:气肿型(型)支气管炎型(型)21临床表现肺气肿征望: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语颤减弱叩:过清音、肺下界下移、心界缩小或不易叩出听:肺泡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心音遥远合并感染时肺部可有干湿啰音。

如剑突下出现心尖搏动及P2 明显增强时,提示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二、体征222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肺野扩大,透亮度增加,肋间隙增宽,横隔下降,心界缩小。

241 V 70%> 40% ;(最大通气量)V 80%。

血气分析2 J, 2T或正常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肺功能检查25诊断慢性肺脏疾病史,肺气肿体征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26并发症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X线胸片检查呼吸衰竭胃溃疡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27治疗目标:延缓病程进展、控制症状、减少并发症及增加活动能力,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一、积极控制原发病二、改善营养状态三、呼吸训练四、手术治疗体育锻炼呼吸肌训练家庭氧疗治疗返回目录28第三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29定义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慢性肺、胸廓或肺血管的疾病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类心脏疾病。

30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胸廓或脊椎畸形、神经肌肉疾患肺血管疾病及其他: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31发病机制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功能性因素解剖性因素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32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缺氧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白三烯、5、、血管紧张素U等肺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血清增高肺动脉高压33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性因素病因慢性炎症支气管、肺疾病:最为多见肺泡内压7 / 111呼吸性酸中毒肺血管收缩、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致反复肺血管栓塞肺小动脉血管炎肺泡毛细血管受压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血管管腔狭窄、闭塞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34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慢性缺氧继发性醛固酮肾小动脉收缩血液粘滞度血容量肺动脉压水钠潴留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的形成35二、心脏负荷增加,心肌受损肺动脉高压心肌缺氧发病机制三、多脏器损害主要是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多器官功能损害肺心病:右心壁增厚,右心腔扩张36临床表现在原发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基础上,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及其他器官损伤的征象。

肺、心功能代偿期(缓解期)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加重期)37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活动后气促、运动耐量减退慢性咳嗽、咳痰肺气肿体征、剑突下心脏搏动可有P2 亢进和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临床表现—代偿期38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各种并发症的表现呼吸衰竭(多为U型)是失代偿期的主要表现呼吸困难发绀精神神经症状39 主要为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表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皮肤水肿和浆膜腔积液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右心室扩大和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临床表现—失代偿期:心力衰竭40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表现—失代偿期:心力衰竭酸碱平衡失调临床表现—失代偿期41实验室检查一、X线检查右肺下动脉干扩张:横径》15或右肺下动脉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或经动态观察较原右肺下肺动脉干增宽2 以上。

肺动脉段中度凸出或其高度》3。

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圆锥部显著凸出(右前斜位45°)或锥高》7。

右心室增大。

具备上述1〜4项中的两项可诊断,符合第5 项可诊断。

42实验室检查43二、心电图检查主要条件①额面平均电轴》90°②VI》1③重度顺钟向转位(V5< 1)④15> 1.05⑤导联或》1⑥V1〜3呈、、(需除外心肌梗塞)⑦肺型P波:P电压》0.22,呈尖峰型,结合P电轴>+ 80°,或低电压时P电压>1/2R,呈尖峰型,结合电轴>+80°实验室检查次要条件:1、肢导低电压;2、右束支传导阻滞。

具有一条主要条件即可诊断,二条次要条件为可疑。

44实验室检查肺型P 波电轴右偏15> 1.05右束支传导阻滞V5 v 145右室内径》20 右室流出道> 30三、超声检查实验室检查46四、血气分析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时,2v60 和/ 或2 >50实验室检查五、血液检查血象增高、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可升高、全血黏稠度及血浆黏稠度可增加肝、肾功能可能异常电解质异常:常出现低钠、低氯和低钾47有慢支、肺气肿等基础肺胸疾病或者肺血管病变,因而引起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并有前述心电图、X线表现,再参考心电向量图、超声心动图,可以作出诊断。

48鉴别诊断一、冠心病典型的心绞痛、心肌梗死病史左心衰竭发作史、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心电图表现:及T波改变左心室肥厚征象二、肺心病合并冠心病长期高血压、心绞痛病史左心肥大、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心梗表现49三、风湿性心瓣膜病风湿性关节炎和心肌炎病史其他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有特殊表现四、原发性心肌病全心增大无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无肺动脉高压的x 线表现诊断三)控制心力衰竭50 治疗—急性加重期原则积极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51(一)控制感染经验用药,院外感染以菌占多数,院内感染以G—菌占多数根据痰培养及药敏选择有效抗生素常用的有青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等抗菌药治疗—急性加重期52(二)治疗呼吸衰竭,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排痰、支气管舒张剂雾化吸入湿化痰液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氧疗应用呼吸兴奋剂呼吸机的使用治疗—急性加重期53 肺心病一般在控制感染、改善呼吸功能后心力衰竭可改善,对于治疗无效或较重的病人可适当选用利尿、正性肌力药、扩血管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