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论文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论文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现代社会应当依靠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基础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造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环境, 这也是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主要目的; 生态城市也必然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它有助于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之间的和谐, 促进社会更好的向前发展。

本文探讨了生态城市规划设计。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含义;原则;措施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乐园,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城市所面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而生态城市概念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健康协调地发展,满足人们向往自然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

生态城市已成为国际第四代城市的发展目标,生态城市规划与研究亦成为城市规划领域的新课题。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含义
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 对城市生态系统的生态开发和生态建设提出合理的对策, 从而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

生态城( 乡) 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与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 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 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因此, 城市生态
规划不同于传统的环境规划和经济规划, 它是联系城市总体规划
和环境规划及社会经济规划的桥梁, 其科学内涵是强调规划的能
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 其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提出, 可以说是人类为了迎接严峻的环境挑战所作出的一些努力,其积极意义均在于为了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也说明日益加剧的城
市环境问题和生态后果已迫使人们必须达成一种共识, 为维护与
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采取协调的行动, 促使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以环境为本。

充分发挥自然基础的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维持原有的地理环境,以保持原有自然环境不被破坏,并得以有效的保护与延续。

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2、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实现碳减排为目标。

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城市建筑、交通、绿地系统等建设活动中,以及居民日常活动中遵循自然生态制衡、循环再生与自我调节规律,遵循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本质。

用生态观念对能源、环境、建材、废弃物处理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

3、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化产业链。

从生态城市建设的需求引导产业发展,结合城市建设的技术与市场发展,积极实现产业
由能源消耗指向向科学技术指向转变,建设科技指向的支柱产业;以重点项目带动现代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等绿色、低能耗产业的发展。

4、营造生态和谐环境,以建立生态文化体系。

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低碳生活观念,建立文化设施,加强价值文化的
传播。

5、革新观念,建立生态建设保障体系。

体系涉及减排目标、新能源开发、碳金融、新节能方式推广、低碳技术研发等内容。

专门的组织与管理体系的运作需要体现低碳经济的运行特点。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1、用科技创新改善涉及人居环境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

建设规划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

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

2、结合地形规划
土地是建筑的载体, 地形地貌影响着住宅区建筑的布局和形
态。

结合土地设计主要有三方面, 地形地貌、地表土层、表层土以下的岩土。

地形地貌从形态上直观地影响住宅区的布局与建筑形式,
如有依坡就势、层层叠落的布局形式, 有爬坡建筑、吊脚楼等建筑形式。

建筑或硬质景观设计遵从地形地貌, 在生态敏感区尤其重要, 对地形地貌的尊重可以说是对土地“文脉”的一种延续。

建筑环
境中地表土的保护和还原也显得很重要。

土地作为绿色植物的“营养基”, 除场地和软质铺地外, 建筑间角落、岸项、阳台、窗台甚至墙面等部位都可作为争取还原表土的建筑环境, 硬化是对绿色
植物的排斥, 但建筑及其环境还是蕴含着广阔的绿化前景, 其简
单形式为建筑屋面、墙面绿化、立体种植等, 可起到保温、遮阳、截水、净化空气等效果。

屋顶花园是大力发展方向, 通过绿化、配置必要的游憩设施(坐椅、茶座) 等, 使屋项成为仪次于地面的一
种新型的积极户外活动空间, 如果建筑间通过连接廊相连, 将进
一步激活屋面的活力, 一改灰色、消极屋面空间为绿色、有活力的空间。

3、人口适宜度规划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生态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必须通过研究人口分布、规模、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男女性比、人口密度、人口组成、人口流动等基本情况,从而确定近远期的人口规模,提出城区人口密度调整意见、提高人口素质对策以及实施人口规划对策。

4、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在生态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城市绿化的重要性,将治污与绿化、美化相结合,根据城市的地形地貌、河湖水系、气
候、环境特征等,合理组织绿地,制定出城市各类绿地的用地指标,合理安排整个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研究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绿量( 市区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人均公共绿地等) ,合理设计群落结构、选配植物,并进行绿化效益的估算,形成一个点线面结合、绿地、水面自然相融的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5、加强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城市的发展必然与资源的利用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过度的利用就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现象,而这一点并不利于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

正因为这样,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城市的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比如说城市的水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大气资源、矿产资源等等,只有合理的利用,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城市的发展,而也只有加强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才能够促进生态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促使预期的生态城市目标得以实现。

6、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是生态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整体出发制定好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实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并建立数学模型对城市环境要素的发展趋势、影响程度进行预测,分析不同发展时期环境污染对城市生态状况的影响,根据各功能区不同的环境目标,按功能区实行分区生态环境质量管理,逐步达到生态规划目标的要求。

7、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
加大对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的研究和引进,如新型快速充电纯
电动车。

大型交通工具使用过程中要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因而有必要加强对控管技术、末段处理技术以及发动机技术的研究, 以便能够对温室气体进行高效的处理和回收。

依据城市当前的能源结构以及交通现状, 考虑引进国外对碳税征收的方式, 按照一定比例
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征收使用税。

在城市中大力倡导乘坐公交车, 尽可能采取功能重构、环境改造、空间紧凑的布局方式,路程较远时提倡公共交通, 路程较短时使用碳排放量低的交通工具。

8、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合作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

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

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

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

所以,从本质上讲,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

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没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

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总之,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跨世纪的系统工程, 相信通过全球、全人类共同的不懈努力, 它将不再是一种趋向, 而将是确确实实
到来的人类理想住区。

参考文献:
[1] 王玲.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08(04)
[2] 赵昌隆,李长焕.创造良好的城市景观绿地规划[j]. 价值工程. 2010(30)
[3] 谭佼.浅析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j]. 经营管理者.
2011(09)
[4] 任珊,沈守云.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理论探讨[j]. 林业勘察设计. 2007(01)
[5] 曹式军.浅议园林景观的生态设计[j]. 河北林业科技. 2005(s1)
[6] 戴善伟.城市建设的生态布局规划的探讨[j]. 价值工程. 2010(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