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纸花儿开了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纸花儿开了

一、活动名称:纸花儿开了(科学)
二、适合年龄班:大班
三、设计意图或背景: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究的对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纸,有彩色的腊光纸、有薄薄的毛边纸、有光滑的纸、有粗糙的纸……它们有着自己不同的特性,也有着相同的特点:易燃、易撕、易湿、易皱等。

正因为纸的品种多样、用处广泛,所以它一直是儿童最喜欢的物品之一。

我今天设计的活动《纸花开了》,是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不同的特点,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四、活动目标:
1.通过对不同质地纸的观察和比较,使幼儿感知纸的特征及吸水性的强弱。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实验能力。

五、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包装纸、手工纸、牛皮纸、报纸、宣纸、锡纸、糖纸、面巾纸、盆5个、水、沙土。

大记录表一张。

经验准备:认识一些常见纸并知道其名称。

六、活动过程:
(一)探究活动一(第一次的探究只用手工纸的花进行操作)
1.探究的问题:用纸做的纸花能开吗?
幼儿讨论。

(1)不能开,纸花是假花,它不可能开花。

(2)能开,因为我们把花放在水里或种在土里,花就能开了。

2.试一试:纸花在哪里能开花?
幼儿分别把纸花放在土里、水里进行观察。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纸花在水里开了。

(2)小纸花太干了就不开花。

真花在土里能开,假花在土里开不了。

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一个秘密:纸会吸水,纸有吸水性。

小结:纸花放进了水里纸把水宝宝吸到了她的身体里面,纸变湿了,所以纸花就开了
(二)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将不同质地的纸花(包装纸、手工纸、牛皮纸、报纸、宣纸、锡纸、)放入水中,哪朵开得快?
2.幼儿讨论
预设问题:
(1)厚的纸花开得快?
(2)报纸、手工纸、宣纸做的纸花开得快?
3.如果把这几种纸花同时放在水中,你会觉得谁会第一个开?谁第二?谁第三?(幼儿猜测,以小组的形式填写记录表)
4.提出操作要求:
(1)幼儿三人一组,每人取一种纸花,三个人的纸花要不一样。

(2)在老师说开始时,小朋友要同时把手中的纸花放在水中。

5.试验验证:放进去的纸花哪朵开得快?哪朵开得慢?
6.仔细观察你的纸花是第几个开放的。

7.集体交流,以小组的形式第二次记录实验结果。

(三)探究活动三
可以用幼儿比较有争议的纸再做一次实验(依当时情况而定)
1.讨论:“为什么宣纸做成的花开的最快”,牛皮纸最慢,锡纸没有变化。

2. 小结:宣纸吸水性强,可以很快的把水吸到身体里,所以宣纸做的纸花很快就开了。

牛皮纸吸水性差,水宝宝进入到他的身体里就比较慢,所以,牛皮纸做的花会慢慢地开。

锡纸是用金属铝制作的不吸水。

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不同纸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四)活动延伸
1.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纸,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多动脑,就能发现纸更多的秘密。

(出示糖纸、面巾纸设疑)
2.玩一玩,我做的花儿开了。

将不同颜色、材质的纸花放到花丛中,带领小朋友用喷壶浇花,纸花逐渐开放,体验花开的快乐。

七、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是以培养兴趣为基点,让幼儿在亲历各种探索中充分利用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获得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经验,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提升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纸花儿开了》这个活动的目标首先让孩子熟悉纸的吸水性,了解不同材质的纸吸水性不同。

为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我请幼儿共同来搜集生活和学习中用的纸。

实践证明,这样做既使孩子们增加了对纸的了解,也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这个活动,我采用步步迈进,层层深入的环节设计,一步步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

并鼓励幼儿细心观察和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操作。

并且,由于我们将各种纸做成了花形,并创设了花开了的情境,所以,他们的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能够紧紧地跟随老师的引导进行操作。

但也有个别幼儿没有听从指令造成结果的不准确,通过引导他们认识到在科学活动中必须要认真操作的要求。

在记录环节,我采用让幼儿直接用相应的纸贴到各组的记录表上,这样观察起来就非常清晰,易于幼儿交流和梳理。

在活动最后,我又继续提出了能够引发幼儿继续探究的问题,激发了幼儿的探究兴趣。

整个活动幼儿积极主动,乐于探究,能够专心操作,细心观察。

还有一个需要调整的地方就是提供如小冰棍棒的材料,便于幼儿在操作时将纸花从水盆中取出。

八、活动评析:
《纲要》中指出: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这位老师选择的内容是孩子们身边的熟悉的,就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

而且老师改变了由教师准备材料,幼儿只是在探究中操作的方法,而改为让孩子自己搜集材料为活动做准备,这样的做法会大大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记录信息、结果讨论等过程引导幼儿实验、探究,从而得出结论。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老师每一环节的提问注意了严谨、有序,引导幼儿逐步向探究原理迈进;同时问题的内涵指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使幼儿通过实验感知了不同质地的纸吸水速度的不同,拓展、整合了经验。

再有材料的投放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究的需要,使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选择材料,并与材料相互作用,通过操作材料不断获得新经验;记录表的设计形象、直观易于幼儿观察和整合提升经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