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险的故事

探险的故事

魏格纳的故事
魏格纳于1880年11月1日出生在德国柏林,从小就喜欢幻想和冒险,童年时就喜爱读探险家的故事,英国著名探险家约翰·富兰克林成为他心目中崇拜的偶像。

为了给将来探险做准备,他攻读气象学。

1905年,25岁的魏格纳获得了气象学博士学位。

1906年,他终于实现了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加入了著名的丹麦探险队,来到了格陵兰岛,从事气象和冰川调查。

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1930年4月,魏格纳率领一支探险队,迎着北极的暴风雪,第4次登上格陵兰岛进行考察,在零下65℃的酷寒下,大多数人失去了勇气,只有他和另外两个追随者继续前进,终于胜利地到达了中部的爱斯密特基地。

11月1 日,他在庆祝自己50岁的生日后冒险返回西海岸基地。

在白茫茫的冰天雪地里,他失去了踪迹。

直至第二年4月才发现他的尸体。

他冻得像石头一样,与冰河浑然一体了。

马可·波罗的故事
马可·波罗出身于旅行世家。

他的父亲尼科洛和叔叔马泰奥都是威尼斯商人。

他俩于13世纪60年代因经商到了中国。

1271年,两人再度出访,并带年轻的马可一起前往。

他们到了中国,进宫觐见蒙古族统治者----元世祖忽必烈。

他们在中国逗留了24年,经商发了大财。

马可·波罗赢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受派遣远行中国各地,并到过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东南亚等地。

刘雨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职业探险家。

1984年5月,他开始徒步万里长城。

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跋涉完
成壮举,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徒步万里长城的人。

之后,他又徒步丝绸之路、黄土高原、新疆罗布泊,攀登格拉丹冬和昆仑雪山,考察神农架野人、喜马拉雅雪人、绒布冰川,沿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江旅行,试登珠穆朗玛,三次穿越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等中国五大沙漠。

至今他已经完成四十三个考察旅行探险项目。

足迹遍及祖国大陆的山山水水,港台及世界数百家报刊、杂志、电视台报道了他探险事迹,人称他为“二十世纪世界罕见的旅行家、探险家”。

步雨青
步雨青走长江从上海开始逆流而上,现已走过8个省到达西藏。

1998年春季开始长江上游万里冲刺。

她将面临青藏高原的沼泽雪山、野兽出没、气候无常,还有通天河800里无人区、沱沱河400里无人区,最后到达6720米海拔的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

她的丈夫贾千里一直陪同她。

中央电视台、云南省电视台、昆明市电视台已作了7集专题报道。

魏顺德
他的《西部野生动物世界》专题电视片已正在拍摄完成,引起媒体极大的关注。

采风团踏上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一道道大沙梁子又唤起了魏顺德老师的兴趣。

丰田面包车刚一停下,他提着三角架和两部相机就跳下了车,健步如飞,转瞬之间,他已爬上大沙梁子支起了三角架,让我们汗颜,一个66岁的老人
刘立
男,四川省科学探险协会秘书长,中科院成都分院高级工程师。


科院成都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主任,中科院成都分院外事办主任。

刘立多次组织参加西部地质、地貌、植物、植被等科学考察和科学探险活动。

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景观资源开发研究。

发表了多篇论文及文章。

刘立豁达乐观,爽朗的笑声极富感染力,作为我们国家极难寻觅的跨学科复合型科考专家,极少有人象他那样对西部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有着如此全面的了解,他在青藏高原从事科考探险活动近20年,作风胆大心细,冷静沉稳,临危不乱,他率领的队伍总能既圆满完成任务又毫发无损、全身而退,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高原之狐”。

麦哲伦的故事
麦哲伦1519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领探险队寻找到通往东印度群岛的香料群岛这一西行路线,西行横渡大西洋至巴西的一路上风平浪静,但后来情形开始恶化。

船队中有一艘船遇风暴失事。

接着几名船长密谋反对他。

有一艘船调头返航。

麦哲伦将谋反者中的一名处死,将另外两名弃留在荒凉的海滩上后,又扬帆启航。

当船队抵达马里亚纳群岛时,当地居民向他们发起了攻击。

在一次与菲律宾麦克坦岛上部落的交战中,麦哲伦阵亡。

由于他的阵亡,使麦哲伦失去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完成环球航行探险家的机遇。

不敢冒险的人既无骡子又无马;过分冒险的人既丢骡子又丢马。

——拉伯雷【法】
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美】
人生要不是大胆地冒险,便是一无所获。

——海伦·凯勒
如果你从不接受挑战,就感受不到胜利的刺激.
——彦语【英】
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

——雨果【法】
万无一失意味着止步不前,那才是最大的危险。

为了避险,才去冒险,避平庸无奇的险,值得。

——杨澜
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

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卡耐基【美】
一个人若无超越环境之想,就做不出什么大事。

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