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施工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ppt 105页)

地铁施工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ppt 105页)


二、相关政策
【说明】本条是关于施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规定。
施工单位作为五方主体之一,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负有主体责任 :第一是制度上保障,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要求,建立起项目内隐患排查 治理组织机构,明确隐患排查治理主管部门,配置齐全事故隐患排查人 员;第二是隐患工作内在要求,施工单位按照体系要求开展隐患工作, 以自查、自改、自报为主;第三是施工单位负有教育培训的义务,对专 兼职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岗前隐患排查专项培训,并进行考核;第四 是对分包单位隐患工作的管理,施工总承包单位应明确分包隐患排查治 理责任,并对其进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33.33%。
2011年与2010年事故险情比对图
事故起数
3.5
3
2.5
2
1.5
1
0.5
0
2010年 2011年
1月 3 3
2月 2 1
3月 1 2
4月 2 3
5月 0 3
6月 1 2
7月 0 0
2010年 2011年
8月 2 2
9月 0 0
10月 11月 12月
1
0
2
0
2
1
一、背景
2011年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为:物体打击事故(4起)、高处坠落事故( 2起)、隧道/路面坍塌事故(3起)、管线破裂事故(4起)、火灾事故(3 起)、隧道涌水事故(1起)、机械伤害(1起)、设备倾覆事故(1起)。
二、相关政策
第三章 事故隐患排查
第十五条 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单位依据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设计 文件、事故(件)资料、工程项目特点,进行危险性分析,辨识危险源 ,编制事故隐患排查清单,明确事故隐患等级。
【说明】本条是关于要求事故隐患排查责任单位应编制事故清单并 明确事故隐患等级的规定。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涉及专业多、类型多、致因复 杂,各单位应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结合设计文件、事故 (件)资料、工程项目特点等,通过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估手段,来编制 事故隐患清单,明确事故隐患等级。
【说明】本条是关于监理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规定。
监理单位具有“督”和“查”的两个职责:一方面,监理单位对施工 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参与验收工作;另一 方面,监理单位有义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发现的隐患,要求 施工单位整改,不具备安全施工条件的,停工整改,并报告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拒不执行的,监理单位有权向建设主管部门或质量安全监督 机构报告。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相关政策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导 致工程质量安全事故的因素。
事故隐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各 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事故隐患进行细化分级。
【说明】本条是关于质量安全事故隐患的定义以及事故隐患分级的规定。
2010~201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事故
一、背景
2、2010年 /2011年北京地铁施工事故统计/分析
2011年北京建管公司在建轨道交通工程有7条线路,共91个标段。轨
道交通工程共发生事故、险情19起,其中亡人事故8起(亡8人)。与2010
年(14起,亡6人)相比,事故、险情起数增长35.71%,死亡人数增长
二、相关政策
第十二条 勘察、设计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配合施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说明】本条是关于勘察、设计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规定。
勘察、设计单位的隐患排查是设计后服务的一种形式,是设计巡视的一 项工作内容,目的是查看工程施工过程中是否按照设计者意图进行施工, 查找工程施工中的问题和设计中的不足,帮助解决可能设计不到位出现 (各类)的隐患问题。 勘察、设计单位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以配合为主,处于辅 助地位。
各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各参建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勘 察单位、设计单位、第三方监测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及其他与建 设工程事故隐患排查有关的参建等单位。
在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的前提下,逐级落实岗位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制。
二、相关政策
第八条 各参建单位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隐患排 查治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事故隐患排查治 理职责; (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考核标准; (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登记及统计方法; (四)事故隐患排查清单及等级划分; (五)事故隐患排查响应时限及报告程序; (六)事故隐患治理措施、时限及验收程序; (七)应当纳入的其他内容。
二、相关政策
二、相关政策
(一)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局令〔2007〕16号) (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 23号) (三)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 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 (四)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 知 〔2012〕1号 (五)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标本兼职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 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 (六)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 预防机制的意见 (安委办[2016]11号)
确定事故隐患等级时,应考虑隐患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及社会影响 程度,同时结合自身管理特点与技术特点两个方面来设置其等级。
二、相关政策
第十六条 各参建单位应明确事故隐患排查责任人、排查内容、排查 频次。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全面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勘察、 设计单位应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季度事故隐患排查。 施工、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每周至少组织一次全面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施工、监理单位的其它事故隐患排查人员应按其规定的频次进行事故隐 患排查。
对排查出的未能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排查人员应对事故隐患产生 单位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单。
二、相关政策
第十八条 事故隐患排查人员应将排查信息及时上传至信息平台,并通 知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立即组织整改。当发现危害程度较大的一般 事故隐患及重大事故隐患时,应向建设单位报告。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应定期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建设主管部门或 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报告,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向建设主管部门或 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事故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二)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三)事故隐患的治理方案。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然而实际操作过 程中小隐患亦可能引发大事故。为了方便操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将 隐患进一步分级管理,具体可参考北京、西安的隐患分级标准。
二、相关政策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有权向承担城市轨道交通工
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建设主管部门)举报。
二、相关政策
第六条 鼓励和支持保险、保险经纪、咨询等机构参与工程建设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工作。
第二章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
第七条 各参建单位项目负责人对所承担工程项目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 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负责。
【说明】本条是关于各参建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人的规定。
必要性:
统计结果表明,地铁工程结构安全事故发生率低,整体控制情 况较好;而临边防护、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临时用电、 设备倾覆等施工作业事故发生率高。
10年来全行业开展地铁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对于工程结构及其 周边环境的安全保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鉴于施工作业事故频发的情况,特提出用PDCA闭环管理方法, 开展施工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
二、相关政策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应当检查施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情况, 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应当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情 况严重不能保障施工安全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 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监理单位应 及时向建设主管部门或质量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一、背景
3、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的必要性/总目标 总目标:
(1)健全安全质量隐患排查与治理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责任,提 高自查自报隐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安全生产制度以及各项工作 的落实。
(2)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预防工作,不留死角,防止反复, 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3)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达到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 提高安全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
第五条 鼓励和支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城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说明】本条是关于国家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高隐患管理水平的规 定。
重视和鼓励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科技兴安、 科技保安。如在轨道交通建设中逐步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 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科技手段和智能设备等,一定能提高事故的预防能 力和控制水平。
(七) 住建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报批 稿 2016年
二、相关政策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 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推进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防止和减少质量安全事故,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 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活动及其监督管理。
2011年事故、险情类别分析
3, 15.79%
2, 10.53%
4, 21.05%
物体打击 隧道/路面塌陷
管线破裂 隧道涌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