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报告书

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课程学习报告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基础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于DHT11的火灾信号放大及报警电路设计与实验目录一、专题设计任务书................................ . (2)二、学习用仪器设备、器材或软件环境 (3)三、主要学习容 (3)3.1设计目的 (3)3.2设计思路 (3)3.3设计流程图 (4)3.4火灾报警电路原理及电路分部分析 (4)3.5 电路整体分析 (8)四、..................... 学习体会及遇到的主要问题113.1、遇到的问题 (11)113.2、心得体会 ..........................五、主要参考文献 (12)11、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开放性专题设计任务书( 1)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二、学习用仪器设备、器材或软件环境1. 计算机2. Multisim 软件3. Windows7环境三、主要学习容3.1设计目的随着当代社会家庭用电量的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几率越来越高,家庭一旦失火,很容易出现扑救不及时,造成很大的人身以及财产的损失。

所以设计火灾报警器就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器件。

3.2设计思路DHT11介绍用户MC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Q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Q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 用户可选择读取部分数据。

从此模式下QHT11接收到开始信号触发一次温湿度采集,如果没有接收到主机发送开始信号QHT11不会主动进行温湿度采集.采集数据后转换到低速模式。

总线空闲状态为高电平,主机把总线拉低等待DHT11响应,主机把总线拉低必须大于18毫秒,保证DHT11能检测到起始信号。

DHT11接收到主机的开始信号后, 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然后发送80us低电平响应信号.主机发送开始信号结束后延时等待20-40us后,读取DHT11的响应信号,主机发送开始信号后,可以切换到输入模式,或者输出高电平均可,总线由上拉电阻拉高。

总线为低电平,说明DHT11发送响应信号QHT11发送响应信号后,再把总线拉高80us,准备发送数据,每一bit数据都以50us低电平时隙开始,高电平的长短定了数据位是0还是1.格式见下面图示•如果读取响应信号为高电平,则DHT11没有响应,请检查线路是否连接正常•当最后一bit数据传送完毕后,DHT11拉低总线50us,随后总线由上拉电阻拉高进入空闲状态。

设计思路上图即为DHT11的输出信号,将信号延时28us—80us,然后以此为Clk信号控制移位寄存器控制移位存储器数据,以此将dht11以高电平持续时间长短的输出数据表示成以高低电平表示,以方便后期数据的处理;将传感器的信号移位至移位寄存器,然后与已预订初值(火灾温度表征,例如60C)的数值比较器作比较,若大于等于初值,作出预报。

3.3设计流程图连接蜂鸣器及发光二极管3.4火灾报警电路原理及电路分部分析(1)555延时器电路原理图555延时器电路分部分析功能:555延时器将波形整体向后延时40us。

当F=12.5khz 时,tw=38% 即“0” 时PF2U上屮Q4DLM555CU当 F=7.7khz 时,tw=62% 即 “1” 时上升沿为有效控制沿,上升沿时刻,输入脉冲都处于低电平,符合设计原理。

QscillQKOpe-XSClrrrTme Chiannd_A Channd_BO.OtMs0.000 V-10.0OTV0.000 s0.W0 V-10.,000 V0.000 s0.000 屮0.000 V丁1rz ssr2-TiReverse■nmebase Chamei A匚Fiannel 0Srafe:hOO us/Div F Scale: 5 何Scale:弓屮伽X (MS.CDlV)! a YpO£r(l>v)! 0Y poe.fDft;)! 0而丁切孑丽i丽i两帀冏® [AciroiEnSaveExt* triggerTriggerEdge; 囚■ L吏曲o- VType | Sing. | M OG | [hone上升沿为有效控制沿,上升沿时刻,2、移位寄存器电路原理图输入脉冲都处于高电平,符合设计原理XFG2岛* 5JU一<LXFG15V三.XSC274ILS1MD"1XSC1ML 計 94DXFG1控制脉冲F=2khz XFG2输入脉冲F=1khz XSC1寄存器U4脉冲监视XSC2寄存器U5脉冲监视移位寄存器电路部分分析XSC1Osci Ho? co pe-XS C1TirwbaseChannel A -------------- Charmel B Triggei'Scale : lims/DivScale: 5 V/DivScale: 5 V/tJivEdge: B(AJ (Al 3Xpos.fpiv): 0Y pcs.(Div): 0罔〒|芮& Y pos.(piv}: 0SEES ®Level:QyType |sir>g ・||Auto| 已亦列电平高低错落,符合设计原理XSC2前面没有出现移位脉冲,寄存器串行输入,并行输出,移位需要时间,符合设计原理。

T1 [tW 口 I TrneCfiaririel_A Channel_BT2-T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电路整体分析电路原理图XFG1脉冲发生器XFG2三态控制脉冲发生器,XSC1监视移位寄存器U4以及脉冲发生器,XFG2 监视移位寄存器U5电路分析(XFG1未加入控制脉冲)一、当F=12.5khz 时,tw=38% 即“ 0”时XSC1脉冲为低电平,符合设计原理XFG2移位脉冲全为低电平,符合设计原理(蓝线上移0.4,紫线下移0.2)XSC3上升沿对应低电平,符合设计原理二、当F=7.7khz 时,tw=62% 即“1” 时XSC1Oscilloscope-XSClTI as12+-I+TH J.Time Channel_A Chanriel_B0.000 s 0.000 V -10.000 V□.OOOs o.ooa v-10.000V0.000 s0.000 V 0.000 VTin>ebase Chanrwl A Channel BScale: 100 us/Div电佢:5炖忖Scale: 5 V/DivXpos.(piv); 0 回函两亟¥pos,Qiv):0¥眄伽):0®画[□函□Reverse*SaveExt- triggerTriggerEdge:国①⑥E迪Level:Q vType |s<ng. ] jhlor | [Autn] [htorne]全为高电平,符合设计原理XSC2全为高电平,符合设计原理(蓝线上移0.4,紫线下移0.2 )XSC3四、学习体会及遇到的主要问题4.1、遇到的问题Multisim 软件的使用,延时器设计电路,波形的控制等4.2、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

实践出真知,通过亲自动手制作,使我们掌握的知识不再是纸上谈兵。

在设计过程中中,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

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

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 真的是受益匪浅。

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

这对于我们的将来也有很大的帮助。

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 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

就像中国提倡的艰苦奋斗一样,我们都可以在实验结束之后变的更加成熟,会面对需要面对的事情。

从理论到实践,在这段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但可喜的是最终都得到了解决。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他人或者认真仔细看书查找相关资料,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没有弄不懂的知识,收获颇丰。

五、主要参考文献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阎石主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童诗白华成英主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