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政策下居民生育意愿的调查分析摘要在社会聚焦“全面二孩”政策的背景下,笔者对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进行了调查分析。
本文从生育意愿的三个维度出发,研究居民的生育意愿现状,得出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总体不高,但在不同个体特征下,居民生育意愿有所不同;同时对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得出经济压力是居民不愿生二孩的最主要因素,怕子女孤单是居民生育二孩的最主要原因;并且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居民所担心问题进行分析,为政府之后推行新政提供建议,助力“全面二孩”政策在南昌市的推行。
关键词生育意愿“全面二孩”政策居民一、引言(一)背景介绍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计划生育政策,经过30多年的计划生育,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极大地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及人口素质的提高。
但是人口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生育率持续低于更替水平,劳动力长期供给呈现短缺趋势,出生性别比失衡,这些导致家庭养老和抵御风险能力有所降低。
为了适应已经变化了的人口形势,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我国在2013年全面实行“单独二孩”政策,但政策实施以来,反响未达到预期,效果不尽如人意。
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对我国的人口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继“单独二孩”政策后,提出“全面二孩”政策。
2015年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后,二孩政策的影响成为社会关注焦点。
而在计划生育政策下,南昌市的人口增?L得到了遏制,同时加之劳动力的输出,导致本市劳动力人口的缺失,无法满足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之需,深刻影响着南昌市的发展。
2014年1月18日,江西省宣布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成为全国第二个全面实施“单独二孩”新政的省份。
与此同时,南昌二胎政策也同步实施,只要符合单独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可以根据各自家庭、年龄及健康等情况依法申请再生育一胎,但南昌市居民对政策的反响程度不高,多数人仍不愿生育二孩。
(二)选题意义受我国生育政策的影响,南昌市的人口红利减少,影响南昌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南昌市人口老龄化也日益严重,老年人生活旅居问题也日益凸显,出现“银发危机”。
并且一些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如失独家庭问题。
通过对南昌市居民的生育意愿的调查研究,探究影响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因素,以及在全面放开二孩背景下,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的变化,为政府实施政策提供相关的建议,助力政策的实施。
二、南昌市居民生育意愿现状(一)生育数量调查发现大多数家庭的理想子女数都是两个,理想子女数为3个、4个的占少数。
随着父母收入水平的提高,孩子数量的成本(或价格)相对于孩子质量的成本(或价格)将变得更昂贵,家庭的实际负担就会加重,这时便会减少对孩子数量的需求,而增加对孩子质量的需求,逐渐形成孩子质量对数量的替代。
(二)生育性别家庭收入对二孩性别的影响:养女孩成本较养男孩更低。
虽然随着孩子教育与发展成本的提升,养孩成本较过去已大大提升,女性的地位也有一定的提升,家长的性别偏好也逐步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男孩在成年娶妻生子所需要父母辈提供的大部分资本(包括房屋、车辆等彩礼)远远高于女方父母所提供的嫁妆,经济压力大。
在大部分家庭中女孩所需的养育成本较低,提供给了家庭再生一个的经济能力,所以低收入家庭一般倾向于生女孩。
同时大部分家庭都渴望生育二孩,性别偏好呈现女孩倾向,传统生育文化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明显改变,男孩女孩都一样的生育观蔚然成风。
(三)生育时间大多数家庭都倾向于在未来1~4年内生育第二个孩子。
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结果的出现,有相关的学者运用人口增长预测理论估测未来人口趋势变化,故根据以往的研究本文提出类似推论,南昌市在未来4年内会出现人口生育高峰,相关部门应做好应对措施。
三、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一)性别在调查中,愿意生二孩的,57%为女性,43%为男性,表明女性比男性更想生二孩。
预计接下来几年将会有较多的女性进入怀孕和哺乳期,对就业单位的岗位安排和绩效管理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户籍情况56.5%的南昌居民想生育二孩,25.6%的南昌居民在考虑中,其中想生育二胎的居民中56.5%为农业人口,43.5%是非农业人口。
由于城市经济压力较农村大,生育二孩的成本高:农村抚养孩子的成本较城市大大降低,在经济能力支持的情况下,农村父母辈更有能力去抚养第二个孩子。
农村父母辈有年龄与精力优势,因为农村父母辈早婚早育,更有精力与体力帮助子女去照顾孩子。
在中国农村,不少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父母等长辈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的情况十分普遍。
所以更多的农村人口倾向于生育二孩。
(三)家庭结构在双独家庭中,大部分家庭是愿意生育二孩或者是正在考虑中。
在调查过程中,有不少双独家庭结构的父母提到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出现了被视为特殊群体/自我意志薄弱等一系列问题,这也说明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是给独生子女家庭一个契机,让家庭生活更美好,这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
(四)子女情况现有子女年龄越小的父母越有意愿生育二孩,且愿意在近1~2年内生育二孩,其原因可能是现有子女年龄越小的父母其本身年龄也较小,生育能力及生育意愿更加强烈,子女年龄越大的父母年龄也越大,所面临的生育风险更大,生育概率较小。
子女现由自己以及父母带小孩的居民所占比例最高,且其中大多数居民的理想子女数为两个。
请保姆带孩子的家庭的理想子女数则较少,因为请保姆帮忙照顾孩子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成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家庭的理想子女数,而由父母或自己带小孩的居民可以节约一定的经济成本,且更加放心,所以理想子女数更多。
在未生与已育一子的居民中,对二孩意愿性别持无所谓观点所占比例较大,而已育一女的居民持无所谓的观点所占比例较低;已育一子的居民不愿生二孩所占比例相较于其他最高,其二孩意愿性别为女的比例相较于其他最高;已育一女的居民,二孩意愿性别偏好男,并且不愿生二孩及生女二孩的意愿较低。
(五)愿意生育二孩的原因分析居民生育二孩主要是怕子女孤单、想儿女双全、减轻子女的养老压力。
其中,抵御失独风险占到11%,这说明失独问题给相当一部分居民提出了警示甚至带来过严重伤害,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较严重的影响。
同时传宗接代的落后思想对南昌市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影响较小,仅占1%,这说明南昌市在过去的发展中不仅是物质层面有所提高,精神层面也有较大提高,体现出南昌市居民的良好思想素质风貌。
(六)不愿意生育二孩的原因分析居民不想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经济压力、顾虑到对第一个孩子的影响以及亲戚?^念的影响。
此外,影响因素还包括生育周期长以及财产分配等新字眼,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南昌市虽发展比较落后,但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如在访谈的过程中就有男性居民提到生育周期过长,不愿让妻子承受生育的痛苦,体现出社会对女性的关怀,同时财产分配这个问题的出现,也说明南昌市居民的经济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更具现代化特点。
(七)居民生育二孩担忧因素分析在居民担心的问题中,教育问题排在最前列,这反映出南昌市的教育水平有待提高,教育设施有待改善,同时也反映出南昌市居民对孩子个人素质的关注,重视孩子的个人发展。
排在第二的是住房问题,南昌市作为我国中部较为发达的省会城市,其房价也是十分高的,为此居民不得不考虑到房价问题。
其次,医疗问题以及母婴产品问题也比较突出,所占比重也较大,这也是符合南昌市的发展现状的。
同时社会治安问题与交通问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反映出南昌市的社会治安治理需要更加系统和完善,也反映出南昌市修建地铁的合理性。
四、结论与建议(一)结论经济原因是影响居民生育意愿的重要原因。
对于影响我国居民生育意愿的经济原因,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低导致营养水平和医疗条件差,婴幼儿死亡率高,这时为了实现意愿子女数,实际生育的子女数就必须超过意愿子女数。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婴幼儿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为补偿由于死亡而增加的生育数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减少生育子女数。
个人或人群所从事的职业是以体力还是脑力劳动为主、收入水平及其对子女“成本―收益”关系的考虑,对其生育意愿有着重大影响。
一般而言,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或人群,由于人口数量多意味着劳动力多,男孩多意味着劳动力强,有利于开展生产、促进生活水平提高,所以意愿生育子女数较多,并且倾向于偏好男孩,对子女的素质要求不高。
而以脑力劳动为主的人或人群,对子女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对数量方面的要求不明显,表现出生育意愿上以质量替代数量的变化。
城市和农村是两个具有重要区别的文化实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文明形态。
在城市文明的长期熏陶下,城市居民一般都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发展意识,结婚较晚,生育数量较少;农村文明则与传统农业社会相适应,农村居民保留着较多的传统婚育观念。
城市和农村居民在生育目的、意愿生育子女数和意愿生育性别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的存在说明,提高城市化水平可以降低农村流动人口的生育意愿。
究其原因在于,农村流动人口的城市社会适应性,即农村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后,会不断地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社会心理上做出种种调适,从而顺应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婚育观念也会相应地发生质的变化,自觉形成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的观念。
子女数的多少与家庭养老的负担能力成正向关系,即多子女家庭的养老负担可以由多个子女平均分担,每个子女分担的养老负担相对低于少子女家庭,因此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较多;此外,子女多,还可降低因子女死亡或不孝而带来的养老风险。
而当养老方式以社会养老为主时,父母在老年时对子女的经济依赖程度较低,对子女的要求主要在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所以对老年人来说,子女的成就是主要的,子女数的多少则成为次要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养老方式由以家庭为主向以社会为主的转变,人们的意愿生育数自然会趋于减少,子女性别对家庭和父母来说也会变得无关紧要,生育目的的私人性也将有所淡化。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家庭类型也在发生变化,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核心家庭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在大家庭中,年轻夫妻的生育意愿往往受老年人的影响;而在小家庭中,年轻夫妻在生育方面的自主性更大。
另外,从养育子女的成本来看,大家庭的代际互助功能较强,老年人在退休后可以帮助照看孙子女,养育子女的成本较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的生育意愿;小家庭的代际互助功能被弱化,子女幼时必须送幼儿园和托儿所,从而增加了养育成本,减少了人们的意愿生育子女数。
(二)建议经过调查研究,本文针对居民提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教育。
扩大公共教育资源,在未来五年内,要重点考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来,由于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特别是大力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入园难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有质量保证的普惠性公办幼儿园数量仍明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