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园区资料1

物流园区资料1

《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0年)》三、郑州中心物流枢纽建设(一)郑州中心物流枢纽的功能定位加快郑州物流枢纽建设,是构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巩固、发挥和提升郑州的区位优势及其在全国现代物流格局中突出地位,增强郑州的带动力和辐射力,推动全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环节。

构建郑州中心物流枢纽,要大力调整物流布局,着重抓好中原国际物流园区及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物流资源,做大做强物流企业,率先实现物流业的信息化、规范化、集约化和社会化,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

把郑州建设成为物流设施集中、物流企业集聚、物流信息汇集、物流市场活跃的全国重要现代物流中心。

——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承接东部产业西进、西部资源东输,大力发展商品中转和仓储配送,巩固郑州在货物集散方面的重要地位。

(二)建设郑州中原国际物流园区以圃田为中心,在郑汴路、金水东路(郑汴快速通道)、京珠高速公路两侧区域,并逐步向开封方向展开,规划建设集市域、区域和国际物流于一体,具有多式联运、集装箱中转、货运代理、保税仓储、分拨配送、流通加工、物品展示、信息服务等功能的中原国际物流园区,成为郑州中心物流枢纽主要的功能载体、中西部地区优势突出的国际贸易窗口和全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加工地。

重点抓好七大物流工程建设:1.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充分发挥郑州国家公路主枢纽的作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整合现有公路物流资源,在郑汴快速通道与京珠高速公路交汇处,规划建设多功能、现代化的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

主要建设由仓储配送、智能分拣、流通加工等功能区组成的大型货运中心和以信息处理与发布、自动跟踪、自动识别等为主要内容的物流信息系统。

使其成为有效衔接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覆盖全国的公路运输货物中转、集散、拆组、配置和结算中心。

2.郑州国际航空货运中心加快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运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和建设步伐,规划建设海关监管仓库等仓储设施、国际快件分拨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扩建货运停机坪,完善一类口岸功能,全面提高服务水平,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引入国际航空、国际货代、国际快递等航空物流战略合作伙伴,多渠道组织航空货源,不断开辟国内、国际货运航线,吸引航空货运业务向我省转移,逐步将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成全国重要的航空货运物流中枢,发挥其在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和国际转口贸易方面的重要作用。

3.郑州铁路集装箱货运中心在圃田投资5.4亿元新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加快站内主箱区、装卸作业区、专用线、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集装箱运输能力200万吨。

科学规划周边地区的功能布局及通站道路。

完成郑州铁路东站一类口岸的迁移,发挥其在拓展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业务方面的主导作用。

4.郑州铁路零担货运中心加快对郑州铁路东站的作业货场、装卸、信息网络等设施设备改造提升步伐,积极开辟零担货运专线,提高集零为整、化整为零的专业作业水平,进一步发挥在全国铁路零担货运方面的中枢作用。

5.中南邮政物流集散中心按照国家将河南中邮物流确立为“中南区域集散中心”的要求,投资3.8亿元,一期建成面积为1.5万平方米的两座标准化物流集散车间,二期建成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集散配送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大力发展快递物流,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构建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省、辐射中南、通达全国的现代邮政物流运输、配送、信息及资金结算体系,提高河南邮政物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和辐射能力。

6.郑州出口加工区该工程规划占地面积2.7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开发0.6平方公里,投资约10亿元,主要建设监管仓库、验货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

坚持边建设边招商的原则,积极吸引出口加工企业在区内集聚,强化区内外产业联系,以产业合作促进物流业发展。

适时启动二期、三期工程,进一步增强出口加工区的企业集聚功能,扩大出口贸易和国际物流规模。

7.河南进口保税区利用中西部地区唯一的公共保税中心这一宝贵资源,全面推进区内基础设施建设。

项目总投资11.5亿元,占地800多亩,在完善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尽快启动二期、三期工程,主要建设保税仓库、展示大厅及附属设施,使其具有较强的仓储、物流配送、流通加工及进出口服务功能,逐步建成集保税物流、保税交易、保税商品展示及商务服务等多功能的国际物流窗口。

(三)优化物流资源配置1.调整优化物流结点布局加大对分散的物流资源重组整合力度,组织受地理位置和交通管制制约的二里岗、货栈街、货运北站等地近100家物流企业及相关仓储设施向中原国际物流园区有序迁移。

按照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突破郑州现行城市规划限制,引导市区内现有部分大型批发市场和新建物流企业在京珠高速以东地区集聚发展,以物流业发展推动郑汴一体化进程。

2.强力推进物流企业间的重组整合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强力推进社会物流资源整合,盘活物流资源存量;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隶属于不同部门的国有物流企业及相关企业在规划期内全部完成改组改制。

3.完善物流结点网络在建设重大物流工程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的基础上,依托综合物流园区、主要工业园区、产业集中区、城市组团和现有大型商贸市场,规划建设一批为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和城市居民消费服务、各具特色的专业物流市场。

在中原国际物流园区建设烟草、建材、医药、农资、家电、文化产品等物流市场;在白沙、毛庄建设农产品物流市场;在王砦、龙湖镇、王胡砦建设消费品物流市场;在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工业原材料及产成品物流市场;在郑花路北部建设整车及汽车零配件物流市场;依托天荣建材港建设装饰材料物流市场;依托河南科技市场建设电子产品物流市场;依托元通纺织城建设纺织品物流市场。

(二)保障措施1.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各级政府和物流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管理、技术等高层次人才。

支持河南工业大学、河南财经学院扩大物流专业招生规模,鼓励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物流专业,引导物流企业、行业组织与职业教育机构紧密结合,采取委托培养、定单培养等方式,共同实施职业培训和日常教育,提高物流业人力资源自主开发能力和从业人员素质。

2.建立物流业统计制度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关于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试行)的通知》(发改运行〔2004〕2409号)精神,由省统计局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抓紧研究确定我省物流业统计范围和指标体系。

从2006年起,将物流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范围,单独统计和发布。

3.制定和推广物流标准化体系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省标准研究所、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根据国家实施物流标准化的进程,加快制定和推广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物流信息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基础性、通用性标准,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强制性标准,各种物流作业和服务方面的专业标准,实现与国际物流标准接轨。

4.优化物流市场环境加快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消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清理和废止各类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要求的政策规定,制定引导物流业发展的法规、规章。

加强物流市场监管,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严厉打击欺行霸市等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充分发挥中介机构作用,依法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物流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等级评定。

按照国家《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标准,对全省物流企业进行综合等级评估,加强政府对企业的规范管理,为物流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倡导企业在生产和流通环节采用符合环保要求、可反复梯级利用的包装,逐步实现包装的模数化、集装化和多功能化。

鼓励企业使用低公害车辆,建立高效的回收物流系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污染,实现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省政府实施八项关键举措的工作要求,结合落实《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快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按照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原则,以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

1.支持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建设。

协调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尽早挂牌,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模式组建园区开发公司,全面启动开发建设工作。

着力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力争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

重点支持丰树物流、安得物流、宜多果蔬冷链物流等项目落地开工,吸引招商局物流公司、宝供物流公司、普罗斯公司等知名企业入驻。

(郑州市政府牵头,省商务厅参加)2.加快航空物流发展。

抓好规划引导,加强战略合作,大力发展航空物流,推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建设全国重要的航空货运物流中枢。

大力吸引国际货运航空公司来郑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空桥货运航空公司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基地开辟欧洲货运航线,加强与美国联合包裹公司、联邦快递、顺丰公司等国内外知名快递企业的合作。

加快重组河南航空公司,全力发展航空货运业务。

加快改造扩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现有货站,将货物处理能力提升至30万吨/年,支持2万平方米临时国际货站建设,启动机场第二货站建设前期工作,积极申建航油保税仓库,提高航空物流集散处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省民航办牵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省发展改革委、郑州市政府、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参加)3.完善保税物流体系。

加快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二级监管仓库、货站和道路、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验收设施工程(一期),尽早实现封关运行。

启动郑州出口加工区调整扩区工程前期工作,支持河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扩展保税物流业务,支持洛阳开展出口加工区申建,完成郑州铁路一类口岸搬迁。

积极推行跨区域通关模式,完善“一站式”通关服务功能,提升通关效率。

(郑州市政府牵头,省民航办、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国资委、郑州铁路局参加)4.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郑州国际物流园交通基础设施,尽快完善“两横两纵”交通路网,加快南三环东延、航海路东延、前程路北延、中信路南延建设,支持万三公路、国道310改线工程建设。

开工建设双汇集团等企业铁路专用线,推进新加坡国际物流产业园、新安路两侧等重点区域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郑汴物流通道。

(郑州市政府牵头,省交通运输厅、郑州市铁路局、开封市政府参加)(二)推动重点行业物流发展。

突出重点,分步推进,建设一批重点专业园区、分拨中心和配送网络,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行业物流发展平台。

1.食品冷链物流。

加快双汇郑州物流中心、众品许昌冷链物流园、尚正肉制品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设。

加强与英格兰公司、三井物产公司等国际知名冷链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引进中铁联集公司建设铁路冷藏集装箱物流基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