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一、中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遭遇失败后产生的外在表现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身体和心理正急剧发展、变化以至趋向成熟,行为表现出某种神经质。
他们的心理具有过度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等四个特点,在情感上活泼、热情,却容易急躁、激动、自尊心强,对他人的评价极为敏感,易为一时的胜利而骄傲也易为一时的失败而灰心。
所以在遭遇动作失败后而极易产生恐惧心理,在生理上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脚颤抖、脸色发白等,而心理表现为头脑发懵、心绪紊乱、胸无成竹、心情紧张、精神焦虑等。
二、中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遭遇失败后产生的心理反应为了了解学生动作失败后的心理反应,本人对我校初二年级四个班189名曾有过动作失败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从上述表1中可以看出,失败的动作能够在人的心理上造成一个强或较强的条件刺激(所占总人数的93.7%),从而在心理上引起较为强烈的恐惧反应。
心理学现象表明,这种恐惧反应,其实是一种偶发的心理现象,是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的局部异常状态。
三、给遭受失败的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一)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逐渐消除心理障碍。
当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时,由于内在的主观因素的影响,生理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脚颤抖、脸色发白等,而心理表现为头脑发懵、心绪紊乱、胸无成竹、心情紧张、精神焦虑等。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当关心的爱护每一个遭受失败的学生,十分冷静地采取安慰、鼓励等语言刺激的方法,减弱或消除他们心理上的条件刺激。
通过认知训练和培养,使他认识到要掌握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动作,必须经过种种困难和重重挫折的磨练。
动作失败并不可怕,只要能从失败的低谷中走出来,寻找原因,吸取教训,最终还是能战胜失败,获得成功的。
中国有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篇二:让爱走进学生心灵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摘要:用爱去教育学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用爱去教育我们的学生,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快更健康的成长,用爱去宽容学生,用爱去指导学生,最终他们必会成为让我们骄傲的学生。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师生关系思想转化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27-01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真心实意的爱,他们的心灵才能向你敞开,任你洗涤和浇灌。
1 热爱学生,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这是思想转化基础班主任要顺利地开展工作,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很重要的,双方关系如何,不仅取决于教师是否被学生信任,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感情。
在班主任工作中,教师如果能给予学生具体的指导与引导,就能取得学生的信任;教师如果能及时帮助学生解除精神压力,就能换来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崇拜;教师如果能信任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就能打动学生的心灵而出现奇迹。
回想起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以来,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对于大多数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远大的理想,更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每次接班后我深感难度很大,也深感肩上担子很重,责任重大。
但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知十六、七岁的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是很大的,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也易被一些篇三: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读北京教育丛书《让童心更美好——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有感“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的力量是巨大的,人间不能缺少爱。
教育,就是从爱出发。
近代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小学教师是送给孩子第一束晨光的职业,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
要成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一颗母爱之心。
这种爱不是一个概念、一句口号,而是具体、鲜活、生动的情感和行为。
有时一个微笑、一声赞许、一丝安慰都会打动孩子的心灵,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八个年头了。
在这几年的教育生涯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一、爱学生就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能恰如其分地爱学生。
每接一个新班,我都认真地与前任教师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以便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要熟悉自己的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与学生谈话等方式进行。
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做到耐心、细心、交心和虚心。
要因人而异,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育。
我们都深有体会,在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教育学生时,由于方式不得当,引发师生间的语言冲突,往往使矛盾激化,有时学生脾气比较暴躁,教师与其交流时不注意语言艺术,也容易引发矛盾。
碰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只是与学生大喊大叫,用自己的气势将学生压制下去,最后学生只是闷着头不吭声,或者表情麻木,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巍然不动,但并没有心服口服,表面上好像是老师赢了,但是学生的心理工作并没有到位,甚至起了负面作用,学生只是迫于老师的威势。
若此时教师能换个角度,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帮助学生分析事情发展经过,让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达到真正的思想教育目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队自己的爱心、耐心上多下功夫锤炼。
在平日多挖掘学生的优点,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也有它的不足之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不论倒什么时候在家长眼里永远是孩子,在教师眼里永远是学生,即使是成年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更何况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呢?如何以宽阔的胸怀来容纳他们的缺点,但又不能对他们听之任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契而不舍的帮助他们改正,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所以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我都看成既是教育学生的机会,也是提高我自身心理素质的机会,若能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教师的自身修养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二、爱学生就要“时时为学生着想,处处关心学生”无论哪一种教育方法,都需要施教者捧出爱心,有了爱心,方法才灵验。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必然要在师生间建立和谐的情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
”以心换心,情感和谐的基础是理解和尊重。
我对学生不仅从学习上关心,还要从生活上关心,如天冷叮嘱多穿衣,生病去探望并补课,平时随意聊聊学生的家庭生活等。
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常常换来学生对老师的一片敬意。
每年的教师节,毕业的学生每人手拿一枝花来到我面前,连声说:“武老师,送给您!”望着一张张幼稚未脱的孩子脸,心里好感动啊!教他们时,师生间结下了师生情。
离开母校,师生间结下了友情。
多么深厚的情,多么真挚的爱。
爱是无声的教育,是最有权威的,它让我的心灵得到震撼。
三、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如果不尊重学生,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不了解学生的真情实感,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
小学生活泼好动,持久性差,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教育。
如果对此没有正确的认识,遇事情绪急躁,用过激的话语,过激的行动教育学生,往往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使学生产生对立心理。
因而我对待学生亲切和蔼,上课时尊重每个学生的求知权利。
无论什么样的学生,共同对待,共同要求,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总能耐心解答。
课间或活动时,我常常主动跟他们聊聊,谈谈家常,说说笑话和社会新闻。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我都喜欢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完全没有高高在上的架势。
当小朋友有什么不开心时,我会像好伙伴一样去安慰他。
作为教师,批评学生在所难免,可千万要注意适度。
老师批评学生要选(转载于: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择恰当时间,一般来说,出了问题要及时处理。
可对犯错误的学生马上处理,学生的“逆反”心理最强,他会为保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找出许多理由来辩解,尤其刚犯错误,态度不冷静,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过错,甚至会认为是老师过于计较,马上处理,老师也不便于了解实情、斟酌批评教育的方法。
老师可以调查一下事情的原因,分析一下学生错误的性质,斟酌一下批评的方法,再进行批评教育,学生一定会诚恳接受的。
四、爱学生就要“爱每一位学生,尤其厚爱后进生”后进生主要是指道德品行差或者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在班里造成不良的影响,但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变的。
可是,在传统的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作“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自尊心。
小学后进生同一般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对待后进生尤应厚爱,因为后进生如果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往往更加缺乏自信,心理脆弱,哪怕教师一个轻视的眼神,就能熄灭他们心头的希望之火。
因此,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歧视、挖苦差生,应该细心捕捉差生的点滴进步,适时予以鼓励、表扬,让其感到“我也能行”,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勇气。
五、爱学生还要主动亲近学生“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学生,关心学生。
在亲近和研究学生的过程中,我们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使学生既亲近你又崇拜你。
平时我会在课余时间跟孩子们交流,谈他们的家庭生活,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课堂上,我经常深入到学生中讲课,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面带微笑地提问每一位学生,每提问一个学生后我总会以赞许的目光或鼓励的眼神示意学生坐下。
有时拍拍学生的肩膀,或是摸摸学生的头,都会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
只有亲近学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更好地做学生的工作。
去年我教的徐晶晶同学在班上是一个很听话,很守纪律的学生,成绩处于中等水平,课堂上,她总表现出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不太敢表现自己,课间也经常一人默默地坐在座位上读故事书。
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晶晶同学怎么这么不合群呀?怎么这么不开朗呀?于是,课堂上我特别关注她,课余我主动和她交流,跟她拉家常,和她谈心,并叫周围的同学主动接近她。
渐渐地,徐晶晶同学对老师、对同学都少了几分戒备,人慢慢地变得活泼起来,课堂上也经常能看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经常能听到她自信响亮的回答,成绩也进步了。
六、爱学生,还要严于律已,给学生做好榜样,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师德修养,处处注意为人师表,对学生感觉敏锐,模仿力强,思维尚不成定势,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映入他们明亮的心瞳,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
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去做的,自己要首先做好。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底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八年来,我对学生的赤诚爱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采用不同方法,准确地将爱心传递给我的学生。
难怪,毕业了多年的学生会来信、来电、来母校慰问我这个启蒙老师,告诉我他们的近况。
每次的交流都让我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