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文化概论总结

中国文化概论总结

历经一学期的《中国文化概论》的课程学习和XX老师的悉心教导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了解到中国五千年年文化的厚度和
全书分上中下编,根据内容概括地分为
一、文化承载的外部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与发展
二、中国辉煌灿烂古代文化的内涵变现
三、文化特点剖析、在背景时代下古代文化与近代文化特换包容创新和未来
在此我也按照这个顺序浅谈一下学习总结
一、文化承载的外部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与发展
马克思理论的主导思想“唯物辩证法”提到“物质第一性”,思想是发生在以物质为承载体上的产物。

而本书主要讨论到狭义中的文化就是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

而作为我国文化的载体和对文化的影响,了解中西方文化诧异的基本道路就是从外部环境入手。

文化背景:
1.地理,华夏文明地处东亚始于两河流域
2.经济,主导我国古代经济的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

3.政治,中国历经大小18个朝代
二、国辉煌灿烂古代文化的内涵变现
1.文字,中国的文字经历了从象形字到甲骨文、金文到大小篆到隶书,繁简体。

汉字,成为是一个凝固在我们这个民族血脉中不断传承下去的符号。

2.教育,由于我们有同一记载的文字,才致使文化得以流传,孔子弟子三千,因材施教,韩愈一篇淋漓尽致的《师说》,彰显源远流长的育人之道
3、中国主流思想一直在儒家和道家徘徊,和后来的佛学宗教思想一并影响了教育、文学
道德、哲学和为人处世之道
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字画,陶瓷,,建筑风格,风俗习惯等等不计其数的聚集有如滴水凝聚璀璨中华文化长河
三、文化特点剖析、在背景时代下古代文化与近代文化特换包容创新和未来
(这里你补充一下,昨晚没怎么看)
这里需要一个过渡,你补充下了。

我从本书得到以下四点浅薄(这个词有问题)的感想
1 中国文化有其糟粕也有其精华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更加准确认识我们民族的
自身。

古人以镜正衣,以人正身,以史为鉴。

大到各朝各代的史官记载,精到
司马迁编写《史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历史让我们得到一个鞭策,警告后人错误不应该重蹈覆辙。

道德的发展也是一个例子,从尊崇黄老之学,独尊儒术罢(拙?)百家而盛行孔孟之道,随后的在儒学上发展而来的理学再到的大家追求的法制为先,融合不断从新挖掘孔孟之道中值得学习作为的道德规范凝固成现代道德,这些是我们在不断的生活学习的文化进程中在特定的相应经济环境下所选择的一种合适推崇和规范我们自己炎黄子孙生活道德行为的准则。

更重要的是在传统文化中学到取舍,什么是值得颂扬的,什么是需要铭记在血液中作为自己人生的准则和规范,什么糟粕文化是不合适这个时代需要鄙弃的。

2有助于增强我们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面对不断冲击传统文化的外来文明大背景之下,如何选取选择合适自己国家的文化和坚守传统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一个不容轻视的话题。

曾经出现过“全盘否定”的思想,那是一种缺乏根的思想最终必然地被历史遗弃了,我们那些老祖宗流传给我们的非物质遗产面对外国文化和现代生活真的一无所用么?答案是否定的,要想在世界潮流中立足,必须要一个根的文化做为基础,那个基础上不断进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肯定自我。

3有助于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我们当前的国情
自改革开放后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确确实实的生活水平比从前的提高,但同时地又确实地看到成为强国的另外一个支柱----文化的水平是落后的。

要如何解决这一境况?这一个是值得每个中华儿女去思考的问题,我们遗漏了些比金钱更加重要的东西,从今年被讨论最多的扶老人遭讹诈,18漠视路人等等一些痛心疾首的新闻中深刻反映出来,我们的道德水平正在缺失,从这个方面用蝴蝶效应理论折射出一个更大的涵括到这个社会各方面的工作的缺失,部分人拜金的价值观,政府的工作不作为,教育的需要改革等等
4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文化视野提高文化素质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成语中有一词,博古通今。

形容的是一个人知识丰富,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

人的内涵修养是离不开通过文化的熏陶和累积,”诗能聪慧,算能精密,理能深刻,史能明智、人知得失”,中华民族文化是由古往今来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而文化是人类最好的武器,是最好的信心源泉,是提高修养和增加眼界,发扬文化更是一个民族重新崛起的希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