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
射 20 分钟或 湿热 60 C 15 分钟 即被 杀死。在
医学动物防制 2001 年 7 月第 17 卷第 7 期
. 391 .
100'C立即死亡, 3%漂白粉澄清液或 3%煤 在 酚皂中数分钟内即可杀死 , 故可用以上方法进 行消毒。 对一般消毒剂, 如升汞、石碳酸等均 较敏感, 在正常范围内数分钟即被杀死。
布氏杆菌属有六个种, 即马耳他布氏杆菌 ( Brucella melitensis ) ,流产 布 氏杆 菌 ( Br.
成对或单个排列及短链较少。 各种与生物型菌 株之P , I 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别。
abortus) 、 猪布氏 杆菌(Br. suis)、 林鼠布杆菌
羊型致病力最强, 猪型次之, 牛型最弱。
基因频率在群体中减少到极小量, 自然选择 在
人一种药剂的作法, 那样,即造成 了经济浪 费, 又污染了环境 , 最终还造成蝇类对几种杀 虫剂抗药性的产生, 所以, 避免盲 目增加施药 品种与浓度, 有助于延缓和降低家蝇抗药性 的
产生 。
人畜共患病
布 氏杆 菌病
聂仁武 李丽云
‘ 石家庄市畜牧局 石家庄 。 50000)
390
医学动物防制 2001 年 7 月第 17 卷第 7 期
验,以混用, 轮用交替用药等方式,阻止家蝇 抗性基因的积累, 详细记录 l_n 5 的升降情况 , 。 分析有无全面推广的可能性 , 减少盲 目性带来
的后 患 。
下使抗性基因逐步飘失。
3. 3. 5
有计划地指导本地区的灭蝇工作, 从
搞实验小区, 观察抗性的发展 , 包括半现 场和现场大范围的施后监察家蝇的抗性发展, 施药后的交互抗性 , 施药方式 , 轮换用药 , 镶 嵌用药效果, 收集群众的反映等。 这一方面邯 郸市卫生防疫站从 1983 年就做 了大量工作 , 并取得了很好的经验 ,已由中央爱卫会向全国 推广。
. 392
医学动物防制 2001 年 7 月第 17 卷第 7 期 现。
娠第 4^ 12 周。 有的在妊娠第 2- 3 周即流产, 有的接近妊娠期满 , 即流产。 早期的流产常不 易发现, 因母猪常将胎儿连同胎衣吃掉。 流产 的前兆症状常见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 , 有时 阴道流出粘性或粘、 脓性分泌物。 流产后胎衣 滞留的情况少见。 子宫分泌液一般在 8 天内消 失。少数情况周胎衣滞 留,引起子宫炎 和不 育。 公猪常见皋丸炎和副肇炎。 有时在开始即 表现全身发热, 局部疼痛不愿配种, 但通常则 是逐渐发生, 即攀丸及副翠的无痛肿胀。 其它 症状还有关节炎, 键鞘炎等。 如椎骨中有病变 时, 还可发生后肢麻痹。 其它动物: 马患布氏杆菌病多为隐性。 但 也有一定数量的患马有明显的化脓损害, 特别 是在头部和颈部, 以及少见的骨脓肿, 关节炎
书
讯
《 新传染 病 的发 现 与 防治 》 书征购启 事 一
传染病长期威胁着人类健康。 人们又面临着新的传染病的威胁, 主要是旧传染病的复燃和新
传染病的出现。 20 多年来, 近 新传染病数量之多、 危害之大引起世人的关注。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
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所张习坦教授牵头编写的《 新传染病的发现与防治》 全书约 30 万字 , , 本书对新 发现的一些传染病, 从发现过程、 社会背影、 病原体、 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特征、 防治方法等方 面, 逐一作了详尽的阐述。 特别是, 对各病的发现经过及相关背景的描述尤为突出, 这也是这本 书与其他同类书的主要区别, 读后可使人受到更多更大的启示。 本书梅册定价 18 元。 邮资 2 元, 合计 20 元。 购者请由邮局汇款寄: 石家庄市石岗大街柏林庄 路医学动物防制杂志社收。
医学动物防制杂志社
后三至第四个月。 有的山羊流产 2^ -3 次 , 有的
多不发生流产 , 但也有报道山羊群中流产 40-
90%者。其它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 管 炎、关节炎及滑液囊炎而引起的跋行。 公畜辜 丸炎。 奶山羊的乳房炎常较早出现, 乳汁有结 块, 乳量可能减少, 乳腺组织有结节性硬结。 猪 : 最明显的症状也是流产, 多发生在妊
2 流行病学
原体, 可使加工人员受到感染。 羊毛和羊皮特 别容易带菌, 对皮毛加工工人具有很大的危险
性。 3 症 状
多种动物和禽类对布氏杆菌均有不同程度 的易感性, 自然病例在家畜主要见于羊、 但 牛 和猪, 它们各对同型布氏杆菌最为敏感。 三种 布氏杆菌对人均能感染, 但以羊布氏杆菌感染 后得病较重, 猪型次之, 牛型最轻。 试验动物 中以豚鼠和小白鼠最易感染。 骆驼、 单蹄兽和 肉食兽较少发病 , 但不能忽视它们( 包括野生 偶蹄兽及啮啮类动物) 可能成为带菌者。 母畜 较公畜易感 , 幼畜对本病具有抵抗力 ,随着年 龄增长, 这种抵抗力逐渐减弱 , 性成熟后对本 病最为敏感。 布氏杆菌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 (包括野生动物) 。 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的妊娠 母畜, 它们在流产和分娩时, 将大量布氏杆菌 随着胎儿, 胎水和胎衣排出, 流产后的阴道分 泌物中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氏杆菌。 感染布氏 杆菌的肇丸炎公畜精囊中也可能有布氏杆菌和 存在, 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为重要。 疫牛群 中的犊牛在极少见的情况下 , 在一段时期内可 由粪尿排出病菌。 布氏杆菌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即 通过摄取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而感染。 但经皮肤感染也有一定的重要性 , 试验证 明, 通过无创伤的皮肤使牛感染成功。 其他如通过 结膜, 交墉也可感染。 动物感染布氏杆菌病后都有一个菌血症的 阶段, 但病菌很快定位于它所适应的组织或脏 器中, 并不定期的随乳汁、 精液、 脓汁, 特别 是从母畜流产胎儿, 胎衣、 羊水、 子宫和阴道 分泌物等排出体外。因此,当人们对此病认识 不足, 在缺乏 消毒及 防护 的条件下, 进行接 产, 护理病畜, 最易造成传染 , 而被污染 的各 种物体( 草场、 饲料、 饮水、 环境用具等) 则是 扩大再传染的主要媒介。 具有全身性感染和处 于菌血症期的病畜 , 其肉及内脏含有大量的病
及键滑膜炎。双峰骆驼布氏杆菌病可不出现临 床症状 , 但有散发性流产。 单峰骆驼的布氏杆
诊 断 本病的流行特点,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都不足以作为区别于他种疫病的特征 , 也无法 据此以发现大多数不表现病状的隐性病例。 因 此, 本病的诊断必须结合细菌学和血清学的综 合判断。 4
5 防 治
无疫病区加强饲养卫生, 家畜应 自繁、自 育、自养、 饲料就地解决。 必须引进家畜或购 人饲料时, 要从安全地区购买, 凡引人家畜, 均应在隔离情况下, 用凝集反应逐头检查 , 证
实健康后才可并人畜群。 受威胁地区的预防措施 : 在接近疫区的地 方, 除做好上述的预防措施之外 , 为防止从水
源、牧地、昆虫、野生啮齿动物等传 人本病 , 还应采取如下补充措施 。
菌病也有报道。 狗感染流产布氏杆菌, 马耳他
但多为隐 布氏杆菌, 猪布氏杆菌的并不少见 , 例 外 情况 性感染, 少数表现全身性发热症状
(Br. neotomae) , 绵羊布氏 菌(Br. ouis)和 杆 狗 布氏 杆菌(B canis)。 马 r. 其中 耳他布氏 杆菌有 三个生物型, 流产布氏 有九 . 猪布氏 杆菌 个 杆 菌有四 这六 个。 个种及其生 物型的 特征, 相互
—
各型具有共同 抗原, 布氏杆菌的纯培养可从 血、 骨髓、 乳和尿中 获得。 杆菌 布氏 在外界环 境中 有较强的 抵抗力, 在水、 土壤、 畜类、 皮 毛、 乳毛乳制品中 存活 天到 月之久; 对 能
还有流产以及皋丸炎和副肇炎 。 鸡、
鸭 等 家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有布氏杆菌感染 , 症状通常表现腹泻和虚 脱,有时只见产 卵量下降, 可有麻痹症状 出
5. 1 同疫区划分牧地、 水源、 不与疫区的家 畜共同放牧, 不要使用疫区的下游水。 5. 2 加强驱虫、 灭鼠、 消毒措施。 5. 3 畜群应定期进行检疫 ,以便及时发现病 畜和处理可能发生的病畜。
牛 : 潜伏期两周至六个月。 母牛最显著的 症状最流产 , 实验感染虽见到有弛张热, 但在
自 然感染时临床上常被忽略。 流产可以发生在 妊娠的任何时期 , 最常发生在第六至八个月; 已流产过的母牛如果再流产 , 一般比第一次流 产时间要迟。 流产时除在数 日前表现分娩预兆 象征, 如阴唇乳房肿大 , 臀部与胁部下陷以及 乳汁呈初乳状, 还有生殖道的发炎症状 ,即有 道粘膜发生粟粒大小红色结节,由阴道流出灰 白色或灰色粘性分泌液。流产时,胎水多清 朗, 但有时混浊含有脓样絮片。 胎衣可能正常 排除, 但常见胎衣滞留, 特别是妊娠晚期流产 者, 更多滞留。 流产后常继续排除污灰色或棕 红色分泌液。 恶臭、 分泌液 1- 2 周后消失。 早 期流产的胎儿 , 通常在产前已经死亡。 发育 比 较完全的胎儿 , 产出时可能存活但衰弱 , 不久 死亡。 公牛有时可见阴茎潮红肿胀 , 更常见的 是辜丸炎及副皋炎。急性病例则辜丸肿胀 疼 痛, 还可能有中度发热与食欲不振。以后疼痛 逐渐减退, 3 周后, 约 常见肇丸和副皋肿大, 触之坚硬 , 布氏杆菌病在临床上常见到的症状 还有关节炎, 甚可见于未曾流产的牛只, 关节 肿胀疼痛 , 有时持续躺卧。 通常是个别关节患 病, 最常见于膝关节和腕关节。 键鞘炎比较少 见, 滑液囊炎特别是膝滑液囊炎则较常见。 有 时有乳房炎的轻微症状 。 绵羊及山羊 : 常不表现症状 , 而首先注意 到的症状也是流产。 流产前 , 食欲减退 ,口渴、 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等。流产发生在妊娠
布氏杆菌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 中, 牛、 羊、 猪最常见发生, 其特征是生殖器 官和胎膜发炎, 引起流产, 不育和各种组织的 局部病灶。 本病分布于世界各地, 给畜牧业和 人类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1 病 原
型布氏杆菌, 流产布氏杆菌为牛型布氏杆菌, 猪布氏杆菌为猪型布氏杆菌, 这里所指“ 与 型” 生物型的“ 不同。 型” 布氏杆菌为球杆菌或短杆菌, 6- 1. 5X 0. 0. 5^ -0. 71m , i 无鞭毛, 不能产生芽胞, 革兰氏 染色阴性, 不呈两极浓染。 涂片呈密集菌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