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安管理处罚法实务精讲

治安管理处罚法实务精讲

3)继续违法是指某种违法行为从开始到终止以前, 在时间上一直处于继续状态的违法。
五、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238种)
1、违法治安管理行为的概念(第2条规定)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 1)一定的社会危害性。(本质特征) 2)治安违法性。(法律特征) 3)情节的轻微性。(划清与犯罪行为的界限) 4)应受治安管理处罚性
(1)完全不负治安行政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 (2)相对负治安行政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4周岁不满
18周岁) (3)完全负治安行政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8周岁)
2)特殊人群的治安行政责任 (1)精神病人 ① 完全无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② 完全由行政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③ 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治安管理处罚法》
实务精解
主讲:z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1、现行条例于1987年1月1日开始实施。
(1957年国务院颁布实施;86.9.5六届第十七次会议通过;94.5.12八届第七次会议修正)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只有73种。 3、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拘留。 4、罚款金额:最高二百元。 5、处罚程序过于简单。 6、《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条例》相比的四个特点 1)尊重保障人权。(没有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开具的检查证
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犯罪的界限
1)情节是否恶劣,是否严重。 2)后果是否严重。 3)数额是否较大。 4)是否足以发生某种危险。 5)是否具有特定的主题、特定方法和特定对象。 6)违法行为是否实施了多次。
4、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与应当批评教育、责令 改正的一般错误行为的界限
1)是否具有法定的行为。(侮辱他人是公然进行的)
(2)醉酒人的责任能力
(3)又聋又哑的人和盲人的责任能力
(4)不执行治安拘留的人
①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② 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
的。 ③ 七十周岁以上的。 ④ 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
3)单位违法 (1)单位违法的基本特征 ① 单位违法的主体包括法人与非法人。 ② 单位违法必须是在单位意志支配下由单位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效力
1、《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人的效力 1)我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发生的违反治安管
理的行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一 律适用本法。 2)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违反治安管理的行 为,一律不追究责任。 3)对于外国人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适 用本法。
2、《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事的效力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哪 些事项。
内部成员实施的违法,必须经单位集体研 究决定或由其负责人员决定实施。 ③ (2)单位违法的罚则。(采取双罚制)
3、特殊处罚情形
1)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第19条规定)
2)从重处罚(第20条规定)
3)不予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精神病人在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
4)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已满14周岁不满18 周岁)
5)可以从轻减轻或不予处罚(盲人或者又聋 又哑的人)
4、追责时效(第22条规定)
1)追责时效是指行为人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经过 一定期限后未被公安机关发现的,对于该违法行 为人,不再给予处罚。
2)连续违法必须具备的条件
(1)要两个以上独立的同一性质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2)几个独立的违法行为在时间上还必须有连续性。 (3)几次违法行为所触犯的是同一规定。
2)是否具有法定的结果。
3)是否具有法定的“明知”,即主观方面是否具有故 意。
4)是否具有法定的情节。(向场内投掷杂物,不听制 止的行为)
5)是否具有特定的条件。(虐待家庭成员,必须是被 虐待人要求处理的)
六、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认定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体 1)公共秩序 2)公共安全 3)人身权利 4)财产权利 5)社会管理秩序
明文件,不能随意检查公民的住所。将讯问查证改为询问 查证) 2)体现 “以人为本”精神。(规定不予实施拘留的情形) 3)增加了被处罚人权利救济的渠道。(听证制度,取消了 “复议前置”规定) 4)加强了对公安机关和警察执法规范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 2005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8号公布 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3、《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空间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空间内发生效力。
4、《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时间效力 在程序上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实 体上采取“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5、《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效力层次 1)在整个法律体系之中,宪法具有最高的法
律效力。 2)上位法高于下位法。 3)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4)新法优于旧法。 5)法律文本优于法律解释。 6)法不溯及既往。
主要是处理好《行政处罚法》与《治安 管理处罚法》的关系。
三、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1、警告 2、罚款 3、行政拘留 4、吊销公安机关颁发的许可证 5、附加适用限期出境或者驱逐出境
将“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作为行政直接强制措施来看待。
四、治安管理处罚适用的前提条件
1、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实施了治安违法行为 2、违法主体 1)责任年龄。
(共六章119条)
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 1)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2)保障公共安全。 3)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 4)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
管理职责。 5)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
管理职责。
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1)违法行为和治安处罚相当原则。 2)公开、公正原则。 3)尊重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原则 4)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 5)责任原则。 6)调解原则。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客观方面 1)危害行为。(必须具备) 2)危害结果。 3)实施危害行为的时间、地点、方法、对象 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 1)自然人。(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具有责任
目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处罚的种类和适用 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 第二节 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处罚 第三节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第四节 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第四章 处罚程序 第一节 调 查 第二节 决 定 第三节 执 行 第五章 执法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