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qazw3215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l,ll’lCI.Ij¨’I■■_ HH扎管IN.蓦。
荣。
I NI R _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 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戚爱华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 随着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 管道建设突飞猛进。
目前管道运输已经成为我国陆 上油气运输的主要方式。
但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在监管法规、管理体 制、覆盖范围、连通程度、配套设施等方面还有待完 善,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有待于 进一步提升。
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油气管道运输经历了初始 发展(1958—1969年)、快速发展(1970—1987年)、稳 步发展(1988—1995年)和加快发展(1996年至今)四 个阶段(见图1),管道总里程已从1958年的0.02万千米 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现状 图1 1958—2008年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发展状况 万 方数据 2009.12』L国际石油经济.57 lII。
,蔫。
I论Mi案Ⅲ¨。
增加到2008年的6.4万千米。
“九五”以来,随着塔里木、吐哈、准噶尔、柴达 木、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油气田上产速度的加快以及 国外油气进口量的增加,我国油气管道建设进入了加 快发展的高潮时期,1995—2008年全国油气管道总里程 年均增加约4000千米。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西气东输、 川气东送、西气东输二线等天然气主干管道及多条联 络管道的建设,以及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珠江三 角洲成品油管道工程的投产,我国油气管网覆盖面得 到了迅速扩大。
“九五”以来,我国建成投产的原油管道主要有 库鄯线(新疆库尔勒一鄯善)、轮库复线(轮南一库尔 勒)、中银线(中卫一银川)、甬沪宁线(宁波—上海一 南京)、甬杭线(宁波一杭州)、仪长线(江苏仪征一湖 南长岭)、哈中线(哈萨克斯坦一中国阿拉山口一独山 子)、西部线(乌鲁木齐一兰州)、曹津线(曹妃甸一天 津)、姬白线(陕西定边县姬源油镇一吴起县白豹输油 站)等原油管道。
原有管道加上新建管道,形成了覆盖 东北、华北、中南、华东和西北广大地区的区域性原油 管网。
输气管道建设更为迅速。
2004年建成投产的西 气东输管线,以总长3856千米成为我国第一条超长 距离、大口径、高压力、大输量、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天 然气管线。
2008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9年底西段 投运、2011年全线建成投运的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在 与中亚天然气管道实现对接后,干线和支线总长度超 过l万千米,将把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输送到我 国中西部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等用气市场,是 我国又_条能源大动脉,并是迄今世界上距离最长、 等级最高的天然气输送管道。
除此之外,近lo多年间 先后建成的轮库线(轮台一库尔勒)、鄯乌线(鄯善一 乌鲁木齐)、靖西线(靖边一西安)、陕京线(陕北一 北京)、涩宁兰线(青海涩北一西宁一兰州)、忠武线 (重庆忠县一武汉)、兰银线(兰州一银川)、涩格复 线(涩北一格尔木)、永唐秦(永清—唐山一秦皇岛) 等长输管道,已在川渝、华北及长三角地区形成了比 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在中南地区、珠三角地 区也基本形成了区域性输气管网主体框架,并实现了 全国联网。
我国成品油管道运输随着新建管道的增加而逐年 较低 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我国管道运输由于起步较 晚,虽然发展较快,但管道运输在货物运输市场中的 份额仍明显落后。
从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来看,2008 年,铁路、公路、内河和管道货运量分别为330354万 吨、1916759万吨、294510万吨和45382万吨,货运周转 量分别为25106刃i"吨、32868.2万吨、50262.7万吨和1944 万吨,管道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均仅占全国的1.8%, 与美国管道运输周转量占货运总周转量20%的比重相 比,差距十分巨大。
2.现有干线管道运力不足 由于油气管道总里程较少,总体运力不足。
以天然 气管道为例,2008年我国天然气干线管道总里程仅为 3.2万千米,管输能力约800亿立方米,年;而美国天然气 管道干线里程达50万千米,输气能力为4545亿立方米 1.管道运输在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仍然 增加。
先后建成了抚顺一营口鲅鱼圈、克拉玛依一乌鲁 木齐、天津港—首都机场、镇海一杭州、镇海一漕泾、 金山一闵行、高桥一金山、荆门一荆州、兰州—成都一 重庆、兰州一郑州一长沙、洛阳一郑州一驻马店、石家 庄—太原、大港一枣庄、茂名一昆明等成品油管道干支 线。
目前我国东北、西北、华东、华北等区域逐渐形成 了成品油区域管网,西北、西南、珠三角地区已建有骨 干成品油管道,“北{由南运、西油东送”的成品油管道 输送格局正在形成。
随着中哈原油管道的建成,我国实现了管道进口 油气零的突破。
2009年年底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 “十二五”期间还将建成中俄、中缅等战略油气管道, 届时,我国西北、东北和西南三大陆上进口通道基本形 成,将与海上运输通道一起,构筑我国油气进口的“四 大通道”,形成我国油气进口的多元化格局。
截至2008年末,全国输油(气)管道总里程已达6.4 万千米,其中原油管道1.9万千米,成品油管道1.3万千 米,天然气管道3.2万千米,已初步形成了跨区域的油 气管网供应格局。
随着管道里程的增加,管道运输在 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目前,陆 上原油运输已基本实现管道化。
二、我国油气管道运输存在的问题 58.JL国I睬石油锰济2009.12 万 方数据 PI。
1论燕煮.Ⅲm /年。
除资源不足外,局部管输瓶颈也是造成我国天然 气供需紧张的原因之_。
3.管道网络化程度仍然较低 我国原油管道主要"A-4i在东部、西北和长庆油田 周边地区,三个区域孤立运行,互不联通。
我国天然气 管道由于联络线较少,联通程度也不够,.--f用于灵活调 剂的富余能力仅30亿一120亿立方米/年。
天然气、成品 油支线网络建设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以天然气为例, 我国天然气市场基本沿主干线开发,只有少量支线,而 美国天然气支线里程达到320万千米。
4.与管道建设配套的天然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 地下储气库等调峰设施是天然气管网必须配套的 设施,它不仅能起到稳定供气的作用,还能充分发挥管 输能力,提高管道输送效率。
在天然气长距离输送中, 地下储气库具有十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储气库 能降低输气管道投资的30%,降低输气成本的15%一 20%,降低输气压缩机功率的15%。
根据天然气市场发 育成熟的欧美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由于季节差异形成 的调峰需求一般为消费量的15%左右。
我国目前已建成 的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还不N]8亿立方米,仅为调峰 需求量的1/3。
2009年底我国南方许多城市出现的“气 荒”问题,充分暴露了与天然气管网配套的地下储气库 等调峰设施的不足,如果不抓紧解决,在“十二五”期 间,这种调峰矛盾将更加突出。
5.成品油管道运输比例低 美国有约15万千米的成品油管道,成品油管道运 输比例达至1J47%(水运23%,公路29%),管道运输是成 品油输送的主要方式。
我国成品油管道的发展明显滞 后于欧美地区,2008年底全国成品油管道里程约为1.3 万千米,不到美国的1/10,成品油一次运输的管输比例 只有20%,成品油运输仍以铁路运输为主。
由于资源产 地与市场分布不均衡,造成油品调运不及时和不灵活。
近年来,虽然加快了成品油管道的建设,但是,由于我 国成品油供应和需求增长较快,管道建设依然不适应 市场发展的需要。
6.管道安全隐患突出 Il,Iil.1、《li H 111 I●—_ _ 造。
此外,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因素造成的管道安全 隐患也十分突出,油气管道的控制与运行形势13益复 杂,加强管道运输安全保障迫在眉睫。
7.政府监管体制和法规体系不健全 油气管道运输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因此,政府的 监管必不可少。
目前,我国对油气管道运输的监管体制 及其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与管道发达国家相比, 在管道运营、市场准入、安全、环保及管道运输费用和 服务等方面尚未建立全面完善的监管制度。
三、几点建议 1.加快管道运输网络体系建设 管道运输是适合于大运量液态和气态货物的最佳 运输方式,与铁路和公路运输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 经济优势,同时在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 能源方面均有较大作用。
面对未来管道运输需求快速 增长的趋势,国家应从政策和审批等方面出台有利于 管道建设的政策和规定,加快管道运输网络化体系建 设,积极布局天然气联络线和调峰设施建设,以形成 点线互联的天然气供配管网,实现资源多元化、供应网 络化、调配自动化供应格局。
2.大力促进管道运输科技进步 随着我国石油管道建设高潮的不断掀起,我国石 油管道建设的综合实力正逐步向世界最高水平靠近。
为此,应坚持把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加大自主 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开发力度,加大实用技术的攻关 力度,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在数字管道工程、海 洋管道工程、LNG/LPG低温储罐工程、地下和地上储 备库工程、城市燃气工程等项目的设计施工技术方面 开展攻关,并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油气管道完整 性管理体系和完备的油气管道数据库。
3.多管齐下,确保管道运输安全 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维护抢修体系建设,提高管 道维护抢修队伍水平,做到精干高效、响应迅速和保障 有力;另—方面,应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科技等手段, 积极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搞好天然气管道的保护工 作。
在管道运营监管方面,应从运营方式、费率制定、 管网准入、普遍服务以及质量、安全、环保等方面加强 (下转第84页) 我国现有油气管道中的60%已运行20年左右,特 别是东部一些原油管网已经运行了30年以上,存在管 线老化、自动化程度低、通信设施落后、储存设施超期 服役等问题,进入事故多发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改 万 方数据 2。
og.12』L国际石油经济.59 年底,欧佩克的减产履约率基本保持在60%左右。
欧 佩克认为,如果当前采取增产措施,可能会进一步降 低油价。
此外,2009年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石油库存 水平一直处于高位。
虽然欧佩克达成减产协议,但是 经济疲软使石油需求大幅下降,经合组织国家石油库 存不断增加;美国的原油库存为过去5年的高限水平。
此外,由于美联储表示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维持 低利率政策,预计美元仍将低位运行。
只有全球经济 前景进一步恶化,或者美联储明确表示加息,才有可 能改变美元走弱的趋势。
近期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仍然是美元走软、 对全球经济初步复苏的乐观,以及股市的强劲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