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学复习思考题
(二)全面履行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是私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的延伸。
2、因情况变更导致行政合同的订立基础丧失时,全面履行原则将不再发生法律效力,行政合同应当根据法定程序解除。
(三)公益优先原则
1、行政主体若认为行政合同的继续履行将不利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发展,就有权变更或者解除行政合同。
2、行政主体对行政合同的履行有监督权。
(5)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可救济性。
(6)具体行政行为的形式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7)具体行政行为的效力具有一次性。
行政程序与行政实体的关系。
行政程序与行政实体的关系。
1)行政程序是行为的方式、步骤、时限、顺序,而行政实体则是行政行为的目的和结果。
2)程序逻辑为实体服务。
3)程序又对实体起作用。
4)程序有其独立的价值。
《行政法学》复习思考题
一、简答题
简答题
答案
简答行政裁决的范围。
行政裁决的范围包括:
(1)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所有权、使用权的权属争议;
(2)有关知识产权争议;
(3)民事侵权赔偿争议。
简答行政法规的适用规则。
行政法规的适用规则包括: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2)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3)新法优于旧法。
简述行政公务人员的特征。
行政公务人员的特征:
(1)行政公务人员是个人,但不是行政主体。
(2)代表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职务的人员。
(3)基于一定公务身份关系是行政公务人员实施行政职务行为的法律基础。
(4)其行政职务行为的后果归属于所代表的行政主体。
简析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
被授权组织的法律地位体现在三方面:
3、公益优先原则并不否定个人利益的存在和发展。
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的差异。
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的差异在于:
(1)行政合同和民事合同在主体方面存在不同。
(2)两种合同性质不同。
(3)两种合同的内容不同。
(4)两种合同的权利义务不同。
行政行为的特征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执法行为,具有从属法律性。
2)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权力的行为,具有单方性。
试述行政复议的决定。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应当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提出意见,经行政复议机关的负责人同意或者集体讨论通过后,按照下列规定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1)具体行政行为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依据正确,程序合法,内容适当的,决定维持。
(2)被申请人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决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履行。
试论依法行政原则。
行政法基本原则是指贯穿行政法律规范之中,指导行政权的获得、行使及对其监督的基本准则。其内容包括:
1、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由法律设定与依法授予。
2、行政主体实施行政行为必须依照和遵守行政法律规范。
3、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行为无效。
4、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守法定程序。
5、行政主体违法行政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复议机关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的事实和理由作出与原具体行政行为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具体行政行为。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可以一并提出行政赔偿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对符合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应当给予赔偿的,在决定撤销、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时,应当同时决定被申请人依法给予赔偿。
(3)具体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决定撤销、变更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决定撤销或者确认该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可以责令被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a.主要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
b.适用依据错误的。
c.违反法定程序的。
d.超越或者滥用职权的。
e.具体行政行为明显不当的。
(4)被申请人不按照本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
3)行政行为的强制性。
4)行政行为的无偿性。
5)行政行为的服务性。
二、论述题
论述题
答案
论述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及法律后果。
(1)行政行为具有下列情形即为可撤销的行政行为:①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行政行为合法要件有三个:即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缺损其一,即为可撤销的行政行为。②行政行为不适当。所谓不适当即指行政行为有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不合乎风俗习惯等情形;
A.执行力B.公定力
C.确定力D.拘束力
B
行政指导对行政相对人而言( )。
A.不具有强制力B.部分有强制力
C.无法律意义D.是否具有强制力取决于具体情况
A
(1)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权时,享有与行政机关相同的行政主体地位;
(2)被授权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权,并由其本身就行使职权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
(3)被授权组织在执行其本身的职能(非行政职能)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
1)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
2)对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的复议申请。
3)不能够提起行政复议的事项。
行政合同的原则。
行政合同的原则。
(一)公开竞争原则
1、订立行政合同要求行政主体事先表示订立合同的意向及公布合同内容。
2、行政合同在签订过程中要求行政主体平等地对待行政相对各方,让参与的各方有均等的机会展示自己的优势和实力。
5)行政法律实施过程就是行政程序与行政实体的统一过程。
行政处罚的原则。
行政处罚的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
(2)合理处罚原则
(3)处罚公开原则
(4)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5)保障相对人权利的原则
(6)一事不再罚的原
行政处罚的种类。
1)人身罚
2)财产罚
3)行为罚
4)申诫罚
行政复议的范围。
行政复议的范围:
(2)行政行为被撤销即产生如下法律后果:①行政行为通常自撤销之日起失去法律效力;②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行政主体过锗引起,而依社会公益的需要又必须使撤销效力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那末,由此造成相对人的一切实际损失应由行政主体予以赔偿;③如果行政行为的撤销是因相对人的过错或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共同过错所引起的,撤销效力通常应追溯到行为作出之日,相对人应对自己的过错负责。
A.上级行政机关对其所属下级行政机关有关请示、报告事项的审批
B.对有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事项的审批
C.对律师执业资格的审批
D.对某企业设立事项的审批
A
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行政主体,也称为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B.行政主体就是指行政机关
C.行政主体包括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D.企业可以对职工进行奖惩,因此,企业也是行政主体
C
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
A.某公民与某公司签订买卖合同
B.某市政府与某公司签订办公设备安装合同
C.某卫生防疫部门对某酒店卫生状况提出警告
D.某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对小区进行消防检查
C
下列属于政府职能部门派出机构的是( )。
A.公安派出所B.地区行政公署
C.区公所D.街道办事处
A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4)一般不溯及既往。
简述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
具体行政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
(1)行为主体享有行政职权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行为主体有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3)行为产生了法律效果;
(4)行为已经作出并为相对人知晓。
简述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
行政法律责任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1)根据责任主体的不同,可将行政法律责任分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法律责任、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法律责任和行政相对人的行政法律责任。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
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C
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
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
C
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后,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法律效力,这是行政行为的( )。
试Hale Waihona Puke 行政合理原则。合理行政原则又称公正、公平原则,它要求行使行政权力应当客观、适度,符合理性。
其具体含义包括:
1、行使行政权力的动机应当符合法律授予该权力的宗旨。
2、行使权力的行为应当建立在正当考虑基础上。
3、行使权力的内容和结果应当公平、适度,合理情理,具有可行性。
4、违反合理行政原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根据行政法律责任的功能与目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惩罚性行政法律责任和补偿性行政法律责任
(3)根据行政法律责任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财产性责任与非财产性责任。
(4)根据确认并追究行政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权力机关确认的行政法律责任、行政机关确认的行政法律责任和司法机关确认的行政法律责任。
(1)行为主体合法。
(2)行为权限合法。
(3)行为内容合法。
(4)行为程序合法。
(5)行为形式合法。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征。
(1)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的行为。
(2)具体行政行为作用对象是特定的,即行政行为的相对人。
(3)具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
(4)具体行政行为一般是要式行为,按照法定程序以特定的形式作出。
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违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摊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者赔偿相应的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