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情分析课标要求知道元素的含义,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意义。
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学习内容“元素”是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第三课题的内容,主要包括元素的概念、地壳中元素的分布、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等。
学习本节课之前,教材已经介绍了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学生熟悉的物质,并给出了对应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和“化学符号”。
,通过水的电解及其微观模型示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了对物质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证实了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元素用于表示物质的宏观组成,元素符号是元素的符号化表示,是最基础的化学用语,是后续学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对整个初中化学的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现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时装元素”、“音乐元素”等等,所以学生对于“元素”并不陌生。
在其他学科以及生活经验中接触到食品、饮品和药品的标签等等,都使学生对元素一词和元素符号有一定的认识。
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构成物质的几种微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原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再分”等知识。
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但组成物质世界的元素究竟是什么?社会上广泛使用的元素和化学上使用的元素含义是否相同?对此类问题,学生还是比较模糊的。
甚至是错误的。
因此,本节课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引领学生建构真正意义上的元素概念,从化学视角认识元素,并使元素符号化,帮助学生建立对物质的“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的思维方式学习目标知识技能知道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过程方法通过分子模型的拆分和原子的的重新归类,建立元素的概念。
通过对元素名片信息的探究,认识元素的名称和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情感态度通过探究的过程养成科学的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策略重点难点重点:知道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难点:元素的简单分类方式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室、分子模型、元素扑克牌(元素名片)评价方案设计【测评内容】1.播放:葡萄糖酸钙口服液广告。
提问:广告中的钙、锌、铁指的是什么?【评价方式】1.学生观看视频,在熟悉的广告画面中,积极投入、认真思考,回答问题,教师评价【练习内容】一、元素 1、拆分模型,重新归类元素的定义:2、水通电微观示意图 教学 流程 结构课前检测课堂练测视频广告 分子模型 元素扑克牌 元素知识 提出问题 元素应用 符号建立 概念形成我来看 我来拆 我来玩 我来用(1)氢元素和氧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2)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哪两种元素组成?(3)原子可以用数量来计量,元素能否用数量计量?能否说2个氢元素二、元素符号1、观察20个元素名片,回答:从名片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通过对比,可以获得元素符号书写有什么要求?根据元素的偏旁,你能对元素进行初步分类吗?2、2个氧原子:_____ O2:_____用模型表示3O:_____三:物质分类水:H2O 镁:Mg 氧气:O2 氢气:H2二氧化碳:CO2 氯化钠: NaCl【评价方式】学生完成学案,教师利用平板,对若干小组完成的结果进行投影,师生共同评价各小组完成的情况。
课后练测【测评内容】一、填空题1、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碘盐”等物品,这里的“氟”、“碘”指的是()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2、不同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核外电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3、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 铁B. 锌C. 钾D. 钙4、下列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书写都正确的是()A.锌ZnB.硅SiC.氯ClD.贡Hg5、在元素周期表中,不能直接获取的信息是()A.原子序数 B.元素符号C.元素 D.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二、用化学符号或中文名称表示(1)磷元素_____(2)镁元素:_____(3)4个硫原子_____(4)1个铜原子_____(5)n个氖原子_____(6)2Cl_____三、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1)H(2)2H(3)5Ag(4)N四、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填序号)①洁净的空气②二氧化碳③高锰酸钾④铜⑤自来水⑥硫燃烧后的生成物⑦液氧⑧电解水后的生成物.【评价方式】教师课后进行评价,下节课评讲教学过程设计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广告。
提问:广告中的钙、锌、铁指的是什么?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一起学习“元素”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视频广告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顺理成章的导入课题学与教的活动【活动一:拆分模型,形成概念】教师展示图片:飞机模型、楼盘模型、帆船模型、细胞模型,引导学生建立模型意识。
大家的桌面上也有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的模型:水分子、杨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氢分子、甲烷分子、氨分子,你能通过拆分这些分子模型对原子进行重新归类吗?学生兴趣高涨,情绪活跃。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子拆分教师讲解:科学家们把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一类原子,水、氢气、甲烷、氨气等分子中所含的氢原子,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原子,该类原子核内的质子数都是1;水、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原子,该类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
同一类原子有何共同点?学生回答:它们核内质子数相同。
此时教师引导:化学上把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叫做元素,你能说说什么是元素吗?学生概括出元素的含义: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实物模型过渡到学生学习使用的分子模型,学生通过拆分分子模型,对原子进行重新归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为元素概念的建立,做好知识铺垫。
整个过程抓住学生的知识生长点,层层递进,步步设问,学习思路清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对“元素”概念的建构。
【活动二:温故知新,深化理解】教师展示:水通电分解为氢气和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学生观察图片,看到水分子分解后的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集合”到一块,提高对“同一类”原子的认识,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教师讲解:水通电过程中,水分子分解后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若干个氢原子总称为元素,若干个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哪两种元素组成?原子可以用数量来计量,元素能否用数量计量?能否说2个氢元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思考和交流,完成学案相应问题。
针对小组完成学案的结果,教师进行校正和讲解师生共同得出结论:从微观视角看,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从宏观角度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的核内质子数不同;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不能用数量来计量。
设计意图利用微观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含义,化说教为感知,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感知原子核元素的关系,加深对元素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更加明确地认识到不同元素之间的根本区别,同时让学生学会从宏观、微观两个视角对物质进行描述。
【活动三:展示图表,初步应用】教师展示:”地壳中元素含量的饼状图”,”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及含量”资料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体会元素组成物质。
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进一步理解元素的含义,初步认识元素用于表示物质的物质,感知元素的有限性和元素形成物质的多样性。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地壳中的元素分布图、生物细胞中元素资料卡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种类繁多、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都是由百余种的基本成分——元素组成的。
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元素观。
地壳中元素含量的不均衡,要求人类要树立资源保护意识,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生物细胞中的元素组成,使学生认识到元素体系的平衡,体会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性。
【活动四:创设情境,引入符号】教师展示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建立符号语言,感悟化学语言符号化的智慧,体验元素符号语言,感悟化学语言符号化的智慧,体验元素符号的抽象、简约、凝练等特点。
学生对图片饶有兴趣,观察图片并思考,由此形成认知冲突,感知同意“化学语言”使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了便于交流和区分,国际上规定每种元素都采用同意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建立了模型与符号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化学中可以用一个院子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元素符号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请精装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认识到建立一套通用的符号语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元素符号的引入,铺好路,搭好桥。
对元素符号意义的学习,教师并没有让学生勾勾画画,写写背背,而是通过知识的上挂下联,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归纳完成,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活动五:展示名片,挖掘内涵】“元素符号是元素的一张名片,透过这张名片,能够获得很多信息,同学们课桌上,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很多元素的名片,请利用给出的名片完成下列问题”:(1)从名片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通过对比,可以获得元素符号的书写有什么要求?(3)根据元素的偏旁,你能对元素进行初步分类吗?学生观察、思考并获取信息:对卡片中的汉字大家都认识,首先捕捉这个信息,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等等。
针对学生的答案,全班进行讨论,教师进行指导、教正,师生进行小结:(1)名片由四部分组成,每部分分别提供不同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不同,元素的名称不同。
(2)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1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2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1个字母大写,第2个字母小写。
(3)元素的分类: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偏旁,可将元素简单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设计意图对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元素的简单分类等知识,教师没有泛泛而讲,而是让学生自学、感悟,化说教为引导,化告知为感知,培养学生的信息挖掘能力和自学能力。
【活动六:问题引导,知识拓展】为进一步明确元素和原子之间的区别和练习,拓展元素符号的应用范围,教师提出问题:元素符号可用来表示某元素的1个原子,如“O”表示1个氧原子,2个氧原子怎么表示?你能用模型描述符号“3O”吗?学生尝试练习,画出模型教师讲解:利用图示表示2O和O2的根本区别,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明确了连在一起和不连载仪器的不同意义,修改错误画法,正确画出“3O”微观模型。
构建符号的意义,实现微观模型符号化。
设计意图通过元素符号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多个原子表示方法的思考,架起微观与宏观练习的桥梁,做到化学符号模型化,化学模型符号化,实现模型、符号的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