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完整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分子和原子(二课时)(第15教案)教者童曜辉授课时间9月17日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教具学具准备】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2、讲授新课:[实验3-2]品红溶于水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

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

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一、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和基本性质(板书)出示:图3-2和图3-3说明:这两幅图都证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

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性提问:我们能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看到分子吗那怎样才能看到分子呢讲解:用肉眼或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与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与地球相比。

分子虽然很小但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结论1:分子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探究活动1:操作:1、在试管中加入蒸镏水,再加入酚酞试液现象:溶液仍为无色操作:2、在试管中加入浓氨水,再加入酚酞试液现象:溶液变为红色操作:3、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观察12分钟。

现象: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

结论2、分子在做不停的运动。

处于永恒的运动中,温度越高,运动的速度越快。

解释:(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2)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活动探究2、酒精与水混合操作:用100毫升的量筒分别量取100毫升水和酒精,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200毫升?现象: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毫升。

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释:(1)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2)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3)夏天自行车的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4)铁路上的铁轨之间为什么留些空隙?练习作业:学法【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第16教案)教者童曜辉授课时间9月18日1、复习旧识:氨气、水、糖等物质都是由什么微粒构成?2、情景引入:提问:分子是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能不能再分割如果能分割,那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回答:分子不是最小的粒子,分子由原子构成的。

展示:水分子、氧气分子,氢气分子的模型。

3、讲授新课:二、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板书)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试分析在这个反应中。

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学生讨论,选择学生代表来陈述讨论结果]讲解:1、分子的观点(板书)提问:物理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回答:物理变化的实质是没有新物质产生,发生变化的只是物质的状态和形状。

追问:这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回答: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小结:可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板书)提问: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什么在这些变化中分子本身有没有变化回答:略小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其他的物质的分子。

讨论:那么,根据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的特征,我们应如何给分子下一个定义?小结:由此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板书:分子的概念2、原子的观点(板书)展示:水分子分解的微观实质。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发生变化,只是重新组合。

展示:氧化汞分解示意图。

结论1: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而原子没有发生变化。

结论2: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结论3: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原子新分子思考: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那分子是不是一定比原子大?讲解:尽管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但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

只有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才比原子大。

但毫无关系的分子和原子,则无法说谁大谁小。

小结:1、物质是由原子、分子等粒子构成的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成分子。

练习:学法:【教学反思】课题2原子的构成(四课时)(第17教案)教者童曜辉授课时间9月19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

离子的形成过程、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离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课堂讨论法。

多媒体教学与发现探究。

重新组合 分裂【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组织学生查找有关原子弹的资料情景导入:同学们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们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动画回顾讨论: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启发: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

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屏幕显示: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的图片学生交流:汇报有关原子弹的资料学生归纳:原子弹是通过原子裂变释放出巨大能量而制造出来的。

讲解: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讲解并板书:一、原子的构成屏幕演示:原子的构成的动画(2份动画)讲解:根据刚才的动画演示,我们可以看到原子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指导阅读:请同学们看书69页第一段,想象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发言:原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我的手上有无数个原子;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间很大;电子绕核做高速运动……教师引导:原子核很小,科学家经过研究证明原子核还可以再分,在动画中已经显示出来了,大家再仔细观察原子核的构成。

屏幕演示:重放动画1、2学生归纳:原子的构成质子(+)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教师讲解并板书: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68页表4-1,通过这个表格,能否猜想一下原子核的带电情况?学生看书讨论:学生回答:原子核带正电,并说明理由。

(其他人补充)教师启发: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那么原子显不显电性呢?屏幕出示:课本68页表4-2学生讨论回答:1、氢原子核内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2、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和核外电子都相等;3、所有原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都相等;4、原子不显电性;有的原子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有的不相等;5、不同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教师归纳:大家总结的很好!对于原子来讲,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不显电性。

练习:学法第二课时(第18教案)教者童曜辉授课时间9月20日情景导入:提问:1、你对电子有何认识?2、你对电子还想了解什么?问题:电子很小,运动的空间又这样特殊,它的运动与普通物体的运动有何不同,有什么特点你猜想下电子会怎样运动猜想:1、电子绕核运动。

2、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3、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4、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验证:从课本上寻找资料,从网上查找资料。

出示:从网上下载的电子形成模型。

讲解:二、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电子层数:一、二、三、四、五、六、七离核距离:由近远能量高低:由低高出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提问: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能看出什么(即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了什么知识)说明: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简洁、方便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观察:课本图3-16,想一想:你发现什么规律?找一找: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这三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什么特点?你知道:稀有气体为什么曾经叫惰性气体这与它们的原子结构是否有关系你认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结构哪一部分有关?2、美国铱星公司(已破产)原计划发射77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通讯,其要发射的数目恰好与铱元素(Ir )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相等。

下列关于铱元素的各种说法中正确的()A 、铱原子的质子数为70B 、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7C 、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7D 、铱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小结:1、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的结构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

3、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的电子数目,跟元素的化学性质有密切关系。

练习:学法【教学反思】第三课时离子的形成(第19教案)教者童曜辉授课时间9月20日三、离子的形成(板书)出示钠原子与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简图,利用钠原子和氯原子最外电子层的结构特征讲解分析离子的概念、离子符号的涵义、离子和原子的比较。

小结: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2、离子的表示法——离子符号阳离子:H + Na +Mg 2+Al 3+NH 4+阴离子:Cl -、O 2-、S 2-、OH -、SO 42-、CO 32-、NO 3-3、离子符号的意义(数字2的意义)2离子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离子个数4、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