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

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

第十二篇麻醉常见并发症诊断的处理一、恶心、呕吐(一)主要原因1.病人因素(1)饱胃病人;(2)青年女性和儿童(3)肥胖病人;(4)术后给予阿片类药物;(5)以往麻醉后恶心、呕吐的病人;(6)患有晕动症的病人。

2.手术因素(1)腹腔镜手术;(2)五官科手术;(3)上消化道手术;(4)急诊手术;(5)妇科手术。

(二)预防1.择期手术病人术前禁食;2.术前免用阿片类药物;3.使用较少引起恶心、呕吐的全麻药物,如异丙酚;4.全麻诱导时避免胃胀气,如已经发生,应放置胃管,吸净胃内容物;5.椎管内麻醉时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治低血压;6.腹腔镜手术后应将腹腔内二氧化碳尽可能排放干净;7.预防性使用镇吐药;8.搬运病人时做到轻、快、稳。

(三)常用镇吐药(见PONV预防指南)二、气管插管并发症(一)插管时发生1.心血管反应高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心律失常2.损伤牙齿、齿龈、唇、舌、鼻腔、鼻咽和口咽、会厌、气管3.插管插管困难、导管插入食管、导管插入支气管4.其它危险低氧血症、支气管痉挛、反流误吸(二)导管原因1.导管固定不当导管成角、阻塞、导管与呼吸机接头脱落、导管脱出。

2.其它支气管痉挛、病人咬管、导管气囊漏气(三)拔管后发生1.早期并发症: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上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声带麻痹和咽痛等、杓状软骨脱位等。

2.晚期并发症鼻腔插管后菌血症、喉溃疡、气管狭窄。

(四)预防1.术前气道评估。

2.择期手术术前禁食,急诊手术前服用制酸剂。

3.插管前给氧。

4.使用大小恰当的气管导管。

5.插管前麻醉要有足够深度,避免浅麻醉。

必要时插管前使用艾司洛尔、拉贝洛尔和利多卡因等预防插管时心血管反应。

6.插管时做到轻快、准确,减少损伤。

有出血倾向的病人避免鼻腔插管。

气管导管外壁应涂抹润滑剂。

7.插管后仔细听诊两侧胸部,同时注意导管深度。

8.妥善固定气管导管。

固定后再次确定气管导管的位置。

9.气囊充气适度,避免气囊过度充气压迫气管。

10.拔管应严格掌握指征。

11.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应及时请耳鼻喉科医生会诊,如确实有杓状软骨脱位,应立即处理。

12.ICU的病人难以难受长时间口腔气管插管,需要长时间呼吸支持的病人可考虑气管造口。

三、寒战(一)原因1.低温。

2.术中使用吸入全麻药。

3.硬膜外阻滞后寒战,发生机制不明。

4.其它原因(需排除)感染、药物过敏、输血过敏等。

(二)预防1.预防术中、术后低温液体加温、使用加温毯、吸入气体加温湿化。

2.减少吸入全麻药用量和吸入时间。

3.硬膜外阻滞时给局麻药加温(效果不确切)。

4.排除其它引起寒战的原因。

(三)处理1.给病人保温。

2.吸氧。

3.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和氧饱和度。

4.静脉注射小剂量哌替啶(12.5~25 mg)。

四、呕吐、反流和误吸(Mendelson’s syndrome)当吸入胃内容物>25 ml(或0.4 ml/kg体重),且胃内容物pH < 2.5,或胃内容物为固体时,可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引起反流误吸综合征。

(一)发生原因1.食管下段抗反流作用减退如食管裂孔疝或以往食管手术的病人。

2.饱胃病人如产妇、肥胖病人、急诊病人、肠梗阻和上消化道出血病人。

3.胃动力减退如服用阿片类药物后。

4.喉反射迟钝或消失如病人意识不清或喉头局麻后咽喉部麻痹。

5.面罩供氧效果不佳引起胃扩张。

6.环状软骨压迫效果不佳。

7.插管困难或气管导管插入食管。

(二)预防1.预防措施(1)术前禁食;(2)口服非固体制酸剂,如0.3M枸橼酸钠30 ml;(3)H2受体阻断药(西咪替丁400 mg静脉注射)术前口服或静脉注射;(4)静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加快胃排空;(5)放置胃管,吸净胃内容物后拔除胃管。

2.有反流误吸危险的病人尽可能在局部麻醉下手术。

3.术中应避免抑制清醒病人的咽喉反射、4.如必须在全麻下手术(1)首先放置胃管,将胃内容物吸净后拔除(2)采用快速诱导插管方法(3)入睡后即压迫环状软骨,直至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气囊充气完毕(4)术毕应等待病人完全清醒,咽喉反射活跃方能拔管(三)临床表现1.喉镜置入咽喉部可见大量呕吐物。

2.插管后气道压力高,有支气管痉挛并闻及哮鸣音,两肺通气不良。

3.气管导管内吸出胃内容物。

4.胸部X线摄片肺部浸润性病变、ARDS、肺不张,一侧支气管被固体食物堵塞后全肺不张、萎陷。

(四)处理1.喉镜置入时发现反流、误吸后,立即插管,并经气管导管用生理盐水冲洗、吸引,随后正压通气。

2.如出现低氧血症,提高吸入氧浓度,并加PEEP。

3.择期手术应推迟进行。

4.如吸入物中有固体成分,可立即行纤维支气管镜吸引。

5.支持治疗包括:维持循环稳定,补液,扩张支气管,胸部理疗。

应定期复查动脉血气和X线胸片。

6.静脉注射抗生素。

7.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

五、支气管痉挛(一)原因1.哮喘。

2.COPD。

3.气道受到刺激化学刺激如吸入胃液等,机械刺激如浅麻醉时插入气管导管,物理刺激如温度变化等。

4.静脉注射药物引起组胺释放的药物如箭毒、阿曲库铵和吗啡等,均可诱发支气管痉挛, 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静注也可诱发支气管痉挛。

(二)临床表现1.肺顺应性下降表现为气道峰压高、肺泡通气量小。

麻醉后的病人肺通气困难。

2.呼气时间延长,伴有哮鸣音。

3.胸廓活动幅度下降。

4.氧饱和度下降,病人出现紫绀。

5.交感兴奋,表现为出汗、高血压、心动过速、快速性心律失常。

6.清醒病人烦躁不安、躁动。

(三)鉴别诊断1.气管导管位置不当如导管触及气管隆突或插入支气管,导管被血液、分泌物、异物等堵塞,导管打折等。

2.吸入胃内容物。

3.各种原因的肺水肿。

4.气胸。

5.药物或输血过敏反应。

6.空气或羊水栓塞。

(四)处理1.首先进行鉴别诊断,排除其它各种困难的原因,在明确病人是支气管痉挛后应及时处理。

2.吸氧。

3.调整气管导管位置,吸除导管和气管内痰液和各种异物。

4.增加麻醉深度,可吸入安氟醚、异氟醚或氟烷;也可静脉注射氯胺酮(50~100 mg)、异丙酚或硫喷妥钠。

5.保持吸入气温暖,气道湿润。

6.药物治疗(1)扩张支气管可通过气管导管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胆碱能受体阻断药爱喘乐;(2)静脉滴注小剂量肾上腺素(0.25~1 μg/min);(3)静脉注射氨茶碱5 mg/kg,继之0.6 mg/kg/hr静脉滴注;(4)每4小时静脉注射琥珀酰氢化可的松100 mg或甲基强的松龙30~60 mg 。

六、苏醒延迟(一)原因1.药物原因术前用药或麻醉药物(包括静脉和吸入全麻药、麻醉性镇痛药、肌松药)过量。

2.低温。

3.代谢和内分泌因素(1)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和酸中毒(2)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钾、低钠、低钙和高镁(3)血浆渗透压增高或降低(4)高血糖或低血糖(5)肝性脑病或肾性脑病4.神经系统原因(1)脑水肿、脑出血,颅内高压(2)脑血管意外(3)缺氧性脑病(二)处理1.一般支持(1)检查生命体征和氧饱和度;(2)持续吸氧;(3)呼吸支持,必要时重新气管插管;(4)有指征的病人输血、补液或静脉输注强心药。

2.检查神经肌肉阻滞情况(1)使用神经刺激器检查肌松作用(2)必要时静注肌松药拮抗剂3.检查术中用药情况,包括剂量,最后给药时间及给药后的反应4.神经系统检查,包括瞳孔、反射、病人对刺激的反应、肌力和腱反射等。

5.排除其它生化异常检查电解质、动脉血气和血糖、肝肾功能、血渗透压等6.拮抗麻醉药物的作用(1)麻醉性镇痛药:静注纳洛酮0.1 mg,直至总量0.4 mg,注意防止发生躁动、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和肺水肿;(2)苯二氮卓类:静注flumazenil(安易醒)7.其它治疗用药(1)低血糖:5%GW液静脉滴注;(2)高血糖:生理盐水+胰岛素静脉滴注;(3)血浆渗透压增高: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同时静脉注射速尿。

七、低血压不论低血压由何种原因引起,其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外乎:心肌收缩力下降,外周阻力下降,血容量不足导致回心血量减少或心律紊乱。

(一)原因1.药物原因(1)麻药过量(2)药物过敏(3)用药错误2.麻醉技术(1)椎管内麻醉(2)控制性降压(3)使用IPPV或PEEP后胸腔压力增加3.血液因素(1)低血容量(2)输血后过敏反应4.病人体位改变5.外科操作影响(1)牵拉内脏、腹腔探查(2)腹腔拉钩或纱布垫填塞(3)人工气腹(4)快速开放主动脉阻断6.心脏原因(1)急性心衰,肺水肿(2)急性心梗(3)心包填塞(4)肺栓塞7.呼吸原因(1)低氧血症(2)张力性气胸8.休克(1)感染中毒性休克(2)低血容量性休克(3)心源性休克(二)处理1.检查生命体征,重复测量血压,观察皮肤颜色,证实低血压的诊断2.检查ECG、SpO2、PetCO2和CVP3.检查外科创面,核对出血量,注意外科操作4.检查麻醉机、呼吸回路和监护系统;手控呼吸,纯氧通气,同时听诊胸部,排除气胸、支气管痉挛、心包填塞和肺水肿5.扩充血容量:合理使用晶体液和胶体液6.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物(1)麻黄碱5~10 mg静脉注射(2)苯福林0.1~0.2 mg静脉注射(3)多巴胺3~10 g/kg/min静脉滴注(4)肾上腺素0.1 mg静脉注射,必要时重复给药。

八、高血压(一)原因1.病人有原发性高血压2.麻醉过浅3.缺氧、二氧化碳潴留4.液体过量5.药物的作用,如氯胺酮、潘库溴铵等6.颅内压增高7.内分泌紊乱,如嗜铬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8.药物相互作用,如哌替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二)临床表现1.血压增高> 基础值20%2.交感神经兴奋症状,瞳孔散大、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出汗3.继发其它器官的功能紊乱(1)意识改变(2)心肌缺血或心肌梗塞(3)心律失常(4)急性心衰,肺水肿(三)处理1.确保良好的通气和氧供,检查麻醉机和呼吸回路,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2.评估麻醉深度,如麻醉过浅,增加吸入全麻药或麻醉性镇痛药。

如病人膀胱膨胀,应及时导尿,排空尿液;3.检查输血、补液情况,若液体过量,应静脉注射速尿,并限制输液量;4.降低颅内压,静脉滴注甘露醇0.5~1 g/kg;5.若为原发性高血压,应开始药物治疗(1)β受体阻断药,常用拉贝洛尔0.1~0.2 mg/kg IV、艾司洛尔0.5~1 mg/kg IV或普萘洛尔0.5~1 mg IV,必要时可追加;(2)血管扩张药:肼屈嗪(肼苯哒嗪)5 mg IV,可重复追加;硝普钠或硝酸甘油0.1~0.5 μg/kg/min静脉滴注,并根据血压调节滴注速率;(3)钙拮抗药:尼卡地平(佩尔地平)0.5~0.6 μg/kg IV,然后一0.5 μg/kg/min静脉滴注,按血压变化调节用量;硝苯地平10 mg IV或舌下给药;维拉帕米2.5 mg IV,可重复追加6.术后继续抗高血压治疗,预防心、脑并发症九、少尿术中尿量小于0.5 ml/kg/hr即为少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