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数学教案-平方差公式

八年级数学教案-平方差公式

年级 八年级 课题 平方差公式 课型 新授
教学媒体 多 媒 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了解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过程 方法 经历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过程,体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感受利用归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情感 态度 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在公式的学习及运用中积累解题的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平方差公式及其结构特征;会运用此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情境引入 提问: 南开翔宇学校学生实践基地有一块边长为30米的正方形实验田,现要在实验田中开设一块边长为5米的正方形观测台,现要在实验田播种,请问正方形实验田的播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二、探究新知 1.计算下列各式,看看你是否有所发现? ⑴ ()()33-+x x = = ; ⑵ ()()22-+m m = = ; ⑶ ()()11-+x x = = __ ; 2.找出上题式子中具有的共同特征,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猜想:(a+b )(a-b )=?
你能通过计算(a+b )(a-b ),说明猜想的合理性吗? 解:(a+b )(a-b )=a 2
-ab+ ab-b 2
=a 2
-b 2
4.你能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吗?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
认真思考大胆回答。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观察、分析这组题目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结果,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小组讨论) 学生总结:(1)计算的结果都是两项的平方差,与以往两项乘以两项的结果大多是三项或四项不同;(2)这些两项乘
以两项中,有一项是
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一是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二是为说明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做好铺垫.
在教学中以一组相关联但又有区别的题目为载体,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每个算式的特点、结果的特点, 挖掘题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注意:
左边 右

结构特征 (a+b )(a-b ) = a 2 - b 2
相同项 相反项 相同项2
- 相反项2
[a 与a] [b 与-b] = a 2 - b 2
5.运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列乘法的运算结果:
⑴()()=-+b a b a ;
②()()=-+b a b a 3232___________.
6.平方差公式:()()22b a b a b a -=-+
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注意:平方差公式中的a 和b 可以是数、字母,也可以是式;
只要是相同两个式的和乘以差,都等于平方差.
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 ()()2323-+x x ; (2)()b a a b -+2)2( (2) ()224)2)(2(2)2(b a b a b a b a a b -=-+=-+ 【解析】⑴中,要把x 3和2分别看成公式中的a 和b , 即:
(2) ()2
2
4)2)(2(2)2(b a b a b a b a a b -=-+=-+
第(2)题表面上看不符合公式特征,但实质上是符合公式特征的.
【点拨】在运用平方差公式时注意:⑴判断是否符合平方差
公式的结构特点,只有符公式结构的乘法才能运用公式简化运算,否则仍按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⑵能用公式的式子要先变形为()()b a b a -+的形式,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例2.下列多项式乘法中,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1)(x +1)(1+x );
(2)(21a +b )(b -2
1a ); (3)(-a +b )(a -b ); (4)(x 2-y )(x +y 2);
(5)(-a -b )(a -b ); 完全相同,另一项又是互为相反的;
(3)结果是两项的
平方差,并且是完
全相同项的平方减
去互为相反项的平
方。

部分学生板书解题,完成后,师生纠错。

学生先自主辨析,
再交流互补,不断
完善。

在交流中让学生归
纳平方差公式的特征:
(1)左边为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
(2)右边为两个数
的平方差.
学生回答,教师点
拨。

学生发现技巧,
灵活应用公式。

目间的共性发现规律,举三反一,猜想公式,让学生经历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体会归纳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揭示公式的结构特征,是学生理解公式、进而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让学生自主辨析、合作
交流、共同总结得以明晰,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
性,又为学生学习公式进行了学法指导,可谓“一箭双雕”. 通过一则平方
差公式简单的例题分析及应用,巩固了公式结构特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种一
(6)(c 2-d 2)(d 2+c 2
).
只有(2)、(5)、(6)能用平方差公式.因为(2)(2
1
a +
b )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
(b -2
1
a )利用加法交换律可得(2
1a +b )(b -2
1a )=(b +2
1a )
(b -21a ),表示b 与21
a 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符合平
方差公式的特点;(5)(-a -b )(a -b ),同样可利用加法交换律得(-a -b )(a -b )=(-b -a )(-b +a ),表示-b 与a 这两个数和与差的积,也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6)(c 2-d 2)(d 2+c 2)利用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得(c 2-d 2)(d 2+c 2)=(c 2+d 2)(c 2-d 2),表示c 2与d 2
这两个数和与差的积,同样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1)、(3)、(4)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因为表示的不是两个数的和与差的积的形式. 例3.计算
(1)102×98; (2)(y +2)(y -2)-(y -1)(y +5).
(3).若25,10022-=+=-y x y x ,则=-y x . (4).已知方程组⎪⎩
⎪⎨
⎧=-=+71437
43y x y x ,则22169y x -=_____.
三、课堂训练
1.基础练习:
)
)(())(())(()
)((b a b a b a b a a b b a b a b a ---+---+-++-
2,给出下列算式: 32-12 = 8 = 8×1; 52-32 = 16 = 8×2;
72-52 = 24 = 8×3; 92-72 = 32 = 8×4.
(1)观察上面一系列式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归纳何时
才能运用平方差公
式。

学生独立完成计
算,教师加以指导,并展示学生成果。

学生熟练准确的计
算,教师多从能力和情感上关注学
生。

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进行归纳,初步感受平方差公式.
只有符合公式要求的乘法,才能用公式简化计算,其余的乘法运算仍按乘法法则计算.
这是平方差公式的拓展例题
答案:连续两个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师生行为 分析及应用,使学生进一步 体会平方差公 设计意图 (2)用含n 的式子表示,即
(2n +1)2-(2n -1)2 = 8n (n 为正整数). (3)计算 20052-20032= 8016 , 此时n =1002.
四、小结归纳 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哪些收获?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哪些疑惑?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有哪些感受?
五、作业设计
1.计算 (1)(x +4)(x )﹦x 2
-16;
(2)( )(2a -3)﹦9-4a 2
. 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1)(32x -y )(32x +y );(2)(xy +1)(xy -1); (3)(2a -3b )(2a +3b );(4)(-2b +5)(-2b -5); (5)2008×2009; (6)(y +5)(y -1)-(y -2)(y +2).
学生用实例来说明所学的知识,教师加以补充。

式的结构特征,能进一步灵活运用乘法公式、法则进行计算
适时地总结,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深刻认识,同时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板 书 设 计
15.2.1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的意义 3、例题讲解
2、平方差公式的特点 4、学生练习
教学反思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