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及其借鉴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及其借鉴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 “若从孔子算起,中国士的传统已经有2500 年的历史,至今余韵未绝。”
• 中国传统的士,符合西方知识分子的概念。 • 美国历史学家霍夫斯塔(hofstadter) • 知识分子首先是以某种知识技能为职业的
人。其次,他们除了献身专业外,还必须 深切关怀国家、社会以至世界上一切有关 公共利害之事,具有独立、民主、批判创 造的特点。
也就是强调:要为国家民族献身的 精神。要先人后己,助人为乐,强 调个人对社会尽责,舍身取 义, 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
中国传统德育的途径
• 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西周时期:形成“学在官府”、“官守
思考:现在中国的“知识人”
在干什么?
• 1、在知识经济的幌子下,忙着把知识 变为经济、财富、利益。
• 2、大多信奉犬儒主义。没有社会责任 感,以投机取巧为能事。
• 3、已有部分人士开始觉醒。利用政府 提供的合法的政治舞台,关心公共利 益,关注民间疾苦,为弱势群体代言, 争取利益。
• 第四、在道德教育的途径上-----强调学 校.家庭和社会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
2、爱国主义———— 这是一个传统的 教育内容。从屈原、文天祥、顾炎武、 岳飞等,都是坚决抵抗外来侵略、英 勇不屈的爱国民族英雄。虽然,他们 的爱国表现为忠君。但在封建社会, 君和国是统一的,爱国不可能摆脱忠 君的历史形式。
3、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及其一贯的 思想,就是强调为社会、为民族、 为国家、为人民的整体主义思想。
• 第五、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注重教 化与修身的统一.
•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 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中国传统德育内容
• 1、立志———古人重视立志教育。 • 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
志也。
• 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 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他强调持志养气,存 养浩然之气。
第三.在德育目标上-----追求理 想人格。
• 中国文化的理想人格是圣人,而众趋 人格是士和君子。
圣人:指人聪明,通晓天地万物。是伦 理道德的化身。“人伦之至也”
如:尧、舜、禹、商、汤、文武、周公、 孔子
• 圣人高不可攀,故儒家推崇的德育目 标是“君子”。即“士”或知识分子。
• 孔子的理想人格:智仁勇,三 达德
的传统。 • “带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 “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 现代中国最典型知识分子有: 陈寅恪,梁漱溟,马寅初,顾 准,李敖。
章诒和\贺卫方: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 品质
• 独立,即不畏权势,不媚流俗。
• 自由,便是在研究与学习中以学术与知识 的本原为指向,不受任何非学术因素的干 扰。
• (三)倾向于把一切政治、社会问题 看成道德问题。
`
• (四)无论在思想上或生活上,这 个阶层的人都觉得他们有义务对一 切问题找出最后的逻辑的解答。
• (五)他们深信社会现状不合理, 应当加以改变。
• 邓拓:
• 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天地间 • 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 • 中国有世界最早的太学生运动: • 东汉,北宋、五四时期大学生抗议
• 至于兼容并包,在一定程度上正是独立与 自由的结果,它们内在地要求我们权,人人平等。
中国传统的改朝换代的特点
• “打天下”的阶段必须以边缘人为主 体——在士农工商之外的边缘人才肯 冒险革命。
• “治天下”时则必须把政治主体逐渐 转换到“士大夫”的身上。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资源及其借鉴
• 一.中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特 点
• 第一.在道德教育原则上-----强 调以育人为中心,德育至上,把 德育放在第一位。
`
• 第二、在德育的作用上------在我国 传统德育思想中,儒家主张用道德 礼仪教育人民,把道德教化视为治 国之根本。这就是德政思想。主张 德 教与刑罚必须相辅而行。“德 主刑辅” 。
外国知识分子有三层含义:
• 一、社会的良心。 • 二、智慧的传播者。 • 三、对真理和神圣的“亵渎”与怀
疑者。
以色列的康菲诺把知识分子的
特征归结为五点:
• (一)对于公共利益的一切问题—— 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政治方面--都抱有深切的关怀。
• (二)这个阶层常有一种罪恶感,因 此认为国家之事,以及上述各种问题 的解决,都是他们个人的责任。
王觀堂先生挽词序 作者:陈寅恪
• 中國文化之定義,具于白虎通三綱六紀之說其意 義爲抽象理想最高之境,猶希臘柏拉圖所謂Idea 者。若以君臣之綱言之,君爲李煜亦期之以劉秀; 以朋友之紀言之,友爲酈寄亦待之以鮑叔。其所 殉之道,與所成之仁,均爲抽象理想之通性,而 非具體之一人一事。夫綱紀本理想抽象之物,然 不能不有所依託,以爲具體表現之用;其所依託 以表現者,實爲有形之社會制度,而經濟制度尤 其最要者。故所依託者不變易,則依託者亦得因 以保存。
• 君子不仅要讲求个人的道德完善 (立德),而且要参与天地之间, 济世救民。
• “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立功)。 • 荀子:“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
位则美俗。” • “三不朽”即立言、立德、立功。
`
•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孟子: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君子的人格内涵
• 首先,必须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严于律己,
宽于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道德规范与物质利益上:重义轻 利;二者发生矛盾时,舍生取义, 杀身成仁。君子忧道不忧贫,谋道 不谋食。
其次,要有强烈的入世精神。
• 国民党一党专政后,开始与知识分子 疏离。中下层干部出现“光棍化”、 流氓化。
• 共产党在夺取政权之后,受“贫雇农 打江山坐江山”思想的影响,也有过 类似的现象,工农干部轻视知识、轻 视人才(军工除外),知识分子具有 原罪,所以反右派和文革时期,知识 分子被受摧残。
• 邓小平要干部队伍的知识化、革命化、 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