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的含义


3、学校 4、同辈群体(概念掌握与理
解)
5、大众传播媒介 6、计算机网络
社会化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
一)强调的观点
1、强调本我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2、强调生理基础与情感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二)本我、自我、超我(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1、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其成分是与生惧来的,,包括一些 本我: 本我 本能的出动,以性的出动和侵犯出动为主。受“唯乐原则”支配,行为 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 2、自我 自我:本我与周围现实世界相互接触,在适应现实环境中形成的,受 自我 “现实原则”的支配 3、超我: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 超我: 超我 的结果,即“良心”和“理性”
第三章 社会化
社会化的含义: 社会化的含义:
指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 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 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 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的两个任务: 社会化的两个任务
一是个体知晓社会或群 体对自己有哪些期待, 有哪些规范;二是个体 逐步适应社会,遵守社 会的行为规范。
社会化的历程
儿童期社会化: 儿童期社会化:通过接触母亲、接触家庭接触社会 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 青春期与青年期社会化:从未成年走向成年,以预期社

性别角色社会化:指个人 性别角色社会化:
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 性别角色的过程,性别角色 社会化是随文化而变化的。
影响人的社会化的因素
遗传因素(“龙生龙,凤
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社会环境因素
1、社会文化 2、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父母教养方式(宠爱型、放任型、专 制型、民主型)和家庭氛围尤为重要
会化的形式出现,为未来社会角色作准备。
成人期社会化:角色定位逐渐准确,生活事业趋于稳定, 成人期社会化:
生理心理更加成熟。老年期的再调试、再完善、再适应、再回归、 再认识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继续社会化指个体要适 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继续社会化
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要继续学习知识、价值 观念和行为规范。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指有意改变原有的价值 再社会化 观念与行为模式,建立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过 程。分强制性和非强制性两种
总之, 总之,社会化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
社会化的内容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一般社会化
的核心,其目的是将个体训练和 培养成为遵守政府规定,服从国 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利,承担应 尽义务,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 民。
道德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是将特定社
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逐渐内 化的过程,它表现为三个方 面:关心他人,对道德问题 作出判断,付住诸行动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论
1、信任与不信任(0-1岁) 2、自主与怀疑和羞怯(2-3岁) 3、首创性与内疚性(4-5岁) 4、勤奋与自卑(6-11岁) 5、角色同意与混乱(12-18岁) 6、亲近与孤立(青壮年期) 7、创造力感与停滞感(壮年期) 8、自我完美感与悲观失望感 (老年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