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选)社会化及自我概念

(优选)社会化及自我概念


5~7 13~15 19~22 26~32 35~40 51~55 60~65 70~75
比聪明、学才艺 比中考(中学) 比女友(大学) 比老婆 比事业 比钱 比声望 比健康
生涯彩虹图
二、社会化的内容
从个体的基本活动来看
技能社会化: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
法律社会化: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观念社会化: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
五、社会化的途径
社会教化
– 家庭 – 学校 – 同辈群体 – 大众传播
个体内化
家庭的社会教化功能
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群体。家 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和侧面。
关于家庭影响的研究
➢父母态度 ➢ 家庭的教育方式
父母态度
支配
西蒙兹认为,父 母与孩子之间有两个 基本要素,一是接 受—拒绝,二是支 配—服从。
这两种基本要素 都程度不同地存在于 父母与孩子的相互作 用中,可以组成二维 坐标系统。
拒绝
残忍
溺爱
O
无视
放任
服从
接受
家庭的教育方式
教育方式
民主的 权威、独断的
放纵、溺爱的
教育方式下孩子的表现
谦虚、有礼貌、待人亲 切、诚恳
恐惧、缺乏自信心、说谎自卫, 变得既怯懦又不诚实,性情不稳 定,也可能打架成性,性情暴躁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道德行为也表现在能否抗拒诱惑方 面,对诱惑的抗拒也可以通过榜样的影响加以学习和改变。
瓦尔特斯(R.H.Walters,1963)的实验:他将5岁儿童分为 三组,让其参观诱人的玩具,并告知不许玩。 ➢ 过程 榜样—奖励组:看电影,情景相同,小孩玩后,其母看见 大加赞赏并一起玩;榜样—批评组:看电影,情景相同,小孩玩 后,其母看见后批评;控制组:不看电影。然后让儿童单独呆在 房间里十五分钟。 ➢ 结果 第一组不顾禁令去玩,平均克制80秒;第二组平均克制7分 钟,有的15分钟;第三组平均克制了5分钟。 ➢ 结论 对诱惑的抗拒可以通过榜样、模仿而获得。
(优选)社会化及自我概念
第一节 社会化的一般概述
一、社会化的概念(以书上为主)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 程,是个体同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 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 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社会技能的过程。
从社会角度: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 从个体角度: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
柏姆称这些人为心理上的两性人。
12
她发现,“两性化”
者适应能力更强,面对
10
消极生活事件,心理上 抑 8
“中性化” 或 “两性 化” 者在抑郁量表上

量 表
6

得分更低。现代生活需 分 4
要我们同时具备男性和
2
女性的许多品质。 0
男子气者
女子气者
两性特质兼备者
性别角色的发展趋向: 差异减少,共性增加
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化的特征
社会强制性 个体能动性 终身持续性
– 早期社会化 – 继续社会化 – 再社会化(包括主动~ Nhomakorabea强制~)
再 社 会 化 过 程
个体的社会化贯穿于个体的一生
你正在比吗?
1~4 8~12 16~18 23~25 33~35 41~50 56~60 66~70 75
比可爱 比成绩(小学) 比高考(高中) 比学历(找工作) 比小孩 比房子 比儿媳妇 比子孙 比老...
政治社会化
国家形象阶段 抽象国家观念阶段 国家组织系统阶段
三、社会化的条件
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依附期越来越长,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接 受广泛的教育,学习生活技能、道德规范,学习 并获得社会角色。
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
四、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角色引导机制 社会比较机制 社会学习机制 亚社会认同机制
好吃懒做、生活不独立、胆小怯懦、 蛮横胡闹、自私自利、没礼貌、 缺乏独立
学校的社会教化功能
儿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对其社会化有着 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同学、校规校纪以及责 任、义务等因素的影响下,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教师的威信作用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ROSEHTHAL,R&TACOBSON,L,1968)
性别角色社会化
男性化特征:有攻击性、 有雄心、善分析、自信、 活跃、有竞争性、果断、 支配、坚强、独立、个 人主义、自我依靠、敢 于冒险
女性化特征:亲切、愉快、 孩子气、慈悲、讨好、 文雅、轻信、忠诚、敏 感、害羞、说话轻柔、 富有同情心、温柔、善 解人意、温暖、顺从
柏姆的调查结果
50%的人具有传统的男子气特质或女子气特质 ; 15%的人在异性特质上得高分; 35%的人是两性化的(Androgynous) ,在男子气和女子气项目上都得高分。
男性:强壮,豪爽、潇洒、勇敢、果断、幽默 (有责任心、事业有成、专一)
女性:温柔、贤淑、善良、善感、气质高雅、平 和(美丽、活泼、依赖)
共性:整洁、健康、开朗、热情、爱心、自信、 有上进心。
道德社会化
道德认知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 无奈的爱情考验
• 无奈的教育
.抗拒诱惑实验
言行一致实验
家长、教师对儿童的社会道德标准教化有两种:一是口头劝导;二 是在其面前展示自己的行为,哪个更重要?
米斯切尔(W.Mischel,1966)等人的实验。让儿童玩小型滚球游戏, 按一定规则将木球投入门内,投中得分,20分有奖。严守规则很难得分, 偷偷违反规则容易得分。 过程 将儿童分两组与成人一起玩。第一组成人言行一致,告诉儿童规 则并遵守规则;第二组成人言行不一,对儿童进行口头劝导而自己却当 其面违反规则。 结果 成人在场时,儿童都遵守规则,当成人离开后,第一组得奖人次 占总人次的1%左右,而第二组占50%以上。然后将两组儿童放在一起玩, 第一组也开始不遵守规则。 结论 要使儿童遵守规则,不仅要成人口头劝导,更重要的是成人的榜 样作用。
人生理想 角色社会化:培养社会角色
二、社会化的内容
从个体的生活领域来看
语言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从语 言社会化开始的, 全部社会化是以语 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语言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生物学概念 性别:心理学概念 性别角色:社会学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