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盾构施工应急预案

盾构施工应急预案

盾构施工应急预案目录一、施工概况 (1)1.1工程概况 (1)1.2工程地质概况 (1)1.3水文地质概况 (2)二、风险源设计 (4)2.1风险源概况 (4)2.2工程风险分级 (4)2.3处理措施 (5)三、应急准备工作 (7)3.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 (7)3.2应急准备及策划 (7)3.2.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 (7)3.2.2风险应急指挥部 (8)3.2.3指挥部成员职责 (9)3.2.4应急物资 (9)四、盾构施工风险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 (12)4.1盾构始发风险 (12)4.1.1预防措施 (12)4.1.2应急预案 (12)4.2盾构机非正常停机风险 (12)4.2.1预防措施 (12)4.2.2应急预案 (13)4.3地面塌陷风险 (13)4.3.1预防措施 (13)4.3.2应急预案 (14)4.4盾构机下穿地下管线风险 (14)4.4.1预防措施 (14)4.4.2应急预案 (14)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5)5.1下穿藻江河驳岸及藻江河 (15)5.2盾构侧穿樊家桥 (16)5.3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准备 (17)5.4火灾事故的应急准备与响应 (17)5.5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 (17)5.6触电事故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18)5.7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及事故的应急预案 (19)5.8防洪、防风措施 (19)5.9爆炸应急预案 (20)5.9.1爆炸的预防与准备 (20)5.9.2应急处理程序 (22)5.9.3后期处置 (25)六、应急准备 (26)6.1应急组织机构 (26)6.2应急组织人员职责 (26)6.3应急小组下设机构及职责 (26)6.3.1现场抢险救灾组 (26)6.4现场急救 (27)6.4.1创伤止血救护 (27)6.4.2手外伤急救 (27)6.4.3 骨折急救 (27)七、事故上报程序 (29)7.1信息报告程序 (29)7.2紧急情况发生的上报程序: (30)7.3应急抢险总结 (31)7.4应急抢险联系方式 (31)一、施工概况1.1工程概况1.2工程地质概况工程地质区间所处地层从上到下主要有:①1杂填土、③1粘土、③2粉质粘土、⑤1粉砂夹粉质粘土、⑤2粉砂、⑥2粉质粘土、⑦1粘质粉土⑦2粉质粘土。

各土层描述如下:①1填土:杂色,松散~密实,表层为杂填土,其下以粘性土为主,道路区域表层为混凝土地坪。

③2粘土:灰黄色~褐黄色,可塑~硬塑,含少量铁锰结核和高岭土。

无摇振反应,土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等,韧性高等。

中等压缩性。

液性指数平均值IL=0.27。

③3粉质粘土:灰黄色~黄色,可塑,含少量高岭土,夹薄层粉土。

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中等压缩性。

液性指数平均值IL=0.46。

⑤1粉砂夹粉质粘土:灰黄色,饱和,稍密~中密,含云母,颗粒组成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局部以粉土为主。

中等压缩性。

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k=15.5击。

⑤2粉砂:灰黄色,饱和,中密~密实,含云母,颗粒组成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局部砂土胶结呈板块状。

中等压缩性。

标贯实测击数平均值Nk=28.3击。

⑥2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和高岭土。

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中等压缩性。

液性指数平均值IL=0.49。

⑦1粘质粉土:灰色,软塑,含有机质,夹粉质粘土,局部呈可塑状态。

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有光泽,干强度高等,韧性高等。

高等~中等压缩性。

液性指数平均值IL=0.88。

⑦2粉质粘土:灰色,可塑,局部夹软塑状粘土。

无摇震反应,土面光滑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中等压缩性。

液性指数平均值IL=0.51。

1.3水文地质概况1、地表水藻江河,宽约62.2m,实测河水位高程约2.08m,最大水深约4.18m。

2、地下水1)上层滞水勘察期间测得的水位一般为2.90~3.50m,相应高程1.77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浅层地下水水位年变幅为0.5m。

2)承压水:分为第I层承压水和第II层承压水。

第I层承压水主要埋藏于⑤1、⑤2、⑤3、⑧2层砂土中,其主要补给源为湖水、运河水和长江水的侧向补给。

通过越流方式排泄,水量较丰富。

本次详勘期间在本区间联络通道区域布置了1个承压水观测孔,测得第⑤层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约为9.69m(相应标高约为-2.97m)第II层承压水主要埋藏于第⑨4、⑩1、(11)2层砂土中,主要通过侧向径流补给,曾经是常州地区工业用水抽汲的地下水,自2004年对第II层承压水禁采以后,该承压水水位逐渐回升,其水位年变化幅度很少。

3、防洪水位本区间所在区域为三类区,防洪水位标高为3.72m。

4、渗透性评价土层渗透性建议值表的腐蚀性基本与地下水的腐蚀性相同,可视同地下水对各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本工程结构所处环境类别为一般环境(II类)。

二、风险源设计2.1风险源概况为了保证隧道安全,各相关方须通力合作,采取有效的维护及应急措施,当量测中发现指标超限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及设计工程师,提供所有资料给有关人员或部门,认真仔细分析与查找原因,提出对策,采取可靠措施后方可施工,施工单位因参考以下风险点及相应风险等级和建议处理措施,结合自身施工技术水平对每个风险点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本次风险设计根据《初步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制定本工程风险点分级及对应处理措施,专家评审意见认为工程风险分级及处理措施可行。

风险等级分级标准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规范》(GB50652-2011)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损失对应分为四级。

本工程风险主要分为自身风险和环境风险1)自身风险: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⑤1粉砂夹粉土、⑤2粉砂、区间风险点主要存在于盾构始发到达、联络通道和泵房在砂层加固效果不好时出现坍塌,渗漏水;2)环境风险:区间出站后下穿原混凝土公司遗留基础,后隧道下穿藻江河与两侧驳岸,藻江河最大水深4.1m,区间侧穿樊家桥下部桩基,并沿辽河路行进。

隧道距亿达商务中心地下室水平距离11.37m~27.2m,距离腾龙苑小区基础水平距离约33.5m。

2.2工程风险分级2.3处理措施工程自身风险:1、采用加泥式土压平衡,优选最佳施工参数,保证开挖面稳定,加强同步压浆与必要的补压浆措施,地面沉降值控制在30mm以内,隆起值控制在10mm以内。

2、随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减少盾构的超挖和欠挖。

3、车站端头采用地面加固、联络通道在富水地层中采用冻结法加固,并加强监测。

4、在进出洞、联络通道范围设置注浆衬砌环,必要时后期注浆封堵止水。

5、盾构切口平衡压力的控制。

在盾构掘进前需根据覆土深度的变化、地质情况、河流情况等合理确定盾构切口处平衡压力,及时对设定平衡压力进行调整。

6、盾构推进控制1)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控制,一般情况下,每环的压浆量一般为大于建筑空隙的200%,并根据隧道及地面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动态调整。

2)加强盾尾油脂压注。

3)二次补压浆4)盾构机姿态控制,盾构推进及管片拼装时确保盾构不后退。

5)防止盾尾漏泥、漏水。

6)掘进中可根据监测和盾构自身参数,注入适当添加剂,以保持土质液塑状态,严格按注浆工艺进行壁后注浆,确保施工安全。

工程环境风险1、降低盾构推进速度,严格控制盾构的土压平衡、注浆量、注浆压力、出土量等参数。

2、加强日常管理和监测。

3、到达时,加强对桥梁结构及土体位移监测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进行信息化施工。

三、应急准备工作3.1应急预案的方针与目标贯彻"安全施工,人文施工,科技施工,绿色施工"的建设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针对本标段施工特点,慎重安排施工方案,加强施工安全控制,确保交通安全,施工安全及人身安全,特制定地铁施工应急预案。

该应急预案综合考虑施工作业面的施工条件及工程的施工特点,合理安排工期,充分考虑本地气候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生产安全顺利进行;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

3.2应急准备及策划3.2.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施工环境等情况,认真地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了识别和评价,制定了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

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所示:图3-1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3.2.2风险应急指挥部为保证盾构施工安全,一旦危险点出现险情,能够做到及时、迅速、有效抢险。

将险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将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特成立下穿风险源指挥部。

以项目经理为组长,以总工、生产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部长及工长为组员的风险应急指挥部。

指挥部成员施工期间24小时开机,接到警报后半小时内到达现场,按照应急措施处理。

并按照应急相应程序及时汇报。

3.2.3指挥部成员职责1.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项目部的突发事件的预防、处置负全面责任;2.对项目部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强调操作规程的重要性;3.一旦发生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组织抢救,采取措施,减少损失,确保人员安全。

4.立即分析险情发生的原因,马上确定抢险方案,并调集抢险队伍及抢险物资,同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5.根据抢险方案,抢险指挥小组由负责领导牵头进行任务分工,明确个单位和部门的职责;6.调集抢险物资和设备,运送到险情现场,组织抢险队到达现场;7.抢险指挥领导小组成员不得离开抢险现场,随时协调现场需要解决的问题;8.由专人负责指挥交通,做到不慌乱、有序的进行处理。

说明: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应急处理组织机构中相关人员如发生变动,由变动后重新担任此岗位的人员担任,并对其相应的职责负责。

3.2.4应急物资施工中考虑到因施工而引起站房及轨面的沉降,必须预先备足机械设备及应急物料以备不时之需。

应急物资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根据潜在事故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所需要的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等。

表3-1必备抢险设备、物资清单日常配备应可充电工作灯、防爆电筒、危险区域隔离警戒带、各类安全禁止警告、指令、提示标志牌、安全带安全绳、雨衣雨靴、编织袋、大锤、铁锹、气体检测试仪器等专用应急设备和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