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专科)专业综合实践环节教学改革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设计与社会实践,是一门统设必修课,5学分。
根据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本课程内容包括毕业设计和社会实践两项内容。
按照本课程教学进度的顺序,应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然后在其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而毕业设计任务可以是撰写工作项目方案、或撰写毕业论文两种形式,具体选择哪一种形式,由学生和学习中心老师自主选择决定。
下面将其具体内容和要求相应教学要求规定如下:一、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研究或实践活动,也可以由具体的办学单位组织进行一项模拟实践活动。
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它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
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培养目标。
各地开放大学应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和需要,积极建立和充分利用实习基地,为圆满完成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一)实践方式社会实践是培养、训练学生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以及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而且使学生通过对关键或焦点问题进行社会实践,圆满完成学习计划,实现教学目标。
本专业的社会实践提倡采用多种方式,从当前的实际出发,以下推荐三种方式:1.开展社会调查:由学生自主确定社会实践方向,报地方学院审核批准。
学生根据题目开展调查活动,应填写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含实习内容、过程记录与心得体会)。
2.参与实践活动:由地方学院或学生选定项目,报地方学院审核批准,学生根据该项目的安排到实习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并形成有关方案或成果。
具体活动内容可以是进行工作分析、制定人员招聘计划、或是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以及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活动。
3. 除上述方式外,还可以由学校组织参观、访问等多种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4. 建议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小组以2—3人为宜。
(二)实践内容参加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实践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社会管理实践必须具有专业特色,活动应当在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岗位分析、招聘、培训、考评、薪酬、保障、劳动合同等具体工作环节的范围内进行。
了解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和相关工作环节的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为方便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特指出以下方向以供参考(学生可以从中选择1项要掌握的和1个应了解的内容来实习):1.了解组织发展历程、现状规模、组织结构、生存环境,以及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2.了解组织章程、人员构成状况、现有的人事政策;3.了解组织的奖惩办法;4.掌握人员招聘的工作流程及相关工作方法;5.掌握人员培训的工作流程及相关工作方法;6.了解工作岗位的要求及相关分析;7. 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工作;8. 了解工资与福利构成及相关政策规定;9. 了解五险一金以及劳动保护条件等相关规定;10.了解晋升制度和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的相关规定;11.了解劳动合同范文和相应的国家法规及本单位的人事要求;1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技术,如WORD与EXCEL的运用、收集资料与人事档案归档等文员工作方法。
13.了解本组织的历史与文化;14.了解其它的人事管理工作,如干部考查、政审、写生平等其它工作。
(三)要求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
2.开展社会实践的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
学生向所在学校(各市级电大)提出申请,学校同意后,负责安排指导教师。
实践活动完成后,由学校组织评定成绩。
原则上,学生修满最低毕业学分的80%以上时再进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二周。
3. 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可自行列出活动提纲(包括实习单位和实习内容),作好实习过程记录,并认真填写在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上。
4.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根据实践活动情况写出参与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
其内容包括:活动对象的一般情况,活动内容,活动结果,心得体会。
字数要求不少于500字。
5.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但必须每人提交一份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
小组长可在其报告中写明每一位成员承担的任务和完成情况说明,字数不超过1000字。
6.提交的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必须有完整的实践活动过程记录。
(四)考核与成绩评定1.考核内容(1)社会实践时的基本情况与表现;(2)由个人填写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格式见下图),由学生从事实践活动所在单位盖章并签署意见。
2.成绩评定(1)社会实践成绩原则上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等。
(2)对于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过程记录清楚完整,实习内容真实,完成实习题目要求者为合格;实习过程记录清楚完整,实习内容真实,没有完成实习题目要求者,如果能够对实习过程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体会者也为合格。
凡实习过程记录不完整,实习内容不真实者为不合格。
(3)在管理实践活动后,对取得所在单位盖章并签署意见的实践活动鉴定表,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经审核合格者给予2学分。
二、毕业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则要求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
这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完成了社会实践活动后,学生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提交工作项目方案或者毕业论文,但具体选择哪一种形式,由学生和学习中心自主选择决定。
第一种形式工作项目方案1.内容工作项目方案(或项目报告、工作方案,如员工招聘方案或培训方案等)的内容与文字表达。
为方便学生撰写工作项目方案选题,特提供以下题目供参考:(1)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方案(2)现有组织结构对员工队伍建设方案(3)组织的人员奖惩方案(4)人力资源招聘计划及工作方案(5)人员培训方案(6)工作岗位操作手册(7)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工作方案(8)员工的工资与福利方案(9)五险一金以及劳动保护条件等劳动保障的工作方案(10)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方案(11)劳动合同的起草与解读(12)组织(企业)文化建设方案2.要求(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工作项目方案。
工作项目方案应材料翔实、结构合理、逻辑严谨、语言通顺和可操作性。
(2)工作项目方案的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可操作的工作方案。
(3)工作项目方案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方案结构、纸型、版式与用字等可参照执行《国家开放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规定,正文字数2000字以上。
正文前必须附有写作提纲。
3.考核标准工作项目方案评定成绩原则上分合格和不合格两等。
对于管理实践,活动过程记录清楚完整,内容真实,完成项目指定要求者为合格;活动过程记录清楚完整,内容真实,没有完成项目指定要求者,如果能对活动过程的不合理部分进行认真分析并写出体会者也为合格。
凡工作过程记录不完整,内容不真实者为不合格。
4.成绩评定办法(2)工作项目方案(或项目报告、工作方案等)由两人评定,其中一名应为被实习单位有关负责人。
地方学院负责审核。
(3)初评不合格者,允许补写一次。
5.工作项目方案(项目报告、或工作方案等)经评阅老师评定合格后给予3学分,并取得毕业资格。
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未交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者不计学分。
第二种形式毕业论文当然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地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 若选择写毕业论文,将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
为方便学生毕业论文选题,特提供如下题目供参考:1.组织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2.现有组织结构对员工队伍建设的影响及其人事政策3.组织的人员激励机制4.人力资源招聘计划及工作流程5.人员培训流程设计6.工作岗位分析7.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8. 完善人力资源薪酬体系9. 员工的劳动保障10.员工职业生涯管理11.劳动关系如何在劳动合同中得到确立与落实12.组织(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一)论文写作要求1、要求(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其形式为学术论文、或分析报告。
(3)毕业论文要求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论文结构、纸型、版式与用字等可参照执行《国家开放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规定,正文字数2000字以上。
正文前必须附有写作提纲。
2.毕业论文档案毕业论文档案包括统一的包装、论文正文、经指导教师审定过的论文初稿等内容,必须反映论文写作的真实过程。
3.时间安排毕业论文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已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80%以上时进行。
毕业论文的写作周期(自确定选题、安排指导教师始,到论文答辩止)不得少于6个月。
(三)毕业论文的考核成绩1、成绩评定(1)考核标准: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
优: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
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
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良: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
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
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中: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比较明确,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
中心比较明确,论据比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
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
及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
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
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不够充分。
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
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不及格: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
文章无中心,层次混淆不清,主要论据短缺。
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
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
凡具有以上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
在答辩中对大多数问题都不能正确回答者,也应判为不及格。
(2)答辩论文初评成绩为优秀者必须参加答辩。
其余专科毕业生原则上均应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但是组织答辩有困难的地方可抽取一部分毕业论文进行答辩,抽取比例应不低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