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病人的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降温、 维持水、电解质 平衡。咽部症状 较重时雾化吸入
病原治疗 首选青霉素,每 次80万U,2~3 次/日,肌内注 射,连用5~7日。
2017
预防
控制传染源:病人6日隔离治疗,接触者医学 观察7天。
切断传播途径:避免到人群密集地,戴口罩 保护易感人群:青霉素预防性肌注。
主要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1.
体温过高 与β型溶血性链 球菌感染有关。
2. 皮肤完整性受损 与细菌产生
红疹毒素引起皮肤损害有关。
3.
疼痛:咽痛 与咽及扁桃体炎 症有关。
2017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隔离:呼吸道隔离 ★消毒:病室通风换气,鼻咽分泌物、痰液消毒处理 ★饮食 ◎高热量、高蛋白清淡流食,恢复期渐半流质饮食 ◎病情好转改为软食,但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 ◎高热:注意补充水份、果蔬
猩红热
Scarlet fever
1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 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
2 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
脱屑。
3
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 节并发症。
病原学
形态:革兰染色阳性,呈球形或卵圆 形链状排列 分型:根据菌体细胞壁上所含多糖抗 原(C)分19个组,A组根据表面抗原M分为80个血清型 A组链球菌产生:红疹毒素、溶血素、透明质酸酶和链 激酶(溶纤维蛋白酶) 抵抗力:对热及干燥抵抗力较弱。对一般消毒剂敏感。 在痰及脓液中可生存数周
2017
流行病学资料
传染源
传播 途径
易感 人群
流行 特征
猩红热患 者和带菌者 是主要传染 源
通过呼吸道 传播,皮肤 伤口、产道 也可传播
普遍易感, 可以产生抗 菌免疫和抗 毒免疫
冬春季发 病为多, 多见于5~ 15岁儿童
临床表现
潜伏期:2-3天(1-7天) 特征性表现:三主症
发热中毒症状 咽峡炎 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后脱屑
草莓舌:发疹同时舌乳头肿胀,初期被白苔,杨梅 舌: 2-3天后舌苔脱落,称杨梅舌
自然病程约1周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 常在80%以上
尿常规:注意尿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细菌学检查: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
培养有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免疫荧 光法快速诊断
治疗要点
病情观察:①体温变化;②咽痛症状及分泌物情况;③皮疹 变化;④并发症 皮疹护理
★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用生理温盐水或多贝尔液勤漱 口
★皮肤护理 ◎勤换衣裤,忌穿绒布类衣裤 ◎忌用肥皂 ◎皮肤瘙痒:炉甘石洗剂或75%乙醇涂擦皮肤 ◎脱皮:涂液体石蜡或凡士林油保护,大皮脱离时要及时
用剪刀剪掉,不能强行撕去
健康教育
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 性。有化脓性并发症者应隔离至治愈为止 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接触 患者应戴口罩 居室要注意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密切接触者需观察7天
临床表现
发热:持续性,伴有一般中毒症状,发 热的高低及热程于皮疹的多寡及其消长 相一致
咽峡炎:咽痛、局部充血、脓性渗出物。 可先于皮疹出现
皮疹:
◎出疹时间:发热第2天 ◎出疹顺序:始于耳后、颈、上胸部,24h内蔓及全 身 ◎典型皮疹: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 针尖大小的丘疹 ◎粟粒疹:带有白色脓头,不易破溃
周
苍 ◎退疹时间:2-3天内退尽,重者可持续
白
圈பைடு நூலகம்
1周
线 ◎疹退后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
状
疹 显,片状脱皮
杨梅舌
皮疹
线 状 疹
口 周 苍 白 圈
口周苍白圈
临床表现
皮疹:
48小时达高峰 退疹顺序:依出疹顺序消退 退疹时间:2-3天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周 疹退后皮肤脱屑:皮疹越多越密脱屑越明显,片状脱皮
丘 疹
粟 粒 疹
皮疹
◎线状疹(Pastia线):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摩擦出 血 ◎出血性皮疹:严重病例 ◎口周苍白圈:颜面部充血,无皮疹,口周充血不明显
口
线
周
状
苍
疹
白
圈
舌苔
◎舌苔:发疹同时舌乳头肿胀,突发于
灰白色舌苔上(草莓舌),2-3天后舌苔
脱落(杨梅舌)
◎皮疹高峰:48小时
草莓舌
口 ◎退疹顺序:依出疹顺序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