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伤寒论通解》第三十四课:阳明病篇阳明热邪重证(白虎加人参汤证)(一)

《伤寒论通解》第三十四课:阳明病篇阳明热邪重证(白虎加人参汤证)(一)

• “服桂枝汤”-——以热增热
• 后果:变成白虎加人参汤证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 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 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 汤主之。(宋168)
• 此条表病误治传变为白虎加人参汤证。 • 病机:“热结在里、表里俱热”, • 症状:“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
• 两种可能: • A.太阳病桂枝汤证候变成阳明病热邪重证。
• B.本是阳明病热邪证候。
第一种情况 太阳病转为阳明病
• “服桂枝汤”??? • 太阳病中风证候:汗出、恶风、发热 • “大汗出”——“如水流漓”,所以
“病必不除”。 • “大”:程度,汗出淋漓 • 结果如何? • “大烦渴不解、脉洪大”
• “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
选用方证 • 症状明显——

• “时时恶风”:绝非太阳、阴寒 • 热邪外透,津液外泄,伴有汗出,腠理开泄 • “不解”:身热、恶风
• “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 • 热邪严重,津液重亏
• 热盛、津液亏损,扰动心神:“烦”。 • “大渴”——饮水自解》 第三十四课:阳明病篇 阳明热邪重证(白虎加人参汤证)(一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宋26)
• 此条讲服桂枝汤大汗出而出现阳明病热邪重证: 白虎加人参汤证。
• 关键:“大烦渴不解、脉洪大”。
•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的情况: • 与第25条是否相同???
• “大烦渴不解”:烦躁、口干渴。 • “烦渴”辨证: • 1.阳明病,热盛,津伤。饮凉水、多 • 2.太阴病,寒盛,不化。喝温水、少 • 本质区别:寒与热。
• “大烦渴不解”——阳明
• “大”——程度 • 烦躁不安,甚至坐卧不安、心烦意乱; • 渴,干燥没有津液,饮水量多 • 提示:贪凉喜冷。
• “服桂枝汤”,为什么??? • 没有辨证,套条文 • 误治——桂枝汤
• 结果:
• “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
• 分析:“大烦渴不解” • 大烦渴——阳明病临床表现。
• “不解”: • 提示:症状没有变化
• +发热、汗出=阳明病白虎汤证候(发汗前)
• 阳明病——纯阳明证候 • 禁:温热
• “伤寒”——表病:汗法。 • 禁止:吐、下、清、利、和。
• “若吐若下”:误治
• “七八日不解” • “不解”,如何理解? • 辩证。 • 传变?
• “若吐若下” • 后果:直接损伤在里津液
• 如何?
• “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 升”
• “热结在里、表里俱热”:阳明病证候特征。 • “热结在里”: • 里津损伤,热邪内盛。 • “表里俱热”——“热”贯全身,呈弥漫性 • 1.里热:烦躁、口干渴、贪凉喜冷、小便黄; • 2.表热:身热或发热 • 里热外透
• “不解”——饮水量很多——饮水自救 • 无法解除“烦渴”
• “烦渴不解”: • 警惕阳明病。
• “脉洪大”:
阳明病 • +“大烦渴不解”=
• 1.兼有滑脉 • 2.数而有力
• 病机: • 阳明热邪太盛,逼迫气血翻滚
综合上述: 阳明病热邪重证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第二种情况 由白虎汤证转化为热邪重证
•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 主要特征:大烦,或者大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