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湿性愈合理论PPT课件
3、伤口及伤口愈合的基本概念
皮肤是人体最大器官,覆盖了人体的整个体表,其 面积约2平方米,重量约4.5~5kg。伤口或称皮肤组 织损伤是临床护士最常遇到的问题,伤口护理(包 括压疮护理)始终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且预防和处理伤口的结果常常作为衡量护理质量 的一个重要指标。
4、伤口愈合五个阶段
水合变软
清除腐肉,促进肉芽生长
提供适宜环境--促进肉芽 生长,渗液管理
提供湿性环境/保护新生组织
7、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发展
1958年,Odland首先发现:水疱完整的伤口比水疱破溃 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
1962年,Dr.Geoge Winter在“幼猪皮肤表浅性上皮形 成速度和瘢痕形成”的研究中发现,用聚乙烯膜覆盖猪 的伤口,其上皮化率增快了1倍。首次证实:湿润且具 通透性的伤口敷料加速愈合过程
2008年8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新颁布的行 业指南中特别强调:保持湿润的伤口环境是标准的伤口
处理方法。
9、伤口湿性愈合的核心
湿润
10、湿性愈合的优点
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的溶解 调节创面氧张力,促进毛细血管的形成 促进渗液中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 保持创面恒温,加快细胞分裂促进创面愈合 局部湿润无结痂形成,避免新生肉芽组织机械
绿期(高风险部位皮 肤,红斑期褥疮,慢 性伤口周边皮肤及创 面愈合后)
黑期(干性坏死期)
黄期(炎症反应期)
红期(肉芽生长期)
粉期(上皮形成期)
5、最佳伤口处理方案的步骤
1 伤口评估 全身性/局部性
4
辅助治疗 原发病处理
2 确定
伤口需求
6
3 选择
合适产品
5
跟踪与 继续教
育
6、伤口护理
干性坏疽 有腐肉的伤口 肉芽形成 上皮生长
伤口湿性愈合理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主要内容
伤口愈合的病理、生理 湿性愈合的理念、优点 敷料的种类与特性
2、伤口的定义
1.伤口:是指物理、机械或热力等外界因素造成人 体活组织的缺损或破坏,有时由于医疗意外或生理 异常也可导致上述现象。
2.复合伤口:皮肤完整性受损,并累及肌肉、骨骼 及内部器官的深伤口称为复合伤口。
1963年,Hinman和Maibach证实了湿性愈合的科学性 七十年代“湿性伤口愈合”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 八十年代诞生了第一代保湿性水胶体敷料
8、伤口湿性愈合理论的发展
九十年代材料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适应伤口愈合不同阶段 特点有不同作用的多种敷料,在欧美得到的了广泛的应 用,已被欧美国家医疗界接受。
性损伤,减少更换敷料时的损伤和疼痛 保护创面神经末梢,减少疼痛 封闭性保湿环境敷料形成屏障,降低感染几率。
11、敷料的分类
传统敷料
现代敷料
活性敷料
①纱布 ②人工合成纤维
①水凝胶 ②藻酸盐 ③水胶体、泡沫类
①抗菌辅料 ②含生长因子类敷料
12、传统敷料的不足
易有棉线脱落,形成异物 吸收能力有限,容易浸渍周围皮肤 容易干燥,粘连伤口,造成再次损伤 浸透后细菌容易侵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