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工程原理干燥

食品工程原理干燥


对多层带,湿物料由最上 层加入,从最下部卸出。 热空气预热后从底部引入, 又排气管排出。
带式干燥器
特点:可连续化操作,但干燥时间较长,耗能 高。 适用性:适合块状物体物料的干燥,如果蔬干 制。
4、气流干燥器
结构与原理:由加热
系统、干燥室、加料系 统、分离回收系统组成, 可利用高速的热气流使 粉、粒状的物料悬浮于 其中,在气力输送过程 中进行干燥。
冷冻干燥
第一节
概述
一、干燥的目的和方法 (一)去湿与干燥 1、去湿:从物料中除去湿分的操作。 2、常用去湿方法 (1)机械去湿法 物料带水较多时,可先用压榨、离心过 滤等机械分离方法除去大量的水。
(2)吸附去湿法 用某种干燥剂(如氯化钙、硅胶、分子 筛等)通过吸附除去物料中的水分。 (3)热量去湿法 用热空气或其它高温气体为介质,使之 掠过物料表面,用热能使物料中的水分汽化 除去的方法称为“干燥” 。 干燥:除去少量水分,得到固态物料 蒸发:除去大量水分,得到浓缩液
湿度越小,吸湿能力越大。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2、比体积(vH)
湿空气的体积与其中干空气质量之比。
数值上是1kg绝干空气分体积与其所携带 的H kg水蒸气的分体积之和。
273 t 1.013 105 1 H vH 22.4 273 p 29 18 273 t 1.013 105 (0.772 1.244 H ) 273 p
二、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简介
1、热耗量 衡算原则:输入热量=输出热量 2、单位热耗 蒸发1kg水相应的加热器加热量。 3、热效率

蒸发水分所需的热量 100% 向干燥系统输入的总热量
W (2490 1.88t2 ) 100% Q
三、干燥动力学简介
(一)干燥机理 1、传热:两步,外部依靠对流传热, 内部为热传导 2、传质:两步,外部对流传质,内部 依靠液态扩散、气态扩散、毛细管流动、 热流动。
(3)湿含量:单位质量干空气所带有的 水蒸汽质量。
mV M V nV pv H 0.622 md M d nd p pv
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关系
绝对湿度:是湿空气含水量的绝对值,但
不能用于分辨湿空气的吸湿能力。
相对湿度:说明湿空气偏离饱和空气的程度,
能用于判定该湿空气能否作为干燥介质,相对
② 干燥空气用量L
W L H 2 H1
二、干燥过程的热量衡算简介
③ 耗热量
LI 0 Qp LI1
QP L( I1 I 0 )
连续干燥热量衡算
④单位热耗
QD L( I 2 I1 ) G( I 2 I1) QL
⑤ 干燥系统消耗总热量
Q QP QD L( I 2 I 0 ) G( I 2 I1) QL
气连续地在洞道内被加热并强制地流过物料表面,流 程可安排成并流或逆流等。
隧道式干燥器
特点:简单、使用灵活,干燥器容积大,但小车在隧道内 停留时间长,不适合热敏性物料。
适用性:适用于干燥块状食品,如果脯、蘑菇等。
3、带式干燥器
结构与原理:干 燥室中,有一根 或几根运输带 (食品行业常用 金属带),运送 被干燥物料。热 空气与物料成逆 流或错流方向流 动,将湿分汽化 后带出器外。
V
H
T (287 461H ) 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3、湿比热容CH 常压下,湿空气中1kg绝干空气及其 所带的H kg水蒸气的温度升高(或降低) 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cH cd cv H
cH 1.01 1.88H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4、比焓h 湿空气中,1kg绝干空气的比焓与 其所带的H kg水蒸气的比焓之和。
③ 等温线(等t 线):0~250 ℃;
④ 等相对湿度线(等 线):5% ~100%;
⑤ 水蒸气分压线(pv 线): 0~26 kPa。
2、h-H 图的应用
h-H 图的应用
其它确定空气状态参数的范例
三、湿物料中的水分
(一)含水量
1、湿基含水量
水分质量 w 100% 湿物料总质量
2、干基含水量
湿物料中的水分
(三)吸湿、解湿与等湿


1、解湿 当aw> ,水分从物料向空气转移。 2、吸湿 当aw < ,水分从空气向物料转移。 3、等湿 当aw = ,达到吸湿-解湿平衡,等湿,物 料中水分不再变化。
湿物料中的水分
(四)物料中的水分的分类 1、按与物料结合方式: 化学结合水、物理化学结合水、机械结合 水 2、按去除的难易程度 结合水分:物化结合水分及机械结合的毛 细管内的水分;结合力强,难除去。 非结合水分:物料中的吸附水分和空隙中 的水分;机械结合,结合力较弱,易除去。
1、厢式干燥器
物料盘 加热器 风扇
结构与原理:小型的称为烘箱, 大型的称为烘房,在常压或真空
进风
排气 小车
厢式干燥器
下间歇操作。厢内设有支架,湿 物料放在矩形浅盘内,空气经加 热器预热并均匀分配后,平行掠 过物料表面,离开物料表面的废 气,部分排出,部分循环,与新 鲜空气混合后用作干燥介质。
厢式干燥器
第四节:干燥设备
基本要求 ① 保证干燥产品的质 量要求; 干燥器类型
类型 对流干燥器 干燥器 厢式干燥器 气流干燥器 沸腾干燥器 转筒干燥器 喷雾干燥器 滚筒干燥器 真空盘架式干燥器 红外线干燥器 微波干燥器
② 干燥速率快、热效
率高; ③ 操作控制方便、劳 动条件好,成本低。
传导干燥器 辐射干燥器 介电加热干燥器
随过程进行,沿塔高空气温度 下降,湿度上升,焓维持不变 绝热饱和冷却塔
饱和
t tas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I1 (cg Hcv )t Hr0
I 2 (cg H as cv )tas H as r0
I1 I 2
r0 tas t H as H cH
tw t ( H s,tw H ) ( / kH) rtw
实际干燥操作中,常用干、湿温度计测量空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3)露点Td
不饱和空气 等压等湿冷却 饱和空气
t ps
t td ; H H s ,t d ;
100%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4)绝热饱和温度Ts :绝热冷却达到的极限温度
不饱和空气与水绝热接触
湿度差
水分汽化:向气相主体传递 (汽化热为空气本身温度降低放出显 热,此热量被水汽携带至空气中)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适应性强。 缺点:干燥不均匀,干燥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操作条件差。
适用性:适用于干燥
粒状、片状和膏状物料, 批量小、干燥程度要求 高、不允许粉碎的脆性 物料。
厢式干燥器
2、隧道式干燥器
风扇 进气 湿物 料 加热 器
隧道式干燥器
干品 排气 口 装料 车
结构与原理:在狭长通道内设轨道,物料放置在一串 小车上,小车可以连续地或间歇地在进、出通道。空
(二)干燥的目的
1、延长食品货架期; 2、便于贮运; 3、加工工艺的需要。
(三)干燥方法
1、按操作压力不同:常压干燥、真空干 燥 2、按操作方式不同:间歇式干燥、连续 式干燥。 3、按传热方式不同:对流干燥、传导干 燥和辐射干燥(红外线、微波)。

食品生产中应用最多的是对流干燥。
气流干燥器
气流干燥器
优点:设备紧凑,结构简单;可以完全自动 控制;对流传热系数和传热温度差大,干燥 器体积小,干燥速率快,物料停留时间短, 可在高温下干燥;热利用率高。 缺点:气流在系统中压降较大;干燥管长; 在干燥过程中存在摩擦,易将产品磨碎;分 离器的负荷大。 适用性:适合干燥颗粒或小块状不易黏结、 不怕磨损的物料,如原粮、味精等。
水分质量 X 绝干料质量
X 3、两种含水量的换算关系 w 1 X
湿物料中的水分
(二)水分活度
指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即水分与食 品结合程度(游离程度)。aw 越高,结合 程度越低;水分活度值越低,结合程度越高。 物化角度:aw= p/p0 生化角度:aw 表明水分被微生物利用 程度和促进酶反应的能力。
第二节:湿空气热力学基础
一、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1、湿度 表示湿空气中水蒸气的多少。 (1)绝对湿度 ρV = mV /V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
(2)相对湿度:湿空气中水汽分压pv与 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pS 之比。

pv 100% ps
=0,绝干空气; = ,饱和空气 1
三、干燥动力学简介
(二)干燥实验和干燥曲线 干燥曲线:物料含水量X (或物料表面温度 )与干
燥时间τ之间的关系。
a. AB段:预热阶段; b. BC段:恒速干燥阶段; c. CD后:减速干燥阶段。
干燥曲线
三、干燥动力学简介
恒速干燥 水分内部迁移速率远大于表面汽化速率,属于表面汽 化控制阶段,其特征为: a. 表面维持润湿状态,汽化的水分为非结合水分; b. 空气传给湿物料的显热等于水分的汽化热。 降速干燥 水分内部迁移速率小于表面汽化速率,属于内部迁移 控制阶段,其特征为: a. 表面逐渐变干,汽化的水分为结合水分; b. U f (物料本身结构、形状和尺寸)
第八章


主讲:孔欣
教学目的和主要内容
目的:掌握干燥概念 和原理;熟悉湿空气 性质及湿焓图;了解
概述 湿空气热力学基础 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 平衡关系和速率关系
干燥的物料衡算与热 干燥 干燥计算简介 量衡算,以及干燥的 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 干燥设备 熟悉常见干燥设备类 型;熟悉冷冻干燥原 理和工作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