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教案

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教案

②元素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
③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地壳中氧、硅、铝、铁含量较多
[问题]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汽油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那么水会变汽油吗?
学生回忆
学生相互讨论: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都含有氧原子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回顾旧知
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
[复习提问]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请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几种物质的构成:氧气、水、二氧化碳。
3这三种物质在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讲述]不管是哪种物质中含有的氧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质子数)都是8,我们将质子数为8的所有原子统称为氧元素。
【板书】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教师启发: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然后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真理的。那么电子为什么有的排在第一层?有的排在第二层?各电子层上电子数目有什么规律?(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后,进一步启发学生对电子排布
的通想,提醒学生到高中后还会有更深入的研究,有兴趣的同学可自己查阅有关资料)
(1)质子的质量(m1)与中子的质量(m2)近似相等,约等于碳原子质量的1/12,电子的质量(m3)忽略不计。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提问
1、原子的构成粒子(质子、中子、电子)
2、原子为什么不显电性?
3、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法
阅读教材,表4-3查出常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阅读P69资料
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④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有哪几种原子,每种原子各有几个
[练习]请同学们分析“CO2”的表示意义。
在明确化学式含义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化学式中及化学式前数字的表示意义。
(提问:“2H2O”中的两个“2”的问询有何不同?)
学生阅读课本P79第一段内容,总结化学式的概念。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总结
②对照元素周期表,观察每一横行开头、结尾分别是什么类型的元素?每一纵行的元素又有什么相同特点?这说明元素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它们与“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有没有关系?
[练习]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氯(cL)、铜(cu)、钠(Na)、碳(c)、氢(H)、锌(ZN)、氟(f)、氦(He)
[要求]记忆常见元素符号并介绍一些记忆方法。
1学生猜想: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学生交流:向你的同学说一说你想象中核外电子如何运动?
同桌之间讨论:说一说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生下一步的探究)
【板书】离子的形成
1、提供信息:①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②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原子的构成,离子的形成,元素,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核外电子排布观念,化合价。
课前准备
教学设计
题目
第四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总课时
课时
学校
红星一中
教者
尹慧莹
年级
九年级
学科
化学
设计来源
集体备课
教学时间
2011年月日—月日




本单元教材共分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它们包括原子结构模型、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元素符号、核外电子排布观念、离子、化学式、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及其有关的计算等内容。
1、原子很小(质量小、体积小)
2、原子是运动的
3、构成物质的原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放幻灯片1、几种原子的质量
原子质量的特点:(1)数值小;
(2)书写不方便2、引入“相对原子质量”
(3)记忆不方便
(4)使用时不方便
3、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即碳—12,核内有6个质子,6个中子,它的质量的1/12等于1.66×10-27)质量的1/12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学生看书找出判断依据
学生可以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看哪个小组先完成,然后交流回答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
结合化学反应的实质分析具体化学反应,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化学实质及元素。
加强对元素特点的应用
了解意义能激发学生记忆的欲望
从材料中寻找规律,有利于提升学习能力
及时纠正错误
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及时练习加强课后巩固
观看、讨论、思考,建立原子结构的微观模型
讨论、思考、小组总结
分小组交流讨论总结的情况
观察图4-2,课文P69第一自然段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练习巩固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对照上表中几种原子的质量计算
1)氢的相对原子质量=
(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
在学习原子的构成时,我们了解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那么原子的相对忽质量可以由下列式子推出
学习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意义
展示挂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观察、互相讨论、归纳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师设问: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达到稳定结构,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制造探究
看书P79图4-11,进行讨论。并回答化学式的四个意义,学生讨论后,由几位同学发言,最后一位同学归纳。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教师总结:前面的“2”指两个水分子
后面的“2”指每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
过渡:学习了化学式的意义和给你一个化学式你会读吗?
【板书】3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
倾听
学生看书,找出元素的概念并做上记号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记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
进一步巩固物质构成的知识,认识到不同物质中可以含有相同的原子。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善于从表格数据中找规律得结论。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课堂练习
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再加上前三个单元学生学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不多(主要是空气、氧气和水),感性知识不充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记住一些元素的名称和符号知道元素的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
3、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呢
对学生的总结结论进行逐条分析评价
问题思考小结:
1、表4-1说明了以下事实:
(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质子、中子的质量很小且近似相等,电子的质量更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36
(3)在原子里,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原子有哪些性质?
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讲述]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问题]用元素符号表示元素有什么意义?
[问题]如何书写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书写时,要规范,注意一大二小的特点。
[问题]元素符号有什么意义?如:N、O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讲述]元素周期表
[问题]
①从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原子序数为1、6、11、16、26等元素的名称、符号、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其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师生分析:(一边分析,一边板书)
引导提问:离子是怎样形成的?什么叫离子?如何区别阳离子和阴离子?离子符号的书写应与原子有什么不同?
随堂完成
教师总结并归纳
学生讨论;要趋向稳定结构的钠原子和氢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设计一个方案。(
教学流程
分课时
环节
与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资源准备
□评价○反思
[板书]一、什么是化学式
元素符号不仅可以表示元素,还可以表示由元素组成的物质,
【板书】1定义: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书写必须正确、规范,并要理解其含义。那么,化学式能表示什么意义呢?我们以水的化学式为例分析一下。
[板书]2、化学式的表示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
②表示该物质由哪几种元素组成
课题二元素
元素的概念
让学生看表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以下是不同氢原子、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问题]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问题]要求学生找出物质、元素、分子、原子四者间的关系
[讲述]元素的特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