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汉墓导游词最新范文——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龟山汉墓导游词1龟山汉墓位于徐州市九里山经济开发区境内的龟山西麓,为西汉第六代楚王(襄王)刘注(即位于公元前120___年--前120___年)的夫妻合葬墓。
龟山汉墓依山为陵,全部由人工开凿而成,南为楚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两墓均为横穴崖洞式。
墓葬开口处于龟山西侧,呈喇叭形状,有南北两条甬道,甬道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到1/10000;两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为1/16000,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
两甬道均由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堵塞,每层13块,每块塞石重达6-7吨。
墓室十五间,由人工开凿而成,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东西全长83米,南北宽达33米,总面积达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
千古之谜崖洞墓开凿之谜龟山汉墓为典型的崖洞墓,其十五间墓室和两条甬道总面积共700余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几乎掏空了整个山体,在半山腰挖石修墓,其神奇堪与埃及金字塔垒石成墓相比肩,当时的汉代工匠是如何掌握山体的石质和结构,使得施工顺利进行塞石之谜南甬道在发现时由26块塞石堵塞,分上下两层,每层13块,每块重达6-7吨,石块间接缝紧密,连一枚硬币也难以塞下。
据专家考证,汉墓的甬道在当时处于龟山的半山腰,且塞石的质地来源于西南很远的地方,它到底来源于什么地方?在当时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汉代,古人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庞大的塞石运来并塞进甬道?甬道设计施工精度之谜墓葬开口位于龟山西侧,有南北两条甬道,甬道各长56米,高1.78米,宽1.06米,沿中线开凿最大偏差仅为5毫米,精度达1/10000;两甬道之间相距19米,夹角为20秒,误差仅为1/16000,如将其向西无限延伸,其交点将位于1000公里外的西安,这是迄今世界上打凿精度最高的甬道。
甬道由26块重达6-7吨的塞石分上下两层封堵,塞石间排列十分紧密,连一枚硬币也无法塞进。
且甬道两壁都磨如平镜。
按当时的技术水平,如何修建这样的甬道?崖壁画之谜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
令人费解的是,这一现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而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有人认为是由于岩石石质不同而形成,但它为什么偏偏出现在楚王棺室呢?星宿分布图之谜刘注夫人墓室的前厅和棺室及石柱上都分别留有乳头状石包,分布走向呈不规则排列,绝非工艺点缀,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人云它乃为上天星宿分布,还有人谓其为楚王襄王刘注上应天星,但楚王墓室顶部却没有,细考之,以上之论均不能自圆其说,这些乳状石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刘注前殿未解之谜刘注前殿位于整个墓葬的中心部位,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面积达68.91平方米。
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大殿。
中间的擎天石柱,高大粗壮,气势雄伟,恰好撑在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构造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
该布局是巧合,还是另有寓意?壸门之谜据专家考证,楚王夫人下葬应该是在楚王下葬三、四年之后,但楚王和夫人墓都是同时开凿完成的。
当时,两个墓宫之间留有一道门,却未开通,直到楚王夫人下葬后,才由工匠们“开门寻夫”。
能够建造此墓的能工巧匠,把两座墓宫勘测设计技术打造得天衣无缝,但在这里却留下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问题。
这里是5个墓室中唯一一个开凿不规划的过道,楚王这边门小,夫人那边门大,使整个通道成为一曲尺形。
有人说,这是在开门寻夫时找错了位置,凿到一半时才修正的。
但是,在整个的15间墓室中,除了这一个过道外,没有一处发生误凿,为什么偏偏发生在这道只有两米厚的墙壁处呢?再者,就算开始是误凿。
龟山汉墓是我国古代的一大历史谜团啊!龟山汉墓导游词2接下来我们将要去的龟山汉墓是第六代楚王—楚襄王刘注的陵墓。
它位于徐州市西北郊的九里山。
《水浒》里有首诗是这样说的:“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
顺风吹起乌江水,恰似虞姬别霸王。
”九里山是著名的古战场,传说是楚汉相争决战地。
可以说九里山古战场是徐州这块军事重地和兵家必争之处的标志和象征,历史上这里狼烟四起,战争频繁,也可以说一部徐州史就是一部战争史。
各位嘉宾,大家看到的这座形似金龟的小山就是龟山。
它并不很高,海拔仅73.5米,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
因为在它的下面保存了一座构造完整的汉代王陵,使它的名声远扬,那就是我们将要参观的龟山汉墓。
两汉文化看徐州,就是因为徐州拥有凝聚着20___多年历史沧桑的汉代三绝,汉画像石、汉兵马俑以及汉墓,在徐州现已发掘的几十座汉代王侯墓中,龟山汉墓就是这些汉代墓葬中的典型代表。
龟山汉墓是81年2月当地的农民在开山采石时偶然发现的。
81年11月至92年11月南京博物院会同徐州博物馆共同发掘整理。
在85年文物普查时收集到的一枚龟纽银印,揭开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谜,得知此墓就是西汉第六代楚王刘注和他夫人的合葬墓。
这座汉墓工程浩大,打凿精细,气势雄伟,特别是该墓的设计和施工,处处凝聚着汉代建筑师和工匠的高超智慧和精巧技艺,甚至很多方面是当代科技仍无法破译的千古之谜,故而被誉为“中华一绝,千古奇观”。
请跟我进去参观。
现在我们位于南墓道的入口处,墓道是运送棺木的进口,这里原本是露天的,但为了便于保护和管理便封了顶,建造了这座门厅,除此之外龟山汉墓均保持原貌。
让我们先看一下这座墓葬的平面图。
这座汉墓由两条甬道、两条墓道、15间墓室组成。
它座东面西,东西全长83米,南北最宽处达33米,总面积700多平方米,容积达2600多立方米。
因为这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所以中间以壶门为界,南十间为刘注墓,北五间为夫人墓。
两墓均凿山为室,结构均为大型横穴式崖洞墓。
从这里由此向内是全长56米的甬道。
甬道高1.78米,宽1.06米,56米长的甬道沿中心线开凿的最大误差仅5毫米,精度为万分之一。
我们可以从这条红色的激光线看出,墙面几乎是和它平行的。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打凿精度最高的一座汉代墓葬甬道。
在发掘时,南甬道被26块塞石,分上下两层密密的塞住。
每块塞石打凿的都十分精细,接缝严密,连一枚硬币也塞不进去。
这些塞石每块重6-7吨且不是徐州附近的石质,古人究竟是怎样将这些条石运来并塞进甬道的,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现在让我们进入甬道到主墓去看一看。
各位可以摸一下石壁,非常的光滑,全部是经过打磨的,且甬道上方的夹角也全都是直角。
大家请看地面两侧都留有排水槽,宽深各10厘米,不仅甬道中有,墓室中也几乎全部打凿了。
现在我们来看十五间墓室的第一间,这一间的面积为22.2平方米,大家请注意一下这间墓室的顶部结构,是四角攒尖顶,很像现在的蒙古包。
这是一间马厩,是拴马、养马的地方。
所以这里有拴马桩和饮马池。
此外这里还出土了一个陶盆和一个陶俑象征着马的食槽和马夫。
我们再来看一下里面这一间。
这一间是车马室,是放置车辆的一间库房。
汉代时马车逐渐成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但乘坐马车也有一套严格的规定。
楚王刘柱作为一个诸侯王,乘坐的是四匹马拉的车,而且车内可坐可卧,并且可以调节车内的温度。
我们面前的这辆马车是仿造的。
这一间墓室比我们刚才看到的车马室要大得多,为了防止塌方,古人特意在中间留下了一根石柱,以起到支撑作用,这一间墓室顶部结构为五坡顶。
我们再到对面小车马间去看一看。
这一间只有5.91平方米。
却出土了四件堪称国宝级的陶马。
尤其是对马头的刻划,既符合真马的解剖比例,又突出了马的豪放个性,是国家一级文物。
此外在这间屋子里还出土了一些御手俑和铁制马器。
这间墓室也是四角攒尖顶。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们看过的这前三间墓室,都是和车马有关系的。
在西汉初年,据史书记载“天子不能具纯驷,将相或乘牛车”,就是说皇帝也难能找到毛色一样的四匹马来驾车,文官武将所乘坐的很多还是牛车。
说明经过秦末的连年战争,社会经济十分困难。
对此刘邦所领导的西汉政权采纳陆贾、萧何的建议,顺应民意,以“无为而治”作为安邦治国的指导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社会经济快速恢复。
到了墓主人刘注所处的时期,也就是西汉的中期,国家稳定,经济发展,用马代替牛架车已成为富足的标志,以汉武帝为代表的爱马癖好,也造成了当时社会爱马之风的形成。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西汉中期墓葬不仅在与车马有关的墓室的数量明显增加,而且墓葬中频繁出现车俑、马俑也是不足为奇的,这是与西汉早期墓葬有所不同之处。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刘注的礼乐器具室,作用和现在的歌舞厅相类似。
这一间为两坡式屋顶。
中脊高3.55米,所以室中的这根石柱显得十分高大。
它的宽度有80公分。
同时在这间墓室里出土了大量翩翩起舞的歌舞俑。
在汉代,从皇帝到贵族、官吏都好歌乐舞,成为盛行一时的社会风尚。
据史料记载,西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丰若有余,柔若无骨”“纤便轻细,举止翩然”,以舞姿轻盈,身轻如燕得到成帝的宠爱并以此而著称于世。
而且这些达官贵人还特别会享受,他们在欣赏歌舞的同时,还要品尝美食,所以在礼乐室的旁边特意安排了一间厨房,请大家接着看一看。
考古工作者在厨房里清理出了大量的谷物和一些动物的骨头,这些都说明了古人所信奉的灵魂不灭的思想,认为人死了以后,只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去生活,所以他们会在厨房中放上炊具、餐具、食物等供其到了阴间继续享用。
有厨房当然要有水井。
各位请看这口象征性的水井,口径是1.1米,深20厘米。
这样一口象征性的水井又被墓葬的建造者设计成为这座墓葬排水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家请看井内的水来自上方的山体裂隙,常年不干,水满则外溢至排水槽流出墓外。
整个排水系统由东向西、由高渐低。
经过专家测量,我们现在站立的地方比甬道口地面高出527毫米,这样就有利于水的排出。
同时这里还清理出许多果核,根据这些果核考古工作者推断出刘注下葬的时间在8-9月间。
这一间是武器库。
出土时并没有发现很多的兵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兵器都是铁制品,早已锈蚀掉了。
武器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刘注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当年对这一间武器库作了进一步的保护,特意在这里安装了一扇防盗门。
大家请往后看,刘注就是用这两块大塞石来堵塞武器库的。
这一间墓室是15间中最小的一间,仅有4平方米。
大家可以从里面的设施看出这是一间厕所。
厕所是人类文明的伴生物,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你看里面有两个盆用于洗手,这里是蹲坑,这个蹲坑后有靠背,下有踏板,右有扶手,非常的讲究,在汉代可以算是高级厕所了。
这一间是刘注的前殿,作用是理政朝拜。
它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它所处的位置体现出来。
它不仅面积最大,而且室中的这根石柱正处于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高4米,宽1米,是这座陵墓中最大的一根石柱。
请各位随我来参观这间墓室,这间墓室同样处在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也是十五间墓室中打凿最精细的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