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案
5、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紫癜、蜘蛛痣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6、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西医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第五章头部检查
授课时数
1.0
备注
教研室: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检体诊断第四章一般检查
授课时数
1.5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并能识别其正常状态与异常改变。
二、熟悉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4、颈部血管: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2.5分钟)
5、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5分钟)
6、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5分钟)
7.实习时老师示教颈部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1学时实习)
重点与难点
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性别、年龄与疾病的关系。(5分钟)
2、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10分钟)
3、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10分钟)
4、意识状态的检查方法与分类。(5分钟)
5、面容与表情:各种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5分钟)
6、体位:自主体位、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5分钟)
重点难点
一般检查的内容、顺序及方法;一般检查内容发生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无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生命征的内容、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2、发育与体征(无力型、超力型与正力型)的检查方法与临床意义。
3、常见的病容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4、被动体位及各种强迫体位的临床意义、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问诊的重要性。(3分钟)
2、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5分钟)
3、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在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22分钟)
重点与难点
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一篇第二章问诊
授课时数
1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在诊断疾病中的重要作用;问诊是了解病情及疾病全过程的最好方法。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了解特殊情况的问诊技巧。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颈部血管搏动与怒张,血管杂音的意义
2、甲状腺:检查方法,肿大时的分度及意义。
3、气管检查方法及移位的临床意义。
课外参考文献或书目
诊断学人卫6版
备注
教研室:西医诊断学教师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第六章颈部检查
授课时数
0.5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人卫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颈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颈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1、外形与分区。(2.5分钟)
2、颈部的姿势与运动。(2.5分钟)
3、颈部的皮肤与包块。(2.5分钟)
7、姿势与步态的特点及诊断价值。(5分钟)
8、皮肤粘膜:颜色、温度与出汗、弹性、皮疹、脱屑、紫癜、蜘蛛痣、皮下结节、毛发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5分钟)
9、淋巴结:检查部位、方法与顺序,正常状态及其肿大的临床意义。(10分钟)
10.实习时老师示教一般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2学时实习)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或补充内容提要
无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1.问诊的内容有哪些?
2.问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课外参考文献或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案
编号:
课程名称
西医诊断学
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
授课章节
第二篇检体诊断第三章基本检查方法
授课时数
2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重点与难点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挂图、模型、幻灯、录相、多媒体等)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无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的内容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授课对象
专业:临床层次:本科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一)颅形正常状态及异常改变(小颅、尖颅、方颅、巨颅、变形颅)。(10分钟)
(二)头部器官(30分钟)
1、眼:眉毛、眼睑、结膜、眼球、巩膜、角膜、瞳孔、眼的功能检查等。
2、耳:外耳、中耳、乳突、听力。
3、鼻:鼻的外形、鼻翼扇动、鼻中隔、鼻出血、鼻粘膜与分泌物、鼻窦。
4、口腔:口唇与口腔粘膜、牙齿与龈、舌与舌苔、咽喉与扁桃体、口腔气味。
5、腮腺:正常状态、位置与肿大的意义。
6.实习时老师示教头颅检查手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1学时实习)
重点难点
3、叩诊方法(间接叩诊法与直接叩诊法)与叩诊音(清音、鼓音、过清音、浊音及实音)。(20分钟)
4、听诊方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包括听诊器的组成及使用)。(15分钟)
5、嗅诊方法及其对某些病态鉴别诊断的价值。(10分钟)
6.实习时老师示教五项检查法后,学生分组相互检查,学习基本检查手法。(另按排实习1学时)
(一)熟悉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二)了解头部的正常状态、生理变异及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教学辅助手段
多媒体+实物投影+板书
更新补充内容提要
无
课堂讨论题、复习思考题
说说头部检查的内容、方法与顺序
课外参考文献书目
诊断学人卫7版
备注
教研室:西医诊断学教师杨继兵
南京中医医诊断学
教材版本
新世纪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熟悉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五项基本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
(二)掌握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及嗅诊的基本检查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掌握五项检查法的内容、正常状态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主要内容与时间分配
(一)基本检查方法
1、视诊方法、内容及临床应用。(15分钟)
2、触诊方法:浅部触诊法,深部触诊法,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