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未来简史》读书笔记《未来简史》读书笔记1在当前这样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很多经济上有所余裕的人都不太清楚未来十年二十年整个社会将向什么方向发展。

在他们看来,这种不确定性背后隐藏着风险。

而这种风险带来的惶恐给了许多当代社会学家研究的方向。

而本书作者尤瓦尔正是这过江之鲫中的一员。

在本书中,他力图描绘一个与他所谓之"人文主义"不相干的未来,一个由数据主导、令本书读者耳目一新的的未来。

但事实上,尤瓦尔所构造的这个未来,根基并不牢固。

此类作品常常面对一个问题––作者需要拥有极其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驾驭书中的逻辑论述。

然而,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类个体对它的认识一定会存在片面和不足的地方。

以贾雷德戴蒙德之广博尚且会有纰漏。

尤瓦尔不如贾氏,自当也是如此。

作者作为人类史专家和社会科学专家,缺乏理工科尤其是工程、技术方面的必要知识和训练,在讨论科技问题时,暴露出自己对于新兴科技方面理解的诸多短板。

在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有些问题理解比较肤浅,以偏概全,甚至夸大其词,尤其对于很多技术的先天缺陷、理论困难、受制因素(不仅仅是政治)、发展局限等涉及甚不充分。

这一切都使他所描绘的未来画卷成为现实的概率打了折扣。

但以上这些问题其实还是次要,私意以为,本书最大的问题是它所传播的感情。

在我看来,这位历史学家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是有些迷茫甚至惶恐的。

这种惶恐正与市民大众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惶恐类似。

事实上,这种焦虑与无所适从已经在人类历史上多次出现。

面对人工智能的现代人的心理与历史上面对工业社会的封建手工业者的心理如出一辙。

正如当时的人们不可以想象21世纪的信息化时代,身处21世纪的我们,自然也难以想象下一个时代。

但我们应该有自信,我们下一个时代的子孙,一定可以主宰自己智力的造物,正如我们上一个时代的祖先能主宰工业机器,上上上上个时代的祖先主宰火焰和石块。

社会环境在变,人需要做的只是换个生活方式,这对于人类来说,完全不算什么。

哪怕再退一步,本书描绘的图景真的成为现实,以我们现在的价值观来看,这似乎不是什么美妙的事。

但,请记住: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在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中,个人的得失实在是无足轻重,正如演化从不在意个体的存亡。

如果未来真就是"神人"统治,那普通的智人不会被当做奴隶,而是像原始氏族,像封建地主,像薤上朝露一般无法避免的彻底消亡。

发展自有其客观规律,任何一种价值观与思想也不能逆天而行。

在人生走向结束时,我们一般不会感慨生不逢时,没有赶上人类长生不老,所以我们也无需过度纠结于历史潮流的走向。

毕竟这只能徒增痛苦。

事实上,无论你只是一个普通人,还是站在风口浪尖,你都无需苦恼于历史潮流的动机。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在环境改变时,尽自己所能去适应,成为所谓“适者”,正如我们祖先数亿年来所做的一样。

我们的祖先,本是在海里扭动的、虫子一样的生物。

能走到这一步,你、我,以及地球上每一个人都做得很不错了。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2赫拉利现在真的是网红作家了,《今日简史》的出版,让我突然想起他来。

去年的时候读过他的《人类简史》,想着最近就来补上他三部曲的第二部《未来简史》吧。

《未来简史》的前两部分在第一部《人类简史》中有或多或少的涉及,有些例如“科学和宗教”,“人文主义革命”也会看到犯困。

所以就第三部分:关于未来的人类,写写作者的看法吧。

这几年的科技爆炸,真的尤为明显,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方面,人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我们的生活开始与智能、数据等密不可分,我选择哪条路去公司,我定哪一班的飞机,今早我喝牛奶好还是咖啡好。

渐渐地发现,其实真正了解我们自己的不是家人,不是朋友,也许也不是我们自己,而是“机器”。

想像一下当人工智能发展到一定程度,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事情都由它们来决定,那大多数人的存在意义是什么呢?这也是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人类和机器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的意义?是自由的意识吗?赫拉利认为,其实人类,或者说有机生物,不过也是算法。

而我们活着,或者说生命的意义,不过就是处理数据。

而人类所谓的“自由意识”也是经过我们自己处理所得来的。

想想确实可怕,身体感到冷了,大脑经过处理认为我们要多穿衣服;胃空了,大脑告诉我们要多吃东西。

但这一过程不也是在处理外部获得的数据吗,而现在的大数据储存的信息,远远高于人类的大脑,计算速度也比我们的思考快上许多倍。

等到有一天,我们发现,其实人类的自由意识变得不再自由了。

因为我们所做的大部分决定,都要依靠机器,而它们总是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那我们的自由意识是不是就变得没有了用处?那再想想,我们和机器又有什么不同?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无用人”都将失业,而少部分的“神人”将会作为精英阶层统治社会。

他们掌握着核心的算法,人类的世界观也从以人为中心变为以数据为中心。

赫拉利的书写的极为有趣,也颠覆了我的思考方式。

但我认为机器可以优化人类的选择,却无法取代人类的自由意识。

这并不是人类做出的决定会比机器好,而是我们身为人,有着去“做决定”的必要。

例如计算机在围棋方面胜过了人类,柯洁抱头痛哭,我却觉得人类的围棋竞技不可磨灭,人类依旧需要这项运动去超越自我。

就像汽车跑得比人类快得多,可我们还是需要田径比赛。

只是前者是在人类引以为傲的智慧上超越了人类,不过这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初看确有点作为人类的沮丧,后来只把《未来简史》当作一个有趣的假想,我认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不会改变,数据只是帮助我们完善生活。

作为人类真正的意义不在于能做出完美的决定,也不是要和汽车赛跑,和机器下棋,而是能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己。

我们设计机器和算法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进步,所以即使机器有能力,我们也不会放弃作为人类的尊严。

就像克隆技术我们早已掌握,可我们也不会去真的运用这项技术。

至于在人文主义面前,机器更为优化的决策将不值一提,否则我们不就违背了“设计这些机器和算法”的初心了吗?《未来简史》读书笔记3自由人文主义在人类取得现代性力量与丧失意义的契约中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但是一转眼,进化论却为“自由意志”的棺材钉上了最后一根钉子。

虽然直到20世纪,人类大脑依然是全世界最精良的计算工具,但是仔细想想,大部分重大决策的背后其实是充斥着各种认知偏差的“拍脑袋”而已,然后交给叙事自我把一切都美化成“自由意志”。

整个过程中真的有自由主义所推崇的那个不可分割的始终如一的真实的自我吗?这不过是个虚幻的想象。

曾经的救世主面临崩塌,但是人类终归还是不能脱离意义而存在。

假设在未来我们都相信个人的重大决策权应该从自由意志转而交给算法更为靠谱,那么当“活出自我”的意义不复存在的时候,生命急需被赋予新的意义。

作者给出的一种可能性是数据主义。

大部分人的幸福感归根结底还是源自于在世俗的价值观中获得成功。

资本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世界里,人为了财富的增长和独特的体验而努力,那么在数据主义的世界里,人就应该以对系统信息的生产和流通做出的贡献来作为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

只不过想要在当前的意识形态下去想象未来的价值观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管怎样,数据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这出好戏才刚刚上演。

本书从第三部分开始,越靠近结尾就越接近高潮。

与人类简史一样,对于普通人来说最惬意的地方就是易读,因为观点+举例是赫拉利的标配。

简史三部曲的内容是赫拉利从一开始就规划好的,并非因为第一部的热销才有创作后两部的念头。

因此从本书的末尾可以感受到他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

继续期待今日简史!《未来简史》读书笔记4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是一本引人思考的书,同时也极具杀伤力,足以毁灭你的三观。

阅读这本书之前,也许你的三观是这样的:人是世界的主宰,人的意志需要被尊重和保护,自由、平等、博爱是大多数人信奉的普世价值观。

阅读这本书之后,你的三观或许变成了这样:数据是世界的中心,人生只是一套生化算法,哪里有什么自由意志?哪里有什么价值?一切都是虚构的故事。

未来究竟是个啥模样?人类将长生不死。

基因工程、再生医学和纳米科技等领域的飞速进展,让人类战胜死亡变得越来越乐观。

幸福快乐将由人类自己掌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痛苦将从人类的体验中彻底消失。

智人变成神人。

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力量、性感、智慧,如果你想要,都可以购买。

三条通神路径: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

分享作者的几个观点:人类超越其它物种之处,主要有两点:一是想象力,人类创造出抽象的主观世界,如国家;一是大规模合作的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等工具,人类的合作规模几乎没有边界。

人文主义受到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等多方面的挑战。

人文主义崇拜人类,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了意义,人类的自有意志是最高权威。

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能。

书中提到的几个印象深刻的事情:1、两个自我人类有两个自我:一个体验者,一个叙事者。

体验者感知每时每刻的意识,但没有记忆能力,不会讲故事;叙事者唤起记忆,讲故事,做决定。

2、《剑桥意识宣言》20xx年,神经生物学家和认知科学家在剑桥大学签署:“各种证据均指出,非人类动物拥有构成意识所需的神经结构、神经化学及神经生理基础物质,并且能展现出有意图的行为。

因此,证据已充分显示,负责产生意识的神经基础物质并非人类所独有。

”3、《动物福利法修正案》20xx年,由新西兰议会通过,在法律上承认动物也像人类一样具有情感。

该法规定,从此必须认识到动物具有情感,因此在畜牧等情境下,必须适当维护动物的福利。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5作为《人类简史》的姊妹篇,《未来简史》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信度颇高的人类未来命运的预测。

简而言之,我们的未来很容易受到人工智能的威胁。

当我读到全书第三部分的时候,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人类每一次面临大革命时,变化都是如此巨大。

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工业革命,时间跨度都很大,可是这一次,变化可能无需太久就会到来。

《未来简史》千字精华:人类未来结局几何?序言:人类的新议题饥荒是之前前年来人类的大问题,之后是瘟疫传染病,再是战争。

我们有能力解决好这三个问题,但是历史不会允许真空,一定会有新的问题来困扰我们。

比如:人类想要长生不死、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把自己升级成为神。

数千年来,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始终在变,唯独人类本身未变。

如果我们能再造人类心灵,智人就将消失,智神将登上历史舞台。

一、智人与其他物种的关系1、人类的时代相对于其它物种,人类可以说是“神”了,过去几亿年,人类是全球生态变化唯一重要因素,并改写游戏规则,突破地球各生态区之间的阻碍。

我们驯化了动物,却给这些被驯化的个体带来了苦难,我们忽视了他们的主观需求。

农业革命后,我们已不用与动物们对话,工业革命后,我们不用与神对话,仅剩我们自己的独角戏。

生物也是算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