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人类简史读书笔记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人类简史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1《人类简史》、《未来简史》是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两部重磅作品。
问世以来不仅在学术圈反响强烈,更引起大众广泛兴趣,比尔盖茨、Facebook扎尔伯格,还有我们北大怀有鸿鹄之志的林校长都推荐此书。
作者1976年生于以色列,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
下面是我在听这两本书的时候在一个读书群里的一些支零破碎的分享,或许可以引起你阅读的兴趣。
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编年史,甚至很少有关于历史事件本身详尽的描述。
作者在融汇了人类历史、科学、文明认知的基础上,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归纳、总结、思考,试图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进而推演人类文明发展的明天。
在思考方式上,我觉得该书更接近哲学,特别是《未来简史》。
以史为鉴,在历史的尘埃中探索、归纳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而展望社会发展的未来。
这些说到底是对人自身和周围世界,以及他们相互作用间的思考,应该属于哲学的范畴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哲学上的问题被科学解开,未来的“哲学”想必会是今日哲学、科学、甚至宗教的融合。
在我看来,人类简史+未来简史就是这样一种尝试,反应了现代人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性的思考以及推演,其思考的本质更像哲学家,总结历史仅是手段。
在两部书中,作者反复论证一个贯穿始终的观点:信仰(并非单指宗教信仰,而是对一切人类凭意识创造出来的概念的信任和服从,比如金钱、国家、公司、宗教、主义等等)让人类可以大规模合作,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主要动力,并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和进化进程。
说白了就是精神的力量无比强大,人类其实是一直在别人和自己的忽悠中前行。
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个人种,为何今天却只剩下了我们自己?书中让我们了解到现代人的祖先智人如何对自己的兄弟姐妹进行种族清洗,成为唯一存活下来的一支。
与此相比,在伊甸园里偷吃个苹果那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如果人类有原罪,这才是原罪!书中还有个有趣的说法:爱说闲话(gossip) 让智人更聪明,从而灭了其他人类。
在后农耕时代,人类对记账的要求催生了文字及数字符号的发明,而在计算机时代0、1两个数字又构成了所有数字信息的基础。
阿拉伯数字实际是印度人最初发明,然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
但书中说小麦驯化了人类那段就很扯了,好像小麦有意识似的。
货币、帝国、宗教对人类融合的影响及塑造是非常有趣的一些章节。
特别是宗教部分,更激起人对一些相关话题的浓厚兴趣,比如像基督教这样在早期可以说是充满暴力的一神教,最终为什么会完胜相对宽容的多神教,是历史的机缘巧合还是必然,甚至是切合了一些人性中更深层的东西。
个人觉得这类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他它引发人的思考,其知识性的叙述甚至结论性的成果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
在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思考的诚意,觉得他是在认真思考那些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和现象,并不是以偏概全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
听到近代部分,越来越有趣了。
科学和帝国相互助力,终于使西方文明今天能够主导世界,资本对战争及世界格局影响,加速了人类社会发展。
对人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真是有了更深一点的理解。
《人类简史》读后感:其实这本书一点都不枯燥晦涩,跟着作者一起沿着人类发展的轨迹思考背后的动因,是个很有意思的过程。
特别喜欢书的后半部,书中很多讨论都不局限于历史的范畴,比如关于幸福和人生意义的讨论,以及一些大胆的预想:在科学的助力下人类可能最终脱离生物进化的轨迹,走入灭亡或者永恒。
听完之后突然觉得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使命,会不会就是造出能最终能够替代自己的机器?随着科学裂变式的发展,人类可能最终解开生命和思维(灵魂)的秘密,那时候宗教和哲学是不是就都失去里存在的意义和基础?是一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
开始听《未来简史》,那只从树上下来的猴子,先是进化成了人,随着科学的进步逐步摆脱了饥饿、瘟疫、战争的威胁,开始探索长生不老的奥秘,妄想成神啦。
第二章更多是探讨人与自然,特别是人和动物的关系。
这一章不像是在谈论未来,更多的是回顾农耕时代,人类在封神路上是怎样一步步把自己当作了众生的神。
后续几章对宗教做了更多的反思。
联想作者来自以色列,也许对宗教的反思才是作者在这本书得真正想表达的吧。
其中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宗教是一宗交易,灵性时一段历程。
)它好像突然让我读懂了《少年派传奇漂流》里PEI对不同宗教的尝试探索过程的叙述,那其实就是描写一段spiritual journey,精神的历程。
《未来简史》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深入浅出,在阐述一个新的观点之前,总是会对相关的背景知识做足够的介绍,让读者可以把握脉络。
特别喜欢作者对人本主义的阐释。
作者把宗教的最终归宿交给了科学,把人类的发展归纳味数据处理能力的发展,并预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物/互联网会成为未来世界的主宰(或者说上帝)。
这样的预言,以及作者对意识、灵魂的阐述注定是充满争议的。
这是两本本让人读完开始思考的好书。
阅读收获不仅在于获得了多少知识,更在于跟着作者做了多少思考。
Religion is a deal while spirituality is a journey. 阅读这两本书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 spiritual journey.人类简史读书笔记2花了两天时间拜读了最近超热的一本书《人类简史》。
很久以前就听说过这本书,当时我是比较排斥的,用这么薄的一本书来描述人类的历史,有点异想天开。
看完书之后,我路转粉了,不由得为作者宏大的思维所拜服。
这本书整体来说,是紧紧抓住了一点,就是"趋势"。
人类由动物发展为上帝,一共是经历了三次大的趋势浪潮:第一次趋势是"认识革命",使得人从食物链的最底层走向了最高层。
第二次趋势是"农业革命",使得人口极大的提升,占领了全世界。
第三次趋势是"科技革命",正是我们现在所在经历的这个时代。
这里想着重谈一下科技革命的时代,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
书中指出,科技革命时代的趋势是资本和科技的循环,资本投入科技,产生超额产出之后,再循环投入科技,从而产生了指数级爆炸式的增长速度。
这个循环成立的关键就是不断涌现的科技发现,500年来,科技也从来都没有辜负过我们。
今天看到一则新闻,列举了现今世界十大最有影响力的品牌,我细细一数,居然发现一大半是科技公司。
我也看到了身边很多的例子,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加大科技方面的投入,因为这个已经不是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刚需。
书中还提到了银行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社会关系中,如果A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然后拿着计划向B去借钱,B是不会借的。
但在科技革命的时代里这个关系发生了变化,科技资本的高速循环,推动整个社会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对未来的乐观心理,在这种乐观心理的驱动下,B就有可能借钱给A,无数的机会就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社会也因此进一步加速发展。
这个角色B往往就是银行。
作为一名银行科技员工,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很强的使命和责任感,原来我们日常一点一滴的工作,是可以和时代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而且这个基础的使命也能给职业发展以指引。
听说目前《人类简史》这本书的阅读主力是创业者们,因为创业本质上就是一个追赶趋势的过程,而这本书可以帮助大家更清晰的理清这一点。
我觉得对趋势的了解对每个人都是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一部分解答为何而工作这个关键的命题,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本书,得到成长。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3这本书是尤瓦尔·赫拉利编写的,主要是从10万年前到21世纪的人类发展史。
书里面观点特别独特,如果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在书中第十九章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里,描写了人类生命的意义。
从我们所知的纯粹科学角度来看,人类的生命本来就完全没有意义。
人类只是在没有特定目标的演化过程中,盲目产生的结果。
人类的行动没有什么神圣的整体计划,而且如果整个地球明天早上就爆炸消失,整个宇宙很可能还是一样这么继续运行下去。
,我们还是不能排除掉人类主观的因素。
但这也就是说,我们对生活所赋予的任何意义,其实都只是错觉。
不管是中世纪那种超脱凡世的生活意义,或是现代人文主义、民族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上都完全相同,没有高下之别。
像是可能有科学家觉得自己增加了人类的知识,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有士兵觉得他保卫自己的国家,所以他的生命有意义。
不论是创业者想要开新公司,或是中世纪的人想要读经、参与圣战、兴建新庙,他们从中感受到的意义,都只是错觉与幻想。
其实就像书中说的这样的,生命意义是个人自我的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也就会产生不同的生命意义的理解,所以我觉得爱因斯坦说的那句can be counted counts and not everything that counts can be counted。
说的特别好,因为意义这个东西源于个人,所以你自己才是最了解他的。
在书中第二十章智人末日里提到,有三种方式了能让智慧设计取代自然选择:生物工程,仿生工程与无机生命,并且这这里说明了很多科幻小说描写未来的场景就是宇宙飞船和人工智能这些,并没有考虑到生物工程,当一个人比我们各方面都强10倍的时候,虽然他是来自于我们但是其实他已经是新的物种,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他会如何面对我们。
人类简史读书笔记4每晚睡觉之前都会读上一会儿书,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姑且不管好坏,至少这是一种能让我快速入眠的方式。
读上大概45分钟左右,眼睛就已经不听使唤了!最近在读《人类简史》,本书又给我打开了知识认知上的又一扇门。
我一直认为,所读的书不见得会对自己以后的生活有怎样的促进作用,但是有很多书可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认知这个世界,人类的过往,经历,以至于未来,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
初拿到《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这两本书,第一感觉上#“厚”,太厚了。
而且粗略一翻,每一页文字都非常多,很少插图。
便知道,这两本书肯定会花很长的时间来看!但是从这两本书的思维导图让我感受到,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将会用这两本书为我开启认知的一扇大门,这两本书将会为我构造多么宏大的人类认知观!看书的速度实在是比较慢的!最近刚看到,有关智人的历史,内容太多;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数10万年前的智人,由于没有掌握火,不能煮熟食,而且食物短缺,能够为智人提供能量的高热量的甜食,少之又少,那时候唯有熟透了的水果。
在这样的前提下,当一个智人女子在空旷的大草原上搜寻实物,发现一颗已经熟透了的苹果树,那么这个时候,她的第一选择肯定会先吃,吃到吃不下为止,因为如果被其他的大型动物发现,那么她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而这种对高热量甜食的喜爱,乃至于吃到吃不下的习惯,恐怕已经深深刻入了我们人类的DNA当中,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现代人无法抗拒甜食的原因,肥胖也成为现代社会特别严重的健康问题!但是,数十万年前的智人却没有肥胖这样的健康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他们为了躲避大型猎物的追杀,必须让自己跑的更快,更灵活;也比如他们因为食物短缺,不会固定的进一种类型的食物,而是多种杂食,也就不会因为食物不均衡而引起健康问题;也比如他们在生存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搬迁,如果因为肥胖等健康问题导致行动缓慢,那么这部分人注定会被部落遗弃;等等!而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就注定了我们的健康会出问题,这是DNA遗传无法控制的!我们现代人能够控制的东西太多,食物方面,可以做到针对自己的喜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而不会因为我们身体需要各种元素而进食各种不同的食物,对甜食的喜爱也是深深的刻入了我们人类的DNA;现代人也不用躲避大型动物的残害,也不用把自己锻炼得异常灵活去跟其他捕食者竞争;现代医疗的发达,也不会让我们因为一些小疾病而被家人或者社会遗弃。